拜登走了,哈里斯來了

中國人就搬個小板凳,繼續吃瓜看戲吧。2024年這出大戲,越來越有意思了。
1
上週我寫了一篇,特朗普還是拜登,誰上臺對中國更有利。我認為,在目前的情況下,特朗普上臺,對中國更有利。
週末,拜登宣佈退出總統競選,而僅僅一天之後,拜登的副總統卡馬拉哈里斯,宣佈已經獲得了足夠多的民主黨代表支援,贏得了民主黨黨內總統候選人的提名。

拜登在壓力下退出競選背後的內幕不為人知。拜登的宣告中,也提到,退出不是他自己的意願,而是為了國家和民主黨的利益。
民主黨網站和出版物大多將拜登先生尊為英雄,甚至稱他為“愛國者”,支援他支援副總統卡馬拉·哈里斯成為民主黨候選人的決定,並將民主黨描繪成團結在她周圍的人。共和黨認為這是民主黨內部精英的一場政變。特朗普和萬斯都公開把拜登退選稱之為政變,呼籲拜登應該立刻辭去總統職位。

然而,最親民主黨的媒體,都不如某些用中文寫作的“精神美國民主黨”這樣肉麻。
數十年如一日地鼓吹印度優越論的MIT的黃亞生教授,寫下了這樣一段推文。看到這一段“信仰堅定”的推文,我對黃教授文章的質量不由得產生懷疑,不知道他的經濟分析,是基於理性,還是基於信仰。

另一位微博大V,已經準備在拜登去世的時候,去DC參加他的國葬了,但不知道還需要等多久。

看美國大選,很有趣的就是看“這些精神民主黨”和“精神MAGA粉”的表演。一個個比美國人都狂熱投入。
拜登 vs. 特朗普,現在變成了哈里斯 vs. 特朗普。那麼,現在誰有更大機率當選?誰當選,對中國更有利呢?
2
哈里斯剛剛接手拜登的競選,目前還沒有特別新的民調資料,目前7月份的民調平均值,哈里斯的民調資料和拜登差不多,無論是對拜登還是哈里斯,特朗普還是維持著在關鍵搖擺州的優勢。當然,現在哈里斯登上民主黨候選人的大位,可能還會有很多新的變化。從賭博公司的賠率看,特朗普大概有60%的機率當選,哈里斯40%。
這些民調和賠率,隨時可能發生變化,就不贅述了。什麼不會發生變化呢?拜登和哈里斯最大的區別是什麼呢?身份是不會變的。
拜登是男人,哈里斯是女人;拜登是白人,哈里斯是非白人。哈里斯的父母都是移民,父親是牙買加非裔,1961年移居美國,母親是印度裔,1958年移居美國。
身份政治的影響有多大。從前兩次大選的統計資料上可以看出一些。2016年,希拉里是女人;2020年,拜登是男人。在資料上就能看出明顯區別。
美國的選民,現在已經基本上兩極分化,2020年大選,民主黨或傾向民主黨的人,90%以上投拜登,共和黨或傾向共和黨的人,90%以上投特朗普。這個極端化趨勢,從2016到2020年,進一步加強。我相信2024年的資料,不會低於2020年。有變化的是其他角度的統計。
下面圖表是pew research 2021年對2016,18,20年三次美國選舉的資料分析:

從2016到2020年,美國選民投票最大的一個變化是,男性選票的變化。2016年,特朗普在男性選票中,領先希拉里11個百分點,2020年,在男性選票中,僅僅領先2個百分點。(特朗普在白人男性的領先優勢從30個百分點,縮減到17個百分點)與2016年相比,2020年,特朗普在女性群體的得票率更高了,從差15個百分點縮減到11個百分點。但男性選票的喪失,導致了2020年的最終敗北。
為啥2020年,特朗普在男性選民中的優勢大幅喪失?最根本的理由就是,希拉里是女人,拜登是男人,是老白男。

這次選舉,哈里斯不僅是女性,還是非白人的女性。我相信,特朗普在男性選票上的優勢將大幅擴大,有可能回到2016年的水平。而特朗普在白人男性中的優勢,有可能超過2016年。這對大選意味著什麼?
下面是一些其他統計資料。高學歷城市居民傾向投票給民主黨,這是一直以來的規律了。

膚色的影響其實比性別小,奧巴馬2012年拿了93%的黑人票,73%的亞裔和71%的西裔。希拉里和拜登也都拿到了90%以上的黑人票,黑人是民主黨的鐵票倉,差別不太大。特朗普在西班牙裔中的得票率從2016年開始反而在提升,這也許也是他覺得不需要選擇Rubio做副總統也能吸引西裔的原因吧。
另外一個有趣的資料是,現場投票中,特朗普佔優勢,郵寄選票中,拜登佔絕對優勢。共和黨討厭郵寄選票,也是情理之中。

哈里斯替代拜登後,應該能拿多一點女性選票,丟掉一些男性選票。至於贏得的女性選票能不能補償失掉的男性選票,我不太樂觀。民主黨選擇哈里斯,與其說是對她有信心,不如說是哈里斯提供了一個改變現在必輸局面的機會。Atlantic最近發了一篇文章,描寫民主黨對哈里斯的心態:
至少,她提供了一個機會來撼動這場競選,在這場競選中,選民對拜登的抵制情緒一直在穩步增強,這種抵制主要集中在對他是否還能勝任的懷疑上。昨天,你幾乎可以聽到大家的集體鬆了一口氣,因為民主黨人歡迎改變劇本的機會:現在他們可以拋開捍衛拜登明顯減弱的能力的需要,用新的對比重新定義總統競選。
“這有可能不會奏效。我們可能已經挖了一個太大的坑,無法再爬出來,”長期擔任民主黨民意調查員的保羅·馬斯林告訴我。“但我們需要一個充滿活力的政黨——她和一位競選搭檔,以及一次新的重組,以及所有的關注,可能會做到這一點。”
PBS拍過一部紀錄片,《美國大分裂 – 從奧巴馬到特朗普》。奧巴馬的八年,並沒有讓美國團結,而是讓美國更加分裂。奧巴馬年輕,有色人種(黑白混血),主要政治經歷在藍州,大城市。為了彌補自己的缺點,奧巴馬選擇了拜登這樣的老白男來吸引老年人和白人。拜登在2020年的勝利的重要原因也是,他吸引了一些老年藍領白人男性選民,這些人在2016年拒絕給希拉里投票。
哈里斯非常類似奧巴馬,主要的政治經歷在加州,偏自由派,有色人種,年輕。她很難贏得拜登在2020年贏得的那批老白男選民,如果她想取勝,需要走的是奧巴馬路線,而不是拜登路線。正如奧巴馬選擇拜登一樣,哈里斯也許會選擇一個類似拜登的老白男作為副總統候選人,來彌補自己的缺點。但選民關注的,還是總統候選人。此外,哈里斯也不一定能找到一流政客搭班子。
決定美國總統大選結果的,不是普選票,而是6-7個搖擺州。哈里斯最大的挑戰還是在鐵鏽帶的幾個州,賓夕法尼亞,密執安,威斯康星,這三個州的白人藍領選民比例高於全國平均。哈里斯在內華達、北卡、佐治亞、亞利桑那的競爭力應該超過拜登,但在鐵鏽帶的競爭力低於拜登。前文也分析過,與2020年相比,如果特朗普保住佐治亞之後,只要再拿下賓州,就算丟掉全部其他的搖擺州,也能當選總統。

民主黨已經開始大肆宣傳哈里斯,但幾個月前,2023年10月,親民主黨的媒體還認為哈里斯並沒有當總統的能力。

3
之前我認為,在目前的情況下,特朗普上臺,對中國更有利。如果哈里斯上臺,又怎麼樣呢?
首先,雖然大家都說拜登已經年老昏聵,但在外交舞臺上,做為曾經的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和八年的副總統,拜登的外交能力還是相當不錯的。拜登針對中國的外交政策,也比奧巴馬和特朗普更加成功。與拜登相比,哈里斯在外交上的經驗和能力都明顯不足,需要更多的依靠美國建制派的外交官僚。
在民主黨內部,拜登是偏中間派的,而哈里斯類似奧巴馬,更左,更自由派。哈里斯如果登上總統之位,和奧巴馬那八年一樣,會進一步擴大而不是縮小美國紅藍之間的鴻溝。無論是特朗普還是哈里斯上臺,美國的大分裂,會更嚴重。這一點對中國也有利。
拜登、哈里斯和特朗普三人相比,拜登其實是讓中國更撓頭的對手,哈里斯和特朗普,在外交上,一個莽,一個庸,相對都更好應付一點。
中國人就搬個小板凳,繼續吃瓜看戲吧。2024年這出大戲,越來越有意思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