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摳”董事長?連2萬元預算都要親自審批,李想回應:養成了精打細算的習慣!公司年營收已超1000億元

“理想汽車雖然在前年營收就已突破1000億(元)大關,但回顧公司發展歷程,最初創辦時融資之路異常艱難。正是這段艱難的創業初期經歷,讓公司從一開始就養成了精打細算的習慣,在花錢方面始終保持節約態度,對預算把控也十分嚴格。”在5月13日晚的一場直播中,理想汽車董事長、CEO李想回應了理想汽車兩萬元的預算都要其審批的話題。
相比不少造車新勢力,理想汽車在發展初期時融資情況並不樂觀,“見了上百個機構,都說你挺不錯,但是卻沒人投錢。”李想曾在一個影片欄目中談起他在C輪融資時的狀態,“我當時免疫系統就崩了,病了三個月”。
據理想汽車的投資人、明勢資本創始合夥人黃明明透露,他早期拉著李想見了大量頭部VC(Venture Capital,指風險投資)和PE(Private Equity,指私募股權投資)等投資機構。“大家都很認可李想,覺得他是非常優秀的企業家,但是聽到李想說不做純電,就都猶豫了。”黃明明說。
在這樣的背景下,李想從創業初期就開始了高強度的費用控制,而理想汽車也只用了數十億元,就維持了公司5年的運營支出,同時開發了SEV和SUV兩款車型。
圖片來源:5月13日直播截圖
除早期融資困難外,李想在此次直播中還進一步解釋了其對於預算嚴格把控的原因:“因為我也經常跟團隊講一個問題,你可能無意中多花了1元錢,但它如果出了問題,你還需要拿5元錢去補掉這1元錢的漏洞。這反而會造成更多的問題和效率的損失,所以這方面一直卡得很嚴。”
事實上,理想汽車在業內一直有著“摳廠”的名號,而李想本人也將此當作是企業的一種優勢。比如在2023年5月,李想就在微博對“車企砸錢營銷”的話題發表討論稱:“我們品牌市場費用率是0.6%,包含了品牌所有的公關、活動、廣告、車展、釋出會、車主運營等,幾萬元的費用我都要審批,避免亂花錢。”
有觀點認為,作為企業的標杆,CEO的言行具有極強的示範性。若其堅守嚴格的財務紀律,這種嚴謹態度將向下傳導,使公司財務問題風險大幅降低。
此外,德邦證券方面在研報中表示,從整體費用率來看,理想汽車的管理費用率顯著低於行業競爭對手。例如,2023年理想汽車的管理費用率為7.89%,同比下降4.62個百分點,而同期蔚來和小鵬汽車分別為23.17%和21.38%。
也正是因為對花錢“剋制”,理想汽車成為國內造車新勢力中第一個扭虧為盈的車企。財報資料顯示,2024年,理想汽車淨利潤達80億元,連續九個季度實現盈利。2024年,理想汽車的汽車業務毛利率為19.8%,總毛利率為20.5%。這一水平,甚至超過了不少自主頭部車企,也顯示了其在成本控制上的能力。
不過,理想汽車在花費控制方面也有例外。“因為我們整個使用者價值的主張,我們打造產品要按照的順序是更安全、更舒適、更便捷。所以我們如何按照優先順序,如何把更安全放在第一位(是重點)。我們是這麼提的,也真正是這麼做的。任何跟安全相關的費用,不需要我來審批。”李想在此次直播中表示。 
5月14日,理想汽車港股收漲4.54%,年內已漲超20%,總市值2286億港元。
(免責宣告:本文內容與資料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記者|孫磊
編輯|||段煉 餘婷婷(實習) 蓋源源
校對|陳柯名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映象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向本公眾號後臺申請並獲得授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