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不願繞過中國運煤炭,印度為何這麼幹?

有印媒報道稱,印度與蒙古國或將在近期達成關於銅和焦煤的勘探和供應協議。目前印度正在規劃礦產運輸路線。
印官員稱,相比於經過中國的運輸路線,印度更傾向於從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即海參崴)出發的距離較遠的路線。
印度外長與蒙古國總理
印度與蒙古國從去年開始就有意在礦產方面進行合作。在電動汽車產業、電力及建築領域,銅是不可或缺的材料;鍊鋼行業中,焦煤更是核心資源。但印度本土資源有限,進口依賴度高。
而蒙古國擁有豐富的銅和焦煤資源,出口價格也相對便宜。因此雙方可以算是一拍即合。
然而,蒙古國地處內陸,其礦產出口需要藉助鄰國的交通網路。對印度而言,從蒙古國進口礦產有三條主要路線可選:一條是經過中國,走中國天津港進行海運;一條是從俄羅斯遠東港口海運,途經符拉迪沃斯托克至印度的路線;還有一條是經俄羅斯、西伯利亞、中亞、伊朗陸運後海運。
其中透過中國天津港運輸是最快且最經濟的選擇。相比之下,其他路徑不僅成本更高,且運輸過程更為複雜。
國際運輸行業的共識是,陸路運輸成本遠高於海運。因此,在國際貿易中,對於體積重量巨大但價值相對較低的貨物(如礦產資源),通常優先選擇海運而非陸運。
然而,印度卻寧願繞路透過俄羅斯走原有路徑,也要避開中國。這顯然不是基於經濟因素的考量。
長期以來,中印兩國因邊界爭端導致關係緊張。儘管近期邊界問題有所緩和,雙邊關係呈現回暖跡象,但印度對中國的防範心理實際上並未消散。
尤其是在能源和戰略資源的獲取上,印度更傾向於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以降低潛在的戰略風險。
此外,與蒙古國的合作也契合印度近年來推行的“北向擴充套件”戰略。這一戰略旨在突破地緣限制,擴大印度在中亞和東北亞地區的影響力。
蒙古國作為中國和俄羅斯之間的重要地緣節點,資源豐富且地理位置獨特,是印度構建區域戰略佈局的重要一環。
透過加強與蒙古國的經濟合作,印度不僅能獲取稀土、礦產等關鍵資源,還能借助這一橋樑,深化與俄羅斯及中亞地區的聯絡。如果把中國也加入到合作中的話,在印度看來,無疑就是在“為他人做嫁衣”。
然而印度借道俄羅斯運輸蒙古國煤炭的想法,雖有一定可行性,但想要真正落地實施並不容易。
一方面,俄羅斯本身是全球礦產出口大國,與蒙古國在銅和焦煤領域存在直接競爭。如果俄羅斯幫助印度運輸蒙古礦產,將會佔用其物流資源並影響本國出口利益。因此,俄羅斯可能會提出高昂的運輸條件,甚至直接拒絕參與。
俄羅斯總統普京和印度總理莫迪
另一方面,俄烏衝突還沒有結束,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正在加劇,俄羅斯與全球的金融和物流聯絡變得更加脆弱。透過俄羅斯進行跨境礦產運輸,不僅增加了時間成本,還面臨國際政治風險。
而且焦煤和銅的單位價值有限,如果運輸成本高於礦產本身的價值,這樣的交易對印度和蒙古國來說都是得不償失的賠本生意。
眼下印度和蒙古國還未就路線問題達成一致。雖然印度有意要繞道俄羅斯,但蒙古國這邊的態度還曖昧不清。
儘管蒙古國近幾年一直在推行所謂的“第三鄰國”戰略,但其對中國的經濟依賴程度遠高於印度。中國是蒙古國礦產的主要進口國,也是其最大的貿易伙伴。從利益角度來看,蒙古國未必願意完全繞過中國。
但總而言之,印蒙合作是否經過中國,歸根結底是兩國的自主選擇。更何況,即便合作路徑選擇經過中國,中國是否會同意合作,也需要相關方坐下來進行有誠意的溝通。
END
圖片來源於網路
精品推薦
石江月音訊節目請戳下面閱讀原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