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Anne Trafton
編輯:吳海波

MIT創新雷達|掃描前沿趨勢,洞見科創未來
On Campus and Around World

對於1型糖尿病患者來說,低血糖隨時可能構成生命威脅。尤其在夜間或兒童患者身上,無法及時處理可能釀成嚴重後果。現在,MIT 團隊研發出一款僅硬幣大小的可植入裝置——它能在關鍵時刻自動釋放“救命藥”,不依賴注射,也不靠外人幫忙。這項技術的出現,有望徹底改變糖尿病的急救方式。

一款全新研發的可植入裝置,可在皮下儲存胰高血糖素,並在緊急時刻釋放藥物,有望在糖尿病患者出現危險性低血糖時發揮“救命”作用|圖片來源:研究團隊提供
MIT 工程師團隊研發出一種新型可植入裝置,可在糖尿病患者血糖過低時,自動釋放應急激素——胰高血糖素(glucagon),無需人工操作。該裝置在皮下植入,專為預防1型糖尿病患者出現嚴重低血糖而設計,尤其適用於夜間發作、意識模糊或兒童無法自行注射的場景。
“這是一種迷你化的急救裝置,植入皮下後隨時待命,”MIT 化學工程系教授、研究負責人 Daniel Anderson 表示,“我們希望透過它,減輕患者和家屬長期以來對低血糖的恐懼。”
這篇論文發表於《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由斯坦福大學助理教授 Siddharth R. Krishnan擔任第一作者,他曾是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科學家。論文的通訊作者為 MIT 教授 Daniel G. Anderson 和著名生物工程專家 Robert Langer。其他作者還包括 Laura O’Keeffe、Arnab Rudra、Derin Gumustop、Nima Khatib、Claudia Liu、Jiawei Yang、Athena Wang、Matthew Bochenek、Yen-Chun Lu、Suman Bose 和 Kaelan Reed

Siddharth R. Krishnan他曾在麻省理工學院擔任研究科學家,目前為斯坦福大學電子工程系助理教授。Krishnan 在該專案中主導了植入裝置的設計、藥物釋放機制開發與動物實驗驗證,是推動該研究從概念走向應用的核心人物。
Daniel G. Anderson
MIT 化學工程系教授,同時隸屬於柯赫癌症研究所和醫學工程與科學研究所,長期從事藥物遞送系統與生物材料研發。
Robert Langer
MIT David H. Koch 教授,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生物工程學者之一,是多項生物醫藥技術發明的奠基人。

低血糖為何如此危險?
對1型糖尿病患者來說,低血糖是一種常見且致命的風險。如果血糖驟降,患者可能出現意識模糊、癲癇,甚至昏迷或死亡。雖然傳統治療方法是注射胰高血糖素來提升血糖,但現實中許多患者可能察覺不到血糖正在下降,尤其在夜間或兒童患者身上,風險更高。
而這款新裝置就像一個“自動藥物保險箱”,一旦檢測到血糖過低,就會自動釋放藥物應急干預。

這個裝置是怎麼工作的?
這款裝置大約只有一枚硬幣大小,內部結構精巧但功能強大:

藥物儲存倉:採用 3D 列印聚合物材料製成,內部裝有乾粉狀態的胰高血糖素,這種形式相比液體更穩定,適合長期儲存。

智慧釋放機制:裝置透過形狀記憶合金(鎳鈦合金)封口,該材料可在 40°C 時自動變形,釋放藥物。

無線控制功能:內建天線可接收特定無線電訊號,遠端加熱觸發藥物釋放。未來還可與連續血糖監測裝置聯動,實現自動檢測 + 自動釋放。
“這種數字化藥物遞送系統的一大亮點就是:它能與感測器通訊,” Siddharth Krishnan 說。

實驗效果如何?
研究團隊在糖尿病小鼠身上測試了該裝置。當它們血糖開始下降時,裝置被啟用,10 分鐘內釋放藥物並迅速將血糖恢復到安全範圍。此外,團隊還測試了用於過敏性休克的另一種急救藥物——腎上腺素(epinephrine),同樣實現了快速釋放與有效生理響應。
裝置最初可持續使用約 4 周,目前研究團隊正努力將使用週期延長至一年甚至更久。
“我們希望未來這種裝置可以一年或幾年都不需要更換,”Krishnan 補充道,“它能提供長期的急救保障。”
更令人振奮的是,研究中發現即使裝置周圍出現了常見的纖維化組織(即人體對植入物的自然反應),也不影響其正常釋放藥物的功能。

展望未來:不僅僅是糖尿病
研究團隊計劃未來三年內開啟臨床試驗。除了低血糖,這一技術未來也可用於急性過敏、心臟驟停等其他需即時用藥的緊急情境,開創“自動釋放型植入藥物”的新模式。
“看到團隊完成這一成果非常激動,它不僅可能改變糖尿病患者的生活,也可能為所有緊急用藥方式帶來全新正規化,”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合著者 Robert Langer 說。
本研究由 Leona M. 和 Harry B. Helmsley 慈善信託基金、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JDRF 博士後基金和國家生物醫學成像與生物工程研究所共同資助。
參考資料:https://news.mit.edu/2025/implantable-device-could-save-diabetes-patients-low-blood-sugar-07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