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漢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漢朔科技”)正式登陸創業板,首發價格27.5元/股,開盤大漲187%,市值一度超300億元。
同時鳴鑼的還有永傑新材,同樣開盤漲超129%,市值93億元。
開年DeepSeek爆紅,從杭州到浙江已被外界視為產業興城的樣本。而回望歷史,每一波新產業更迭,勢必會催生新一輪的城市洗牌。
這裡插播一條廣告:
2025年4月20日-25日,創業黑馬聯手新加坡基金IWC,共同打造以融入新加坡&印尼商業生態、連結本土資源為核心的企出海落地“解決方案式遊學”,助力中國企業出海!
透過新加坡&印尼出海遊學之旅,你將收穫:1、新加坡&印尼本地高階人脈圈層;2、東南亞零售全渠道&物流對接通路;3、東南亞全產業鏈佈局方式與經驗;4、東南亞投資機構專案路演與輔導;5、黑馬出海大師兄無保留經驗分享。
掃碼諮詢報名
(翻到底部瞭解詳情)
侯世國,出生於1975年,早年畢業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曾在華為擔任技術開發7年。此後,他又先後任職于飛傑科思和簡約納電子,負責研發等工作。這些經歷,也為他日後投身電子價籤行業埋下了伏筆。
眾所周知,商超起初都是傳統紙質價籤,只要商品價格、日期等資訊發生變化,就必須重新列印進行手動替換。而在上世紀90年代,電子價籤就已在歐洲問世,並隨著人工成本的上升和物聯網技術的發展,逐漸開始應用和普及。
侯世國也是一次偶然機會,在海外考察時發現,當地很多超市已經採用了電子價籤,更新價格省時省力,嗅到了機會。於是在2012年,侯世國帶領16人團隊,落戶浙江嘉興,投身到電子價籤產品行業,成立了漢朔科技。
創業維艱,漢朔科技初期一年銷售額只有幾十萬,一度陷入資金困境,侯世國甚至和合夥人把住房都用來抵押融資。關鍵時刻,政府出手相助,“13年前我們就是‘揹包客’,從北京來到嘉興,獲得政府的創業啟動資金,才渡過了初創期資金鍊短缺的難關。”侯世國曾在《浙江日報》採訪中回憶。
從2013年釋出第一代商用電子價籤產品至今,漢朔科技已成長為一家全球龍頭企業。招股書顯示,2021年至2023年,漢朔科技營收由16.13億元增至37.75億元,年度複合增長率達52.99%,市場份額穩居全球前三。2024年,漢朔科技營收達到了44.86億元、同比增長18.84%,淨利潤達到7.10億元。
具體來看,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漢朔科技境外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12.26億元、26.63億元、36.13億元、19.97億元,佔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6.04%、93.05%、95.72%、94.32%。2024年上半年,漢朔科技境外收入佔比小幅下降,主要系國內收入同比快速增長。
走過十多年創業歷程,侯世國終於收穫了人生第一個IPO。
漢朔科技便是其中一個典型案例。雖然鮮少公開披露融資資訊,但據天眼查顯示,漢朔科技成立至今至少獲得8輪融資,背後不乏君聯資本、經緯創投、天堂矽谷、長潤資本、中金資本、銘鋒資本、華業天成、聞名投資、青橙資本、朗瑪峰創投、光速光合、深創投等一眾VC/PE的身影。
投資界瞭解到,君聯資本於2017年、2018年兩次投資漢朔科技,是漢朔科技最大的機構投資人。完成投資後,君聯資本又在企業戰略梳理、高管人才引進、後續融資等方面給予了支援和幫助。
“我們認可漢朔科技在零售數字化領域的戰略佈局和全球化拓展能力,相信公司透過本次上市,能夠進一步提升競爭力,為全球零售行業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更多支援。”君聯資本團隊表示。
光速光合與漢朔科技的結緣,源於創始合夥人宓群一次逛超市的經歷。2016年是“新零售”開啟元年,彼時盒馬鮮生第一家門店正式開業,宓群也去湊了一波熱鬧,想看看新零售的新變化。當大家都在忙著挑選貨品時,宓群卻獨闢蹊徑地研究起了商品的價格標籤。“我看到這裡的價格標籤都不是紙質的,而是電子的,這就很有意思。”
對商業極度敏感的他意識到,這背後或許是一門不錯的生意。於是宓群順著標籤背面的標識,找到了漢朔科技,並在2017年完成了投資。宓群評價道,“早期投資往往看重人與事的匹配,漢朔的團隊基因讓我覺得他們是合適做這件事的。”
2018年,經緯創投也參與了漢朔科技B輪融資,後續分別在2019年和2020年持續加碼。在漢朔科技看來,從B輪投資開始,經緯創投一直堅定陪伴著漢朔科技成長,在公司發展的每個重要節點都時刻給予中肯的建議和幫助。
經緯創投董事總經理謝義平透露,公司很早就開始佈局全球化戰略,“在全球市場,漢朔科技充分呼叫海外市場的技術人才和供應鏈資源搭建海外供應鏈,做好本地化創新,成為國內數字化零售領域為數不多大規模服務全球使用者的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同樣參與了B輪融資的華業天成,其創始團隊也來自華為。
2003年,沈建國正式成立永傑新材。作為一級供應商,永傑新材的產品已進入寧德時代、比亞迪等動力電池巨頭的供應鏈體系。憑藉於此,永傑新材走上IPO敲鐘舞臺,今天締造近百億市值。
放眼望去,浙江正批次誕生IPO。今年2月,蛇年A股首家IPO過會企業花落浙江——輪胎龍頭企業“中策橡膠”滬市主機板IPO成功過會。成立於1958年的中策橡膠,旗下擁有“朝陽”“威獅”“好運”等知名品牌,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輪胎製造商之一。
同時,古茗控股有限公司正式登陸港交所,開盤市值一度達240億港元,成為開年首個茶飲IPO。成立於2010年,古茗是一個典型的大學生創業故事:創始人是畢業於浙江理工大學的王雲安,畢業後與同學在浙江聯手創業,將古茗開出近萬家茶飲店。
稍早前的1月,來自浙江杭州的思看科技正式登陸科創板,成為浙江省2025年首家A股上市企業。
不止於此,在這份2025年IPO名單中還有腦洞極光、新吉奧房車、富嶺股份、華諶科技,群核科技也在年初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成為“杭州六小龍”中首家衝刺IPO企業。
而回顧2024年,浙江省上市企業24家,其中A股有17家,在全國範圍穩居前列,與廣東並列第一。
創投圈依然記得,2023年5月浙江省“415X”先進製造業專項基金群啟動暨簽約大會在杭州舉行,首批規模600億元以上、近期目標規模1000億元的“4+1”專項基金群,透過母子基金兩級放大,形成規模2000億元以上的浙江省先進製造業基金群正式啟動。
所謂“4+1”基金群,由4大產業叢集基金和“專精特新”母基金組成。其中,4大產業叢集基金分別為新一代資訊科技、高階裝備、現代消費與健康、綠色石化與新材料等4個萬億級世界級先進產業群;而“專精特新”母基金則面向“新星”產業群和未來產業,聚焦“315”科技創新體系,支援投早、投小、投科技、投重大科創平臺。
創投興則產業興。今年二月,浙江省“4+1”專項基金群又簽約落地15個先進製造業專案和24支子基金,合計規模達511億元。官方資料顯示,2024年度專項基金群已累計投資超200億元,撬動社會資本逾千億元。
人才與城市,往往互相成就。以“杭州六小龍”為例可以發現:六名創始人裡,有一半都是“新浙江人”,他們出生在天南海北,卻最終因為不同的機緣,與浙江產生了交集。
與此同時,重視科技創新投入也是浙江騰飛的一大法寶。2024年,浙江以886.5億元科技支出規模首度超越廣東,摘得省級財政科技投入“桂冠”。同比增長約15%,明顯高於當地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增速(1.7%),也遠高於全國科技支出的增速(5.7%)。
產業更迭,激盪不已。背後不僅僅是一個個奮鬥逆襲故事,也往往決定著一座城市的命運。此時此刻,還有更多相似的創業故事正在這片土地上演。
*免責宣告:本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
這裡認真推薦你:
報名新加坡&印尼遊學
2025年4月20日-25日,與創業黑馬一起,帶你深入新加坡和印尼的商業生態,連結本土資源,助力企業出海!
費用:56800元/人,早鳥價:49800元/人。
目前,僅剩3個早鳥價名額,先報先得,詳情可在文章末尾掃碼諮詢。
活動詳情如下
↓↓↓
掃碼諮詢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