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浙大團隊賣了

併購縮影。
作者 I 劉博
報道 I 投資界-併購最前線
投資界-併購最前線獲悉,日前,獅頭股份釋出公告稱,擬透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收購杭州利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利珀科技”)100%股權。交易完成後,利珀科技將成為獅頭股份全資子公司。
細看交易雙方,獅頭股份是一家老牌A股上市公司,以水泥業務起家,歷經多次轉型;被收購方利珀科技則是國產機器視覺“隱形冠軍”,背後站著一支浙大團隊。
曾衝擊IPO
浙大博士賣掉了公司
利珀科技的故事始於浙大實驗室。
王旭龍琦是浙江大學2008級光電系博士,在攻讀博士期間,他發現工廠對產品質量檢測有較大需求,於是決定為企業開發國產化裝置。隨後在2012年,他正式創立了利珀科技,組建了一支由浙江大學工程學、計算機、管理學博士、碩士構成的核心團隊,專注於機器視覺工業檢測解決方案。
時至今日,利珀科技已成長為國產機器視覺領域的“隱形冠軍”企業。官網介紹,利珀科技已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研發成果曾獲得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獎、浙江省裝備首臺(套)等榮譽。同時還承擔了國家級“揭榜掛帥”專案、浙江省重點研發專案、杭州市人工智慧重大專項專案等。
據《交易預案》披露,利珀科技2024年營收突破4億元,同比增長27.79%,歸母淨利潤達4109.46萬元,同比增長超40%,淨資產收益率(ROE)同步提升至21.64%。
值得一提的是,利珀科技一度計劃衝擊IPO。去年7月,大豪科技曾在投資者互動平臺透露,所參投基金投資標的利珀科技正在進行股份制改造,並將在合適的時機申請IPO。隨後利珀科技也在去年9月發文,宣佈正式更名為“杭州利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進一步印證了IPO計劃。
雖然IPO未果,但被收購也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交易預案》顯示,此次交易對手共有14名,其中有多家機構股東,包含國風投、前海眾微資本、元禾璞華、毅達資本、齊芯資本、西博創投、隆晟基業、辰峰資本等。這也意味著,上述一眾VC/PE得以憑藉此次收購實現退出。
至於為何要跨界收購利珀科技?《交易預案》也給出了答案——獅頭股份坦言本次交易目的共有三點,一是上市公司業務將拓展至機器視覺領域,實現向新質生產力轉型;二是能夠注入優質資產,提高上市公司發展質量,增強上市公司抗風險能力;三是提升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增強股東回報。
顯而易見,利珀科技對於獅頭股份而言,無疑是一個優質的收購標的。但需注意的是,獅頭股份在公告中也明確表示“交易標的與上市公司主營業務不具有協同效應”,同時指出該交易存在可能被暫停、中止或取消的風險。
換言之,這筆併購還未板上釘釘,還存在不小的變數。
跨界併購,火了
實際上,這已不是獅頭股份第一次尋求轉型。
成立於1999年,獅頭股份最早由水泥業務起家,旗下的“獅頭牌”水泥彼時享譽國內外,公司也在2001年成功登陸A股。但好景不長,獅頭股份此後的業績持續下滑,直到2016年剝離水泥業務給原控股股東獅頭集團,同時以1.162億元現金收購浙江龍淨水業70%股權,切入淨水領域。
然而此次轉型效果不佳,龍淨水業後續因商譽減值約7000萬元,導致獅頭股份業績大幅波動,2017年淨利潤虧損5072萬元,最終被“ST”。
緊接著在2018年,獅頭股份又以2.03億元收購昆汀科技51%股權,轉型電商代運營,但此後依舊未能改善虧損局面。根據業績預告,獅頭股份2024年度歸母淨利潤預計仍為虧損狀態,虧損規模為2600萬元至3100萬元。
放眼望去,跨界併購已成為上市公司轉型升級的一條重要渠道。在證監會此前釋出的“併購六條”中,明確提出支援運作規範的上市公司圍繞產業轉型升級、尋求第二增長曲線等需求開展符合商業邏輯的跨行業併購,加快向新質生產力轉型步伐。
前不久,慈星股份公告稱,公司正籌劃購買武漢敏聲控股權,便是一筆典型跨界併購。前者是國內首批電腦橫機研製企業,其主要產品是智慧針織機械裝置;後者則是由武漢大學博導孫成亮創立,專注於生產射頻體聲波濾波器。
去年12月,友阿股份也披露公告:擬透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深圳尚陽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權。具體來看,友阿股份是長沙及湖南規模最大的百貨零售企業之一;而被收購方尚陽通則是一家半導體公司。
不過,跨界併購並非易事。有投行人士表示,儘管跨界併購能讓交易雙方、投資者、中介機構在短期內形成共贏,但後續整合難度不容小覷,“上市公司應量力而為,中介機構也應引導上市公司避免實施過於激進的併購戰略。”
與此同時,在一眾跨界併購案例中,多個被併購標的盈利規模小甚至是虧損。這意味著背後存在多重風險,包括經營風險、商譽風險和整合風險等。資產可能短時間內無法給股東帶來回報,後續如果不能實現開拓創新,甚至會拖累公司業績。
但不可否認的是,一個併購新時代的序幕正緩緩拉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