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走進家庭還有多遠?宇樹科技王興興這樣說

2025.06.26

本文字數:1277,閱讀時長大約2分鐘
作者 | 第一財經 吳斯旻
“如果今年或明年,(宇樹科技)在產品上或技術上停滯了,那麼我們很快就會變成一家平庸的公司,這是不可避免的。”
26日,在世界經濟論壇第十六屆新領軍者年會(夏季達沃斯論壇)期間,宇樹科技執行長王興興表示,在過去的一年裡,機器人是除人工智慧(AI)之外,最受全球市場關注的行業領域。但目前,具身智慧還沒有到達可以大批次應用的時間節點。現階段,對於宇樹科技而言,“保持技術和產品持續創新”的壓力或超過服務市場的開拓。如果將技術還不成熟的產品就“硬推”給市場,公司可能會面臨巨大虧損。
據王興興透露,作為一家2016年成立的機器人公司,宇樹科技已從創始時期的單人團隊發展成為一家擁有約一千名員工的公司。目前,公司年度營收已達到十餘億元的規模。
他認為,儘管宇樹科技近幾年成長得很快,但隨著國內人形機器人研發賽道日益擁擠,他也感受到了市場競爭帶來的壓力。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釋出的資料顯示,截至2024年12月底,中國共有45.17萬家智慧機器人產業企業,註冊資本共計64445.57億元,企業數量較2020年底增長206.73%,較2023年底增長19.39%,呈穩健上揚態勢。
在談及人形機器人的市場開拓時,王興興表示,目前,工業和農業應用發展速度相對更快一些。家庭應用場景也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間,但現階段仍充滿挑戰性。
他舉了一個例子,前一段時間,客戶採購了一臺宇樹人形機器人,在外出參加活動時,這臺機器人不小心踩掉了一名小女孩的鞋子。“幸虧(機器人)只是踩掉了小女孩鞋子,沒有把她的腳踩傷或者造成其他實質性的身體傷害,但我認為,這已經是非常大的安全隱患了。”
所以,回到機器人的應用上,王興興說,安全性是制約機器人走進家用市場的一個重要因素。對於近距離與人互動的產品,安全性方面所面臨的挑戰比技術本身更突出。此外,倫理道德等因素也制約人形機器人開啟市場。
宇樹科技被業界稱為“杭州六小龍”。對此,王興興說,宇樹科技的發展離不開浙江開放的市場營商環境和人才集聚優勢。同時,“打鐵仍需自身硬”,王興興表示,對於成功的新興技術公司而言,“至少要保持每個月都有進步”以實現持續領跑。
人才是科技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在王興興看來,最近幾年,中國科技成果持續湧現並非偶然,這背後是“人才紅利”,是中國新一代年輕人的成長。
根據美國麥克羅波洛智庫的一項最新研究,從出身的本科院校來看,中國高校幾乎培養了全球一半的頂尖人工智慧研究人員。與此同時,中國每年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專業(STEM)畢業生的數量超過500萬,保持全球領先。
王興興說,以AI為代表的新興行業,出現重大技術革新的時間大多都在5年之內,最長可能也不會超過十年,這導致老一輩積累的知識可能沒有太多用處。相反,年輕一代,尤其是90後和00後,可能在大學期間就接觸到了最前沿的技術。在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他們擁有更大的競爭優勢。
根據摩根士丹利日前釋出的研究報告《人形機器人100:繪製人形機器人價值鏈圖譜》,到2050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6萬億元,人形機器人總量將達5900萬臺。
微信編輯 | 格蕾絲
推薦閱讀

英國“安樂死”接近合法化,引發巨大爭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