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6月23日,第二十七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第三十屆上海電視節重要學術活動——《構建中國影視專案高效管理體系—-影視行業前瞻性問題的多維視角》產業研討會順利召開。本次研討會由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中制協)法工委、北京電影學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電影藝術與文化多樣性教席聯合主辦,匯聚影視產業、法律界、學術界專家,圍繞影視專案管理、國際合作法律衝突、IP商業化開發、AIGC版權等熱點議題展開深度探討。本次研討會探討了影視專案高效管理體系建設方面的現狀與挑戰,旨在為全國影視行業的前瞻性問題以多維視角探尋解決路徑和規則體系,共同助力中國影視產業繁榮發展。


本次產業研討會由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法工委秘書長沈宏罡博士主持,他回顧了2024年上海電影節研討會所關注的影視行業盜版問題、影視作品侵權問題在過去的一年中均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在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的推動下,國家廣電總局聯合國家版權局建立了中國電視劇重點專案預警片單制度,並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時,對影視作品的侵權案件判決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高額判賠,這些均對行業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透過資料及案例分析,沈秘書長介紹了2025年上海電影節的產業研討會將圍繞行業的現狀,深入分析中國影視行業的痛點和難點,從多維視角探討影視專案高效管理路徑,共同尋求解決之道。

沈宏罡
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法工委秘書長
中制協法工委主任陽子致開幕詞時指出,影視行業作為文化產業核心領域,近年在市場規模、創作質量及國際影響力方面成果顯著,但也存在不足,需構建科學前瞻管理體系支撐高質量發展。本次研討會從產業生態、技術創新等維度,探討影視專案管理體系建設路徑,強調多維協同破局,並提出五點方向:強化系統思維建全鏈條管理體系;以技術創新賦能管理升級;堅守內容核心平衡藝術與商業價值;完善政策引導最佳化行業生態;拓展全球視野提升國際競爭力。

陽子
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法工委主任
北京電影學院電影國際傳播中心主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電影藝術與文化多樣性教席秘書長李苒老師在致辭中指出,當前影視行業處於技術革新與產業變革關鍵期,AIGC技術、虛擬引擎提升製作效率、拓展表達邊界,但也帶來版權保護等新挑戰,需建立標準化管理體系,AI技術應用與文化多樣性保護協同是國際焦點。構建高效管理體系需以標準化為基石、創新為動力,模組化外包等工業化實踐推動全生命週期管理升級,OKR目標管理助力東方美學落地,未來要融合敏捷開發與藝術規律。

李苒
北京電影學院電影國際傳播中心主任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電影藝術與文化多樣性教席秘書長
中制協法工委副主任、閱文集團旗下新麗傳媒副總裁宋曦女士指出,影視產業深度變革與國際化程序中,完善規則體系對行業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她介紹,研討會設定的四大前瞻性議題直擊產業發展瓶頸與趨勢,涉及法律邏輯、商業挑戰與創新機遇。宋曦強調,高效的管理體系是影視工業化、國際化基石。法律保障,則是構建這一體系中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和“安全護欄”。研討會各議題緊密關聯行業規則重塑、風險防控與創新邊界,需法律從業者、影視創作者等跨界協作。此次研討會為行業提供交流平臺,期待各方凝聚智慧,助力中國影視產業發展。

宋曦
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法工委副主任
新麗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法律總顧問
主題發言環節,首先由中制協法工委專家委員、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高階合夥人姜宇嶸以《影視行業前瞻性問題——影視聯合制作合同法律定性與財稅定性的衝突與思考》為題進行了分享。她指出當前影視行業合同投資模式與財稅處理體系的結構性矛盾,已成為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瓶頸。影視專案投資具有“資金需求大、投入集中、支出前置”特點,管理決策即時性、藝術主導性等行業訴求更適配合同投資模式。合同投資模式是影視行業的合法合理選擇,應當尊重。但自2005年實施的《電影企業會計核算辦法》,始終未建立合同投資模式下完整財稅規範。聯合制作合同中,投資環節法律定性與財務、稅務處理脫節,存在投資款入賬環節缺失、科目不明,發票開具場景模糊,利益分配缺乏免稅政策支援等問題,易引發虛開風險、重複徵稅及債務糾紛。同類問題在EPC專案、BOT專案、PPP專案及藥物研發聯盟專案等多領域普遍存在,此問題嚴重威脅行業交易安全,使影視企業面臨左右為難、動輒得咎的困境。中制協法工委擬聯合各方進行調研,透過研討進行政策推動,逐步解決問題。姜宇嶸律師呼籲影視行業同仁共同參與,推動建立清晰穩健、法財稅一致的規則體系。

姜宇嶸
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法工委專家委員
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高階合夥人
泰和泰(北京)律師事務所合夥人郝曉珺在題為《文化差異與法律衝突:國際電影合作中的協調與應對——中日法律體系下的合作誤區與解決方案》的發言中指出,自國家大力推動文化出海戰略以來,中國影視行業湧現眾多成功出海案例,但國際電影合作尤其中日影視合作挑戰重重。文化上,日本對原作“監修權”的重視與中國改編自由理念衝突;法律層面,合同結構混亂、爭議機制不利中方且合同理念差異大;智慧財產權方面,二次創作與改編權界定存在分歧;融資回報上,中方前期資金壓力大、回報週期長。為破局,國內團隊已聯合日本專業機構組建中日律師與專家專案團隊,並開展歐洲市場研究。實踐中提出多項舉措:建立共創與分級機制,事前打磨核心要素並分級管理監修與創作;設立跨文化協調體系,引入第三方、制定改編指引與標準協議;完善全流程合規管理,設審查機制與爭議預案;研討合規模型,打造可複製的中日影視合作藍本,推動行業國際合作共贏。

郝曉珺
泰和泰(北京)律師事務所高階合夥人
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法務工作委員副主任、愛奇藝法律部高階總監胡薈集的分享題目為《構建IP多元宇宙:影視IP商業化開發與保護》。胡薈集在發言中強調IP已成為影視產業核心驅動力,優質IP透過多元衍生開發構建生態系統,實現價值最大化,如愛奇藝熱門IP的動漫、遊戲、周邊及文旅融合開發。但IP商業化加速帶來諸多法律問題,版權保護在IP全生命週期至關重要。數字化時代侵權多樣隱蔽,愛奇藝透過技術防控、法律維權、行業自律等舉措遏制侵權,保障IP開發。他認為,AI給影視IP開發與保護帶來機遇和挑戰,既能輔助創作,又引發版權歸屬與侵權界定新問題。呼籲行業合作探索新技術下的IP保護模式和法律規範。胡薈集的發言為行業平衡IP開發與法律保護提供了思路。

胡薈集
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法工委副主任
愛奇藝法律部高階總監
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法務工作委員會專家委員、北京韜安律師事務所首席合夥人王軍的主題發言題目為《AIGC構成視聽作品的版權要件與產業賦能》。他在發言中指出,AIGC的法律屬性界定是文創產業與司法實踐的核心焦點。2020年《著作權法》修訂,刪除“有形形式複製”要件,為AIGC版權保護提供基礎。司法實踐形成三層判斷標準:“一鍵生成”無作品屬性;AI輔助人類創作,權利歸人類;互動式創作中人類有直接影響的,構成作品。王軍進而分析了該領域的學界爭議與產業回應,學界質疑AI無意識創作、人類指令屬思想範疇及國際保護失衡。產業界以實踐回應,AIGC大幅降低創作成本,如《哪吒2》特效成本驟降 ,還開創“人機協作”模式。關於產業賦能與制度創新,王軍指出AIGC重塑創作全流程,從概念設計到後期剪輯均有應用,專業團隊可精準把控創作過程。“法人作品”制度或成破局關鍵,已有平臺據此完成大量AI素材版權登記。未來,AIGC版權爭議將聚焦使用權分配與對價機制等細分領域。AIGC版權界定關乎文創產業生態,司法與產業的互動正推動數字時代版權規則體系形成。

王軍
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法工委專家委員
北京韜安律師事務所首席合夥人
圓桌對話環節,由中制協法工委專家委員、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姜宇嶸主持,與談嘉賓包括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法工委秘書長、製片人沈宏罡博士、閱文集團高階法務專家唐豪臻、愛奇藝法律部高階總監胡薈集、北京大成(上海)律師事務所高階合夥人李偉華、泰和泰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袁菲、上海至合律師事務所律師謝佳佳。


姜宇嶸
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法工委專家委員
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高階合夥人
就第一個關鍵詞“中國”、本土化與借鑑話題,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法工委秘書長沈宏罡指出,構建影視專案管理體系需立足中國本土文化與市場特性。中國影視具有前期策劃長、中期拍攝快、後期宣發猛,且政策導向強、文化底蘊深、文化需求多元的特點,盲目照搬好萊塢工業化流程或韓國邊制邊播模式易“水土不服”,本土現有模式需進一步最佳化。沈宏罡認為,提升影視專案管理效率應借鑑域外先進經驗,結合中國影視行業靈活應變等特點,將外來經驗與本土特色有機融合,藉助AIGC技術應用和“秒級響應”的數字化轉型,推動藝術與技術結合,才能即實現管理效率升級,有能保證藝術創作的質量。

沈宏罡
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法工委秘書長
泰和泰(北京)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袁菲圍繞影視行業“借鑑與本土”議題,探討了影視國際合作破局之道。袁菲指出,中國影視產業雖規模居全球前列,但文化差異引發的矛盾突出。以中日合作為例,中方“一次性買斷改編權”與日方“基礎費用+分成”並依託“監修權”的模式存在理念分歧,導致利益分配、創作邊界等法律衝突,阻礙國際合作。談及破局,袁菲強調推動中國文化傳播是行業使命,應以開放包容姿態提升文化影響力。隨著中國在AI領域領先,傳統法律概念難以適配AI時代影視版權糾紛。他呼籲司法與學界以現有法律為基礎,探索AI影視創作、版權歸屬等問題的本土化解決方案,推動行業規範升級。

袁菲
泰和泰(北京)律師事務所合夥人
大成(上海)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李偉華指出,當前影視侵權案件頻發,且北京、上海等地審理週期超1年。在此背景下,AI技術為影視行業帶來變革,推動創作多元化,但也引發複雜智慧財產權問題。AIGC生成內容的權屬認定是全球難題,美國將機器創作排除在版權保護外,中國也面臨“作品定性、作者歸屬、保護邊界”等爭議,解決該問題需依賴政策頂層設計,與宏觀經濟發展相關。此外,AI使用存在侵權風險,如迪士尼起訴Midjourney等案件,模型訓練若未經授權使用版權素材,開發方及使用者均可能侵權。李偉華呼籲影視從業者擁抱AI提升效率的同時,強化法律風險意識,探索合規融合路徑,助力影視智慧財產權保護。

李偉華
大成(上海)律師事務所合夥人
閱文集團高階法務專家唐豪臻指出,閱文面臨網路文學盜版猖獗、AI訓練素材及生成內容版權爭議兩大困境。他建議從“彙編作品”概念出發,把控AI輸入等環節加強版權保護,並持續打擊侵權行為。在影視專案全流程管理方面,唐豪臻強調其複雜性極高,專案管理人協調能力關鍵。中國影視行業“人情社會”屬性易使合同履行偏離軌道,內部人、財、法協同及外部政策、藝人等“X因素”頻發,常引發資金鍊風險。宣發維權時,版權保護需前置,建立白名單防盜版。他還指出中國長影片行業存在司法保護不足、維權成本高的問題,呼籲探索邊制邊審邊播模式,突破產業發展瓶頸。

唐豪臻
閱文集團高階法務專家
中制協法工委副主任、愛奇藝法律部高階總監胡薈集圍繞AI技術應用及IP全鏈條管理展開探討,指出影視產業在技術革新與商業拓展中的核心挑戰。在AI版權爭議方面,學界與業界對AIGC生成物版權歸屬觀點對立。胡薈集強調,產業初期應給予技術發展空間,但需警惕資料汙染等問題衝擊創作群體。他呼籲平臺推動AI與人類創作差異化發展,用AI處理普適內容,人類聚焦高價值創新。談及IP全鏈管理,胡薈集結合愛奇藝“一魚多吃”模式,指出IP早期開發存在權利邊界模糊、價值預判難等問題。他以《哪吒之魔童鬧海》為例,強調影視專案成功依賴資金、智慧財產權、核心團隊三要素協同,法律從業者需融入商業預判能力助力IP開發。胡薈集總結,AI版權規則構建與影視專案全流程管理體系完善,需在技術、法律與商業的動態平衡中持續探索。

胡薈集
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法工委副主任
愛奇藝法律部高階總監
上海至合律師事務所律師謝佳佳從司法判例與實務視角,解析AI對影視全鏈路的潛在風險。創作證據保全方面,當前AIGC版權認定存司法分歧,如北京、江蘇兩地區法院判決結果不一。創作者需留存提示詞設計、引數調整等創作記錄,應對版權糾紛舉證挑戰。資料訓練侵權認定方面,以“奧特曼”系列案件為例,杭州、廣州等地判決雖存法律適用探討空間,但傳遞保護AI技術創新導向,將資料訓練納入合理使用範疇。人格要素授權風險角度,她指出影視AI資料訓練涉及人格要素侵權風險,藝人肖像、聲音等使用監管嚴格。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判例顯示,AI訓練或構成個人資訊侵權,行業需強化人格要素授權流程。

謝佳佳
上海至合律師事務所律師
本次研討會吸引力包括新麗傳媒、愛奇藝、閱文集團、騰訊集團、華策集團、優酷、中國電影集團、上海電影集團等眾多影視製作單位,來自全國各地的專注於文化娛樂法領域的專業人士,以及數十家媒體的參與。
本次研討會在熱烈的掌聲中圓滿落幕。與會嘉賓紛紛表示,本次研討會內容豐富、觀點鮮明、討論深入,為影視行業當下的熱點及難點問題提供了寶貴的思路和建議。與會者們也期待未來能有更多類似的交流平臺,共同推動影視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文章來源: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法工委

凹凸鏡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豆瓣|知乎:@凹凸鏡DOC
推廣|合作|轉載 加微信☞zhanglaodong
放映|影迷群 加微信☞aotujingdoc
用影像和文字關心普通人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