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 智合研究院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身邊越來越多律師都擠向了自媒體賽道,從公眾號到影片號,無孔不入。
在微信搜尋框輸入詞條“律師+自媒體”,會彈出大量影片號,畫面語言極具煽動性:“律師自媒體2025兩個趨勢直接影響變現”“律師的執念:酒香不怕巷子深”“草根律師不拼爹媽,自媒體是能夠讓你彎道超車的唯一途徑!”
這個時候,很多人或許會有個疑問:和各路明星不同,律師們往往沒有唱歌跳舞的才藝,又不願拋頭露面——更多在幕後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即便能言善辯,也多以專業、嚴肅的形象示人。這樣的“人設”,適合做自媒體嗎?
答案是肯定的,“適合”,而且,律師必須堅持做自媒體。
客戶在哪裡,律師就應該在哪裡
01
先來看幾組資料:
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CNNIC)釋出的第54次《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近11億人,網際網路普及率達78.0%。
隨著網際網路的不斷普及,律所的營銷模式也經歷了巨大轉型,並潛移默化地影響、改變大眾的法律服務獲取習慣。
過去依賴口碑或在法院周邊尋求推薦的模式,逐漸被透過網際網路平臺直接尋找律師的方式所取代。網際網路賦予中小律所新的營銷工具和平臺,從國際權威法律評級機構錢伯斯擴充套件到微信公眾號等網際網路平臺1。業內人士的共識是,“客戶在哪裡,律師就應該在哪裡。”
這種轉變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宏觀背景。近年來,國家法治建設的不斷推進,國民法律意識顯著提升。巨量引擎聯合數字100釋出的《2025抖音法律行業趨勢白皮書》顯示,2024年,82%的使用者在網上瀏覽法律類內容的頻率有所提升,66%的使用者每週瀏覽法律內容3次及以上。
這份白皮書同時指出,使用者對法律內容的關注不僅出於日常瞭解,還為解決生產生活中的法律問題尋找解決方案。
有龐大的網際網路使用者作支撐,不少律師紛紛瞄準自媒體,透過釋出文章、製作短影片、開通直播等方式,為自己尋找新案源,突破線下業務瓶頸。總體而言,律師群體已經在自媒體賽道遍地開花。

以影片號平臺為例,排名靠前的“鍾雲郗律師”,迄今已更新近300條原創短影片內容。
“鍾雲郗律師”創作的內容更多來自真實案例,“通宵打麻將之後身亡,牌友有責任嗎?”“偷楊梅樹的人摔死,種樹的人有責任嗎”, 這兩條影片點贊量均突破了10萬+。
在玩轉自媒體的過程中,“鍾雲郗律師”們既承擔著普法角色,又能吸引同行、潛在客戶的關注,藉此建立自己在業內的影響力,還在無形間擴充套件了案源渠道。
這些,或許可以解釋律師紛紛投身自媒體賽道,並堅持原創內容產出的原因。
從長遠來看,受眾更廣、成本更低、門檻更低的自媒體,也能為律師提供“逆襲”機會、開闢新的職業發展道路。
隨著各大平臺競相為各類知識博主提供流量扶持,可以預見的是,律師在知識內容類自媒體領域將大有可為。
酒香不怕巷子深?
02
然而,站在自媒體的風口上,並不是每一位律師都能借勢出圈。聚光燈之外,他們長期面臨選題難、創作難、運營難的隱痛。
眾所周知,法律領域天然存在認知壁壘,需要選題在內容的嚴肅性與平臺風格的娛樂化之間精準拿捏。比如《股權代持中實際出資人能否排除強制執行?》,理解門檻過高,很可能勸退部分粉絲;而過度娛樂化的選題,比如《明星離婚案解讀》,可能觸犯當事人隱私。
有了選題之後,法律內容的創作也是一項複雜工程:既要邏輯嚴謹,又需通俗易懂,這對於律師的案例拆解與敘事能力要求極高。尤其是,若選擇短影片載體,則需在幾秒鐘內抓人眼球,這無疑是一種全新的挑戰。
正如上海某律師所言,“每天至少要花1~2個小時寫文案、拍出鏡口播短影片,不僅耗時,有時影片流量資料還不美觀……”2聽上去不可思議,卻是很多律師嘗試自媒體後的真實日常。
即便幸運地被流量“選中”,仍然面臨一個更大的難題:如何不被粉絲遺忘?這又涉及到運營推廣層面。

不同於紙媒黃金時代——創作者普遍信奉“酒香不怕巷子深”。在數字化浪潮席捲各行各業的今天,“好酒也怕巷子深”的聲音不絕於耳,漲粉已殊為不易,更遑論商業變現,以專業化著稱的律師自媒體賽道尤甚。
一位現擁有千萬粉絲的律師類大V賬號,曾用短短半年吸粉900萬,但其坦言,私信諮詢中99%都無法轉化成案源。3
更殘酷的是,業內曾流傳著這樣一組資料:B站網紅生命週期是一年半,抖音紅人的活躍週期僅3-6個月。更多賬號在一夜爆紅之後,隨即消失在大眾的視野。
大V律師的“流量密碼”
03
縱使選題難、創作難、運營難,但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自媒體依然被認為是律師打造專業影響力的價效比之選。業內已有成功案例表明,只要肯堅持,跟對平臺,降低預期,相信複利的力量,時間終將給出答案。
近年來,在某熱門短影片平臺上,一位名叫“李叔凡律師”的博主人氣頗高,常年位列法律類賬號粉絲量前列,截至目前,其粉絲量高達1100多萬,獲贊2億。
翻看“李叔凡律師”的主頁,會發現其創作的很多作品都有一個共同特徵:緊扣熱門話題或事件。
以2025年3月13日釋出的作品為例,其圍繞“海底撈火鍋排尿”“楊銘宇黃燜雞後廚亂象”事件,對比涉事餐飲品牌的回應,探討企業應對輿情危機能力的高下之分。
這期作品有何獨特之處?以主流媒體的報道為信源,增加可信度;獻身說法,“作為多次消費這兩個品牌的普通消費者……”,拉進與使用者的距離;巧妙植入律師業務,“作為律師,加盟協議我也起草過很多份……”更重要的是,踩準了社會熱點——作品釋出兩天後,就是備受外界關注的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
在短影片以秒為單位計量受眾反應的當下,這期影片最終獲得了1.8萬點贊量,成為一段時期內律師自媒體圈的一段佳話。

當然,贏得“高贊”並非一日之功,而是日積月累的結果。早在2018年底,李叔凡就在律所同事的建議下,釋出了第一條短影片。幾年間,中國短影片領域泥沙俱下,造就了一大批網紅,也將一些人拉下神壇,李叔凡無疑是前者,他堅持了下來,直到2020年5月完成賬號律師身份認證,從最初的一個人孤軍奮戰開闢出了團隊化、專業化的短影片運營之路。
“李叔凡律師”櫥窗頁面顯示,其多款法律類產品銷量破千,而在已經發布的一千多條短影片作品中,評論區時常冒出留言,“李律師你好,我是你的鐵粉,想諮詢一下……”
為了培養使用者黏性,“李叔凡律師”還會準時出現在直播間,或分享生活中的法律事件,或普法答疑。總之,他保持著月均四十場左右的直播記錄4。
高頻直播背後,既是一個法律人對自媒體的堅定信念,更是與潛在客戶建立緊密聯絡、贏得信任的關鍵之舉。也許不是每個粉絲最終都會成為客戶,但當他們出現法律問題時,勢必會優先想到自己經常刷到的律師博主。
看見無形價值
04
對於很多律師來說,自媒體只是副業,現階段的經濟回報也杯水車薪,但從長遠來看,一些無形價值也同樣重要,比如口碑、知名度、影響力、話語權。這些指標很難被量化,卻是律所及律師實力的象徵。
事實上,客戶在挑選律師時,往往會從多方面去評判其實力。短影片作為極具影響力的社交平臺,已然成為律所踐行“以客戶為中心”理念、在客戶面前有效“刷臉”的重要載體。
無論是新客戶的初次瞭解,還是老客戶的深入認知,都能從短影片中直觀獲取所需資訊,進而強化律所“專業可靠”的形象,助力品牌塑造。
按照著名產品人梁寧在《真需求》一書中的觀點,品牌的力量在於,它植根於人的內部,是人心中的記憶和情感反應,是無形之物,它所講述的故事、所呈現的精神主張,可以穿越時間。
梁寧認為,大牌因其清晰的辨識度而被外界記住,而“網紅”的關鍵詞是“紅”,要能夠引發網路關注和討論聲量,如果沒有自身特性的“新鮮感”和“話題度”,就沒有紅的機會。5
怎麼才能永遠保持“話題度”,讓你的律師自媒體賬號暫放更持久的生命力?

現在機會來了:
智合旗下的小 A 法律營銷助手(小A助手)全新升級,AI一鍵生成法律爆款,直面選題難、創作難、運營難三大痛點,讓專業內容也能斬獲 10W + 流量,真正助力律師群體在客戶面前輕鬆打造專業形象。
小 A 助手的AI資訊中心是強大的法律行業熱點資訊庫,涵蓋新規解讀、民生案件等5000+資訊源的豐富內容,無論是公眾號文章、圖文,還是短影片,都能輕鬆駕馭。
以短影片為例,基於法律行業專業性的爆款短影片指令碼訓練AI模型,智慧匹配法律垂類爆款結構指令碼,動態適配“3秒抓住眼球-15秒乾貨輸出(15-30秒)-結尾轉化引導”黃金結構,精準輸出符合法律人表達習慣的短影片指令碼。
目前,小A助手已全面接入DeepSeek,基於其強大的語言處理能力,並藉助“精品克隆”功能,支援AI替換任意即時場景、AI生成律師真人形象、AI生成影片文案,僅需簡單三步,就能為律師生成場景豐富、生動逼真的律師數字人短影片。
在自媒體營銷的賽道上,機遇稍縱即逝。既然案源增長乏力,現在不妨大膽邁出這一步,緊緊抓住短影片釋放的紅利。
現在掃碼即可免費深度體驗
開啟短影片營銷新徵程
讓專業影響力精準破圈



參考資料
1 《2025抖音法律行業趨勢白皮書》
2謝珊娟,《 2023年律師IP打造新路徑:如何利用“數字人”為品牌發展賦能丨律新觀察》,2023年11月02日
3 新榜,《抖音“網紅律師”現狀紀實:半年吸粉900萬,為律所創收80萬》,2020年12月04日。
4 光石法學苑,《直播間裡的律師,看盡世間百態》,2024年5月18日。
5 梁寧,《真需求》,新星出版社,2024年10月。
關注智合
和百萬法律人同行


責編 / 吳夢奇Scott編輯 / 顧文倩Aro
分類 / 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