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問答信箱

潘若微
融力天聞律師事務所
高階合夥人

李雯
融力天聞律師事務所
律師
近
年來,日本企業向中國擴張的規模呈現下降趨勢。與之相反的是,受到日元匯率持續走低等多方面因素影響,中國企業及個人投資者對日本企業及不動產的大宗資產收購活動日益增多。然而,隨著投資落地,各種問題接踵而至,既有文化差異的碰撞,又有當地政策的不確定性,更不乏對當地法律法規不瞭解導致的糾紛。
本文將概述中國企業赴日投資面臨的不利因素和法律風險,並提出相關建議。
問:中國企業投資日本有哪些不利因素?
答:不利因素可以概括為以下三點——
較高的運營合規成本與競爭壓力。日本市場的整體運營成本較高,包括辦公租金、勞動力成本、法律合規成本等,這對於一些依賴低成本優勢的中國企業而言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此外,日本市場的成熟度較高,競爭異常激烈,尤其在消費品和高科技領域。赴日投資的中國企業除了面對日本本土企業的競爭,還要與歐美企業爭奪市場份額,可能會在成本控制和利潤率等方面面臨較大壓力。
嚴格的市場規則和合規要求。日本市場擁有嚴格的法律法規,特別是在勞動僱傭、環境保護、反壟斷、智慧財產權、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具有較高的要求。中國企業在進入日本市場時,如果對日本的市場規則和法律體系缺乏充分了解,可能會引致合規性問題,甚至面臨法律風險。
文化和語言差異。儘管中日兩國文化交流歷史悠久,但商業文化差異依然明顯。日本市場對客戶服務、品牌形象、商業禮儀等要求較高,而中國企業在進入日本市場時,常常由於對日本文化的理解不足而遇到障礙。語言差異也是一大挑戰。雖然英語在國際市場中廣泛使用,但在日本,許多商業活動仍以日語為主。如果中國企業缺乏日語人才或文化顧問,會直接影響溝通效率和商業談判程序。
問:中國企業投資日本需要關注哪些風險點?
答:建議重點關注勞動用工制度、稅收政策和智慧財產權保護三個方面。
勞動用工制度。日本人赴外企工作的積極性不高,因此外企在日本招收人才難度大。此外,日本未對中國實施免籤政策。對於中國公民的長期工作簽證申請,日本入國管理局的稽核異常嚴格,審批週期長且缺乏透明度。中國員工在日務工受到嚴格管控,導致企業人員得不到適時補充,影響企業發展。
在勞務派遣制度方面,日本法律要求派遣期滿3年之後,原則上實際用人單位應轉為直接僱用該派遣工,或勞動派遣機構應與該派遣員工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稅收政策。日本的稅收制度較為複雜,稅率結構多樣,稅率較高。企業的投資收益、利潤分配等各方面都受到稅收政策的影響。若對稅收政策理解不準確,可能導致稅負過重。中國企業在進行投資決策時,需要準確評估稅收負擔,以確保投資的經濟效益。
智慧財產權保護。日本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力度較大,在智慧財產權保護方面有著嚴格的法律規定。中國企業若在投資過程中涉及技術引進或創新開發,必須高度重視智慧財產權相關法律,否則可能面臨侵權訴訟和鉅額索償,影響投資的成本和收益。
問:對中國企業投資日本有哪些建議?
答:建議做好以下幾點準備——
事前諮詢專業人士。為避免風險,中國企業在決定赴日投資前,應委託熟悉日本法律和稅務的專業人士對專案進行調查和評估,確保在充分了解專案風險、收益以及合規性要求的基礎上,作出明智的投資決策。
建立和日本文化相適應的用工制度。從企業文化方面看,隨著企業經營規模增大,應注重給予日方員工企業歸屬感。需要指出的是,日本的勞動法律法規仍然是建立在“終身僱傭”“年功序列”“企業內工會”等制度之上。中資企業應考慮日本員工重視工作場所歸屬感的觀念,在企業用工制度、企業文化建設等方面進行調整,同時注意培養本地員工,形成穩定中堅層。此外,中國企業在設立日本現地法人初期,也可以考慮利用日本的勞動派遣,避免直接僱用帶來的用工風險。
積極尋求當地政府、貿促會和商協會的幫助。在日中國企業應與當地政府部門和商協會建立密切聯絡,及時通報企業發展情況,反映遇到的問題,並尋求更多支援。日本主要商協會包括日本貿易振興機構、日中經濟協會、在日中國企業協會和日中經濟貿易中心等。
作者 | 融力天聞律師事務所高階合夥人潘若微、律師李雯
本文刊載於《商法》2024年10月刊。如欲閱讀電子版,歡迎瀏覽《商法》官網。



長按掃碼關注我們
為了讓您第一時間獲取專業法律資源
請常點“在看”
並將“CBLJ 商法”設為星標


閱讀原文檢視更多融力天聞律師事務所的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