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術前用藥的循證醫學實踐與個體化方案

一、引言:術前用藥的核心目標
術前用藥(Premedication)是麻醉管理的關鍵環節,其目標包括:
1.焦慮緩解(如苯二氮䓬類藥物降低術前應激);
2.鎮痛強化(如阿片類藥物預防術中疼痛敏化);
3.分泌抑制(如抗膽鹼藥減少氣道分泌物);
4.胃酸調控(如H₂受體拮抗劑預防誤吸性肺炎)。
示例案例:65歲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術前30分鐘口服咪達唑侖7.5mg+雷尼替丁150mg,顯著降低術中氣道分泌物並穩定血流動力學。
二、常用藥物分類與作用機制
藥物型別代表藥物作用時間臨床注意事項苯二氮䓬類咪達唑侖15-30min老年患者需減量50%α₂受體激動劑右美託咪定45-60min適用於心臟手術患者抗膽鹼能藥阿托品20-40min青光眼患者停用非甾體抗炎藥帕瑞昔布1-2h腎功能不全者慎用。
三、特殊人群用藥策略
兒科患者:
推薦口服咪達唑侖糖漿(0.5mg/kg)聯合家長陪伴。
研究資料:J Clin Anesth 2024研究顯示該方案使患兒分離焦慮發生率降低62%。
老年患者:
應避免長效苯二氮䓬類,優先選擇短效瑞芬太尼。
肥胖患者:
按理想體重計算藥物劑量,警惕呼吸抑制風險。
四、爭議領域與最新進展
糖皮質激素應用:
地塞米松4-8mg既可止吐又能增強鎮痛,但可能升高血糖(Anesthesiology 2023)。
快速通道麻醉(Fast-Track):
縮短術前禁食時間至2小時,並採用多模式用藥方案。
五、典型用藥方案示例
病例1:50歲甲狀腺切除術患者
用藥:咪達唑侖3mg iv + 昂丹司瓊4mg iv。
效果:術中BIS值穩定在40-60,術後24h無噁心嘔吐。
病例2:3歲腹股溝疝修補術患兒
用藥:對乙醯氨基酚栓劑15mg/kg + 七氟烷吸入誘導。
效果:術前哭鬧時間縮短至5分鐘內。
六、用藥錯誤防範要點
1.嚴格核對患者過敏史(如磺胺過敏者停用丙泊酚);
2.關注藥物相互作用(如SSRI類藥物延長肌松藥時效);
3.電子處方系統設定劑量警戒閾值。
本文系統梳理了術前用藥的循證醫學證據,包含6類核心藥物、3種特殊人群管理方案及2個典型臨床案例。本文僅作臨床參考,臨床使用還需對患者綜合評估。
學術文章、科普文章約稿:
文章請傳送至[email protected]或新增微信weitiegang99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