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畢業,比曹德旺還狠!豪捐300億建大學,這個中國晶片首富什麼來頭?

May.
21

灼見(ID:penetratingview)
虞仁榮、曹德旺等產業大佬,以自身的力量託舉著中國的教育。相信他們,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
作者 | 李砍柴
來源 | 李砍柴(likanchai001)
年初,因王樹國的加入,曹德旺斥資百億籌建的福耀科技大學,再次火出圈。
然而,企業家辦學並不是個例。
在寧波甬江北岸,有一處工地機械轟鳴、鋼架林立,一座民辦大學正如火如荼地在建設推進中。
這所暫命名為寧波東方理工大學的校區,投資達300億,但網上卻從未有過任何炒作造勢,捐資核心人的名字更是少有人知曉。
然而,此人並不普通,在中國晶片領域絕對稱得上是大佬級的人物。
他就是韋爾股份掌門人,中國晶片首富虞仁榮。

網圖

自從美國多次對中國晶片業“開槍”,所有人都深知小小晶片是高科技,稍不留意就會被外人扼住咽喉。
作為中國第一大晶片商,虞仁榮自然深知其中利害,斥巨資建校的目的就是從源頭突破“卡脖子”技術難題。
近日,虞仁榮又向該校捐贈韋爾市值15億的股票,旨在踐行“十年樹木百年育人”。
01
高智商不一定能成為人才,但人才一定智商優於他人。
毋庸置疑,虞仁榮的智商是超高的。
1966年出生的他,家境極其普通,但憑藉個人努力,初中畢業便考上當地最好的學校——鎮海中學。
幾年後,又以寧波鎮海狀元身份考入清華大學大名鼎鼎的無線通訊系EE85班。
而這個班,可謂是中國頂級晶片天團的存在,許多晶片大佬都是虞仁榮的同班同學。
比如,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兆易創新創始人舒清明、卓勝微電子聯合創始人馮晨暉、燧原科技創始人趙立東等等,幾乎佔據了中國晶片的半壁江山。

網圖

也正是受此啟發,虞仁榮才萌生了辦校的想法,如果能復刻出多個這樣的班級,中國的科學研究還會被卡脖子嗎?
但這一切,當時的虞仁榮並沒有預料到。
大學一畢業,虞仁榮便帶著一腔熱情投入到了人生的第一份崗位。
當時的虞仁榮輕鬆進入了國內頂尖IT企業浪潮集團,成為一名工程師。
對於很多人來說,進入這樣的大企業,意味著高薪和優渥的生活。
然而,在這裡,虞仁榮卻看不到未來。
雖然工作看似難度不大,但十分繁忙,幾乎沒有上升空間,更沒有自我提升的時間。
時間一長,虞仁榮意識到自己志不在此。
兩年後,虞仁榮不顧眾人勸阻果斷辭職,離開了浪潮。
之後,虞仁榮便去了香港龍躍電子,成為了一名銷售經理,主要負責電子元器件分銷。
這份工作他整整幹了六年,期間他技術、銷售一起抓,業績顯著,同時也積攢了大量經驗和人脈。
直到1998年,虞仁榮決定自立門戶,成立了北京華清昌科貿有限公司,繼續從事電子元器件分銷。
彼時,正值全球化浪潮愈演愈烈,各類電子化產品開始以迅猛之勢走入千家萬戶,電子元器件供不應求。
站在這個風口,極具商業天賦的虞仁榮,帶領華清員工順利拿下了松下、安森美等多個國際知名半導體企業的代理權。
僅幾年時間,虞仁榮便成為北京最大的電子元器件經銷商,年利潤突破千萬美元。
只是,當年只想年入百萬、孝敬父母的虞仁榮卻沒有沾沾自喜,反而清醒地意識到自己不能永遠受制於人,只有發展自己的品牌,自主搞研發才是王道。
於是,2007年,虞仁榮再一次做出重大決定,成立韋爾股份公司,不再只為他人做嫁衣。
韋爾千億商業帝國雛形初現,即將正式上線。
02
韋爾股份剛剛成立之初,研發也只是剛剛起步,靠此根本無法支撐公司資金正常運轉。
況且研發週期長,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睿智的虞仁榮當然不會讓自己剛成立的新公司陷入困境。
他一邊繼續從事之前的電子元器件分銷,和具有權威性的半導體大廠緊密合作賺取利潤,另一邊又將賺來的錢源源不斷投入到研發自主品牌中,直到新品上市,步入正軌。
2013年,韋爾股份開始多次外延併購,以此彌補科研技術不足的短板。
幾年時間,虞仁榮陸續將香港華清、無錫中普微電子公司等多個企業攬入麾下,成功將公司業務擴充套件到了晶片行業。
到2017年時,韋爾股份一路高歌猛進,實力逐漸雄厚,併成功登陸上交所,虞仁榮也因此榮登億萬富豪榜。
對於普通人來說,這應該是虞仁榮夢想成真的一天。然而,虞仁榮並不開心。
原來當時市場並不認可韋爾股份,認為他就是個分銷商,虞仁榮也自認這個成績是靠著分銷創造出來的。
而虞仁榮真正的想法,是將韋爾股份打造成一個真正的晶片公司。
為了夢想,虞仁榮把韋爾股份上市當成新的起點,繼續前行。
緊接著,他盯上了北京豪威,只因它的前身是大名鼎鼎的美國老牌科技巨頭豪威科技。
但當時的北京豪威,是影像感測器晶片中高階市場的老大,才剛進入資本市場的韋爾股份又如何能夠撼動?
然而看似無望的境況,不久後卻湧現出契機。
隨著索尼、三星迅速崛起,陸續成為行業內大哥,豪威科技的市場份也額逐漸被二者蠶食,甚至末落到要“賣身保命”。
這對於急於收購北京豪威的韋爾股份來說,是一份難得的機會。
但即便如此,當時的豪威科技總資產也是韋爾股份的5倍之多,虞仁榮卻勢在必得,上演了一部“蛇吞象”的驚天併購大戲,最終將豪威科技96.08%的股權收入囊中。
當然,這其中也少不了清華同窗的友誼,美國豪威科技創始人之一陳大同也是清華大學無線電系1977屆校友,且初創團隊大多都出自清華。
這次併購直接讓韋爾股份搖身一變,成為一家真正的的晶片公司。
國內知名手機龍頭企業華為、小米、vivo等都成了韋爾股份的客戶,韋爾股份的產品逐漸涉足於無人機、無人駕駛等人工智慧領域。
隨著人工智慧的興起,韋爾股份的產品開始炙手可熱,盈利能力不可同日而語。
韋爾股份淨利潤實現暴增,股價持續飆升,從剛上市時的每股7.02元,到2021年一度漲到345元,市值高達千億。
在2021年12月釋出的《中國半導體企業100強》榜單中,韋爾股份僅次於華為海思,排名第二。
虞仁榮僅用了4年時間,就將一個分銷為主的代理公司,徹底改頭換面,成為全球都不容忽視的半導體巨頭。
與此同時,虞仁榮的身價也迅速倍增,到2024年時已躋身《2024胡潤全球富豪榜》前500強,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晶片首富”
崇學重教,富而思源,功成名就後的虞仁榮開始考慮反哺中國科技教育。
虞仁榮認為,無論什麼時候,韋爾股份也好,國家也好,必須有自己的科技力量,才不會被人輕易扼腕。
2020年,桑梓情深的虞仁榮回家鄉考察,不久後便做出一個重大決定:
在寧波鎮海投資籌建一所高水平的理工類研究型大學,為中國科技發展批次輸送科技人才。
此言一齣,眾人譁然!
雖說近年來產業大佬投資辦學已不是新鮮事兒,但興辦高水平的大學,需要的不僅僅是情懷和初心,更是動輒百億的投入,虞仁榮捨得嗎?
沒想到,次年寧波官方就釋出了虞仁榮捐贈建校的重磅訊息,投資金額更是令人瞠目結舌。
要知道,當年福布斯中國慈善榜前100位企業家全年總捐款才245.1億元,虞仁榮一齣手就是豪捐300億!
手筆之大,超出了很多人預期。
虞仁榮也幾乎無可爭議地成為了中國個人捐款最多的企業家。

網圖

2021年底,寧波政府和虞仁榮教育基金會合作辦學的簽約儀式正式落地,在緊鑼密鼓的籌備之後,2022年底校區建設正式奠基開工。
包括前期選址、設計規劃和人才建設,虞仁榮都親力親為積極參與。
對他來說,建校辦學就是他兒時翻滾的夢想,從未忘記。
這所大學佔地達2300畝,到建成預計投資460億元,其中寧波政府投資160億選定校址,虞仁榮投入的300億,100億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其他200億全部用於科研和人才培養。
學校建成之後,可同時容納4000位本科生,以及6000名研究生,將來學校將更側重於研究。
目前,東方理工大學(暫名)已與上海交大、港科大等高等院校簽署了聯合培養博士協議。

網圖

不僅如此,該校師資力量也是相當雄厚,校長由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十一擔任,他雖沒有福耀科技大學新任校長王國樹人氣旺,但也是世界知名的教育家。
學校預計在2025年開始招生,但目前已有60位名校教授簽約於此,其中不乏兩院院士、國際著名學術機構的會士等等,超60%的教授有全球前200名院校授課經驗,可謂人才濟濟。
但辦學是需要持續投入的,且短期不會看到什麼收益,虞仁榮為何要堅決走這條路呢?
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的一句話回答了這個問題:人才,永遠是不需要退出的投資。
03
近年來,產業大佬紛紛斥巨資辦學,背後的邏輯就是投資人才。
施一公等人籌建的西湖大學,吉利掌舵人李書福投資的北京吉利學院,“玻璃大王”曹德旺捐建的福耀科技大學等等民辦大學,雖層次不同,但都是在著重培養國家緊缺人才。
尤其是在晶片等硬科技領域,科技人才面臨全面短缺,據半導體協會統計,到2025年中國晶片人才缺口將達30萬,而國內高校培養的晶片人才還不到1/10。
國外更是對晶片製造虎視眈眈,國家急需一支強有力的晶片設計技術人才隊伍。
因此,晶片人才培養從教育抓起,培養出來的高材生可以做到產學研融合,懂產業又有技術,一步到位。
縱橫尖端晶片行業多年的虞仁榮,多次豪擲投資辦學為的就是從源頭突破“卡脖子”難題。
虞仁榮、曹德旺等產業大佬,以自身的力量託舉著中國的教育。
相信他們,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
— THE END —
☀作者:李砍柴,本文選自李砍柴(ID:likanchai001)。灼見經授權釋出。

MORE

灼見熱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