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款300億的“中國首善”,為雷軍的夢想撐腰

文/ 金錯刀頻道
坐在下面這樣一群大佬身邊,怎麼讓人一眼注意到你?
定海神針般的任正非、久未露面的馬雲、企業家頂流雷軍,還有風頭正勁的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DeepSeek創始人梁文峰,等等。
韋爾股份的創始人虞仁榮用行動表明,只需一個坐姿足以出圈。
在上週那場超高規格的座談會上,其他大佬正襟危坐,只有他安然靠在椅子上,不論是自己發言還是別人發言的時候,把“鬆弛”的狀態貫徹到底。
也因此,不少人第一次知道了虞仁榮和他的韋爾股份。
2022年,虞仁榮問鼎中國晶片行業首富,位列《胡潤全球富豪榜》第132名。
他與“同桌”雷軍,某種程度上關係匪淺。
2023年,武大百卅校慶之日,雷軍向母校送上了一份13億元的捐贈大禮,創下了全國高校收到的最大一筆校友個人現金捐贈。
但在《2024胡潤慈善榜》中,雷軍憑藉這筆捐贈也只能屈居第二。排在他之前的正是虞仁榮,他的捐贈額高達53億元,被稱為“中國首善”
不僅如此,雷軍心心念唸的夢想,背後也少不了虞仁榮的撐腰。
一個讓雷軍、王傳福離不開的男人
虞仁榮是寧波人,而邵逸夫曾這樣評價過寧波人——“寧波人從小就立志做大事,頭等大事就是經商。一生從商,終生忙碌。”
因為做大事的基因,虞仁榮和同樣想做大事的雷軍,來了個頂峰相遇。
這些年,事業上最讓雷軍在意的大概是兩件大事。一個是小米手機的高階化,曾提出“不怕損失、不怕犧牲,堅定不移往前推進”的口號;一個是雷軍賭上“自己一生榮譽和成就”的小米汽車,明確表示這將是他人生最後一個創業專案。
雷軍的這兩個夢想,虞仁榮都有參與。
2020年,以小米10系列為起點,小米手機正式開始高階化戰略,二人也開始深度結緣——小米10至尊紀念版、小米14系列和小米15系列,都用到了韋爾股份旗下豪威科技的高階影像感測器。
小米汽車也採用了豪威科技的高階影像感測器,用於智慧駕駛系統。
能入雷軍法眼,和多年前虞仁榮為了做大事而做出的一個大膽決定密切相關。
2016年,在半導體CIS晶片(即CMOS影像感測器)領域排名全球第三的豪威科技,從美股納斯達克退市。
隨後“落魄”的豪威科技以120億元的作價,為自己找下家。
出人意料的是,虞仁榮竟然拋來了橄欖枝。
比起豪威科技,當時的韋爾股份在業內只能算是小角色。2018年,它的總資產只有豪威科技的五分之一。想併購,似乎有點不自量力。
更關鍵的是,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連年放緩,直接影響市場對CIS晶片的需求。當時看來,豪威科技可能不是香餑餑,而是燙手山芋。
對於現實情況,虞仁榮一清二楚,但他依舊志在必得。
2019年7月,在花了兩年時間之後,他終於以152億元的總金額完成了併購。
不少人都認定,這會是個虧本的買賣。
一開始,事情走向正如唱衰者所預料的。智慧手機市場萎靡,CIS晶片供過於求,導致收購了豪威科技的韋爾股份,市值甚至在一年之內就蒸發近2000億。
但虞仁榮的這場豪賭,卻因為兩個時代大潮,逐漸等來了峰迴路轉。
第一個是國產替代的趨勢,以及智慧手機市場回暖。
近些年,為了減少關鍵零部件的海外依賴,國產手機廠商加碼國內供應鏈。
不僅是小米,韋爾股份的零部件也被裝進了華為、榮耀、OPPO、vivo的旗艦機型,進一步打破了索尼、三星兩家大廠的壟斷。
第二個大潮是新能源汽車進入下半場:智慧化。
智慧化的標誌之一是智慧駕駛,直接使得韋爾股份在車載CIS的市場份額,直逼老大安森美。
在這方面,虞仁榮與座談會上的另一位“同桌”王傳福,也早有合作。
踩中風口的韋爾股份,從低谷一飛沖天:2024年的淨利潤預計同比增長5倍。
“要想吃肉,必須搞自主研發”
屬於虞仁榮的“潑天富貴”,可能只是剛剛開始。
今年2月10日,王傳福把智駕捲到7萬元級別的車型,勢必會推動智駕市場的擴大。這意味著,汽車上的攝像頭將越來越多,需要更多車載CIS產品。
此外,在機器人、AI眼鏡、AR/VR、物聯網、遠端醫療等新興行業,只要有攝像頭的地方,基本就有CIS產品的用武之地。
所以,虞仁榮和一樣坐在座談會首排的王興興,未來有交集也不是不可能。
現在的大佬和未來的大佬身後,或許都會有虞仁榮的身影。
現在和未來的爽文故事,底座卻是過去的憋悶經歷。
任正非曾在多個場合說過:“板凳要坐十年冷。”他表示,華為的許多研發人員在某一領域默默耕耘多年,甚至十幾年,才取得突破性進展。有些人可能需要一生的寂寞。
虞仁榮也持有相似觀點,曾說:“半導體行業的發展需要很長的持續性,只要我們耐得住寂寞,孜孜不倦地投入技術,深耕十年、二十年,一定會出現幾千億美金市值的晶片公司。”
為此,虞仁榮為韋爾股份定下了“兩條腿走路”的模式。
即,“半導體設計業務”與“電子元器件分銷業務”並行,用銷售其他廠商產品賺來的錢,支撐自己的產品研發。
只有這樣,才能持續獲得資金,不斷投入到漫長、無底洞似的半導體研發。
在收購豪威科技後,研發強度更是急劇提升到新的級別。
2017年,韋爾股份的研發費用只有8498萬,佔營收比例不到4%。到了2021年,公司研發費用高達21.1億,遠超行業均值的3.77億,4年增長了20倍以上,佔營收的比例接近10%。
不管市場如何起伏,始終沒影響投入研發。
甚至於當市場低迷時,反倒被他認為是超車的好時機。
他打過一個比喻:“風調雨順時,哪知道農民水平的高低,市場不可能一直風調雨順,‘天要下雨’才是常態,這時更能檢驗農民的真實水平。”
縱觀他的前半生,這樣反其道而行之並最終實現超車的大膽行動,比比皆是。
在他上大學的那個年代,國家將主要力量都投入在民生和重工領域,半導體絕非熱門專業,但虞仁榮毅然報考,考入清華大學。
畢業後,同學們待在分配的好單位裡,但虞仁榮幹了兩年,就厭倦了一眼望到頭的人生,辭職“下海”。
短短幾年,他成了北京最大的電子元器件經銷商,主要代理國外的電子元器件。而當同行和他一樣開始躺賺差價時,他又想著打造自己的產品和品牌,成立了韋爾股份,並有感而發:“做經銷商只能喝口湯,要想吃肉,必須搞自主研發。”
獨行多年,如今終於成功上桌吃肉。
從首富變首善,才暴露出真正野心
一路“反著來”,虞仁榮的行動不是用“大膽”就能簡單概括的。
敢承擔風險,一方面源於對未來的精準判斷。
業界流傳稱,上大學時,在清華一次全校數學競賽的前一晚,虞仁榮還去打了個通宵麻將,但照樣拿下了一等獎。學習之餘,他把北京海淀的試卷賣到外地,從中賺取差價,讓自己過上了相對優渥的校園生活。
是學霸也是商人,聰明又精明。
當他全身心地殺進商海,每個關鍵決定幾乎都走在了同行前面——一次可能是運氣,兩次三次就是實力了。
當初頂著壓力加緊研發,就是因為他看清了行業方向,並衡量了國內外的優劣:“中國人比較勤奮,半導體又是一個快速迭代的行業,五六年前剛重組豪威時,儘管落後一些,但迭代速度快於海外,目前慢慢接近甚至超過。”
另一方面,大膽背後是按捺不住的野心。
虞仁榮說:“我喜歡琢磨,把事情想明白。為什麼要幹這個事情?怎麼幹?想明白了,事情就好辦了。”
在他看來,一家公司能否維持高速增長,建立在技術是否領先基礎上,研發投入大不大,研發方向對不對。投入不大肯定沒戲,投入大方向錯更不行,因此不但要投入大且要方向對。
真正的技術領先,需要在基礎層面突破,從教育抓起。
所以和雷軍一樣,虞仁榮也首先回饋了母校。
更大的手筆發生在2020年,虞仁榮回到家鄉寧波考察時,提出在家鄉捐資籌建高等學校的計劃,向他的前輩同鄉包玉剛看齊,後者在1984年捐資創辦了寧波大學。
他計劃前後捐資300億,建一所理工類的新型研究型大學,暫名為寧波東方理工大學。
從校區選址到設計規劃,從人才聘請到學科建設,虞仁榮出錢又出力。在他的奔走下,已簽約的60餘名教授中,光院士就有10位,登上“全球前2%科學家”榜單的有23位,還請來北京大學前副校長陳十一擔任校長。
建設中的寧波東方理工大學(暫名)
在基礎層面突破,高精尖產業才能“為有源頭活水來”。
有這樣想法的大佬,虞仁榮不是唯一一個。
上個月,鍾睒睒現身養生堂年會,重點提到了要在未來十年中捐贈400億人民幣,創辦一所新型大學,研究核心也是基礎科學和高階技術。
還有曹德旺捐資籌建的福耀科技大學,以及更早之前的西湖大學。
從頭開始,自己摸索,肯定是困難重重。
但就像虞仁榮曾說過的:“敢在無人區修路的人,終將定義遊戲規則。”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請聯絡刪除
@The End
本篇作者 祥燎 | 內容運營博文
|主編 |張一弛
今日好書推薦:
大佬是如何一步步成為大佬的?
不論中外,他們的成功失敗都有可取之處
比爾·蓋茨首部自傳,全面揭露人生故事!
改變整個世界的工作與生活方式的男人
背後究竟有何動力?未來還有何目標?
原價79元,今日金錯刀特價59元
一頓飯錢,學習像頂級大佬一樣思考!
點選下方瞭解更多

點個在看 不錯過刀哥辣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