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洞心叔(ID:dongxins2021)
一個人就是因為太好爭了,太好勝了,所以才會活得那麼累,那麼苦。
真正懂得不爭的智慧的人,才能夠真正活出生活的輕鬆,人生的體面。
《菜根譚》中有句名言:
“爭是不爭,不爭是爭,夫唯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
其實,一個人不爭,才是最大的爭,才是最聰明的爭,才是最體面的爭。
人生在世,與其跟別人爭,不如跟自己爭,這樣反而能夠穩住自己的節奏,把控好當下。
如此,誰也不是對手,誰也不可能是自己的對手。
中國人的骨子裡,其實都特別愛面子,甚至對於有的人來說,是特別虛榮的。
如果一個人足夠聰明的話,他就一定能夠做到隨時隨地放下面子,不然的話,只會影響到自己的生活狀態以及工作節奏。
不爭面子,不是說不要面子,而是能夠做到恰如其分,不必過度在意麵子。
因為一旦過了度,就容易掉進一種“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尷尬處境當中。
可以說,一個人越是在意麵子,他就越容易在人前吹噓自己,甚至因為自己的虛榮心,讓最終的自己變得狼狽不堪,騎虎難下。
古話說得好,牛皮捂不住,靠牛皮吹起來的面子,最終謊言會被揭穿,自己很容易活成了笑話,成了別人眼裡的小丑。
這樣的你,辛辛苦苦累積起來的面子,最終就像風裡的灰一樣,一吹就散,而自己也會成為大家茶餘飯後的笑料。
不爭面子,反而能夠讓自己變得更加主動,不然的話,你越是看重面子,那麼心裡的包袱就越大,越重。
最終,你就會變得很被動,總是受制於他人,受制於他物,他事。
只有把表面的面子,輕輕鬆鬆放下,毫不在意看淡,看輕,你才能夠輕裝上陣,過好自己的人生。
因為一旦勉強了,任何事情都會變得逞強,很容易被幹擾了自身的情緒,也會影響到自己的工作效率和質量。
一個人無論在什麼樣的人生階段當中,也不管處於什麼樣的環境,都要保持心態的淡定和從容。
做人做事,一定要學會看淡看開,得到的時候,也沒必要過於開心,就像失去的時候,也沒必要過分難過一樣。
畢竟,人生不如意之事,總是十有八九,讓自己學會看淡,看開,放下,翻篇。
如此,反而能夠在得到和失去之間,收穫平衡,也能夠讓自己更加淡定,更加從容地走下去。
其實,不爭輸贏,不爭得失,反而能夠讓自己更加專注於事情本身,更加努力做好相關的事。
這樣,面對人生的起起落落,生活的坎坎坷坷,我們反而能夠放平心態,不爭得失,得之淡然,失之坦然。
一個人如果看不清因果報應這條法則,就很容易受到其中的干擾和影響。
也可以這麼說,當一個人眼裡只有因果,不斷去爭,不斷去幹擾的時候,恰恰是因為自己心機不純,內心混亂的表現。
這種人只會從一個短的時段來觀察事物,從而在執行一些選擇、方向和目標的時候,容易偏離軌道。
從長遠來看,一心一意只想做好自己,誠實做人,真誠做事的人,不會倒黴。
同樣,短期來看,一個懶散的人,不負責任的人,也不可能總是得償所願,榮耀也不會一直庇佑著他。
所以,我們活著,對於有些事情,有些人,不需要去幹涉,更不要去插足其中的因果。
確實,在生活裡幹了一些壞事,卻未見惡報找上他,因為人總有一些僥倖,而且也總會有一些好運。
這就好像,有的人哪怕做了一些好事,也未見善報降臨,畢竟每個人也真的會有時運不濟的時候。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就會慢慢發現,長期做好事,堅定做一個坦坦蕩蕩,問心無愧的人,屬於自己的狀況就會得到修正。
因為從長時間來看,“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因果定律,是不會變的,是一直存在的,是足夠穩妥的。
所以,我們在平時的時候,不要刻意去追求因果回報,一心一意做好自己,無怨無悔付出到底。
作者:葉仙人。來源:洞心叔(ID:dongxins2021)。有書經授權釋出,轉載請聯絡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