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關稅2.0有啥新動向

特朗普的關稅大棒還是落地了,2月1日,特朗普簽署命令,對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國加徵關稅。展開聊聊。
首先,為啥是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國。
其實也不復雜,這三個國家是美國最大的貿易伙伴,三家出口美國的貨物加起來佔到美國進口總量的一半,都是大塊頭,隨便薅一點,累積起來就不是小數目。
而且這三個對美國來說都是順差國,也就是說,就算對方不服氣,對等加關稅,美國依舊佔便宜。特別是對中國,美國能對從中國進口的5000多億美元加稅,中國能做文章的只有1600億美元,無論如何都是吃虧。
這就是特朗普的算盤,很簡單的算術邏輯。
那為什麼這三國家加稅幅度不一樣呢?
因為美加墨三個國家之間有自由貿易協定,互相之間的關稅幾乎為零,有加稅的空間,所以對特朗普這兩個小跟班特殊照顧,幅度比較大,一次性加到25%。
而中國之前已經加過關稅,工業機械和電子產品25%的關稅,手機玩具7.5%,剩下3%,平均關稅差不多15%,這次加10%,也到了25%。
這麼看就清楚了,三個最大的進口國,平均稅率都到了25%,可以說非常公平。
當然了,特朗普競選的時候放風,說要給中國加到60%,這次摳摳搜搜只加了10%,明顯是沒放開。
為啥不一步到位呢?
細心的小夥伴應該發現了,相比關稅1.0,特朗普這次加了很多附加條件,把國內芬太尼氾濫和移民問題捆綁到一起,一邊加關稅,一邊說只要大家配合,關稅的事好商量。
大家能看出來吧,關稅成了籌碼。
這事解釋起來其實也不復雜,特朗普總體思路就是內病外治,一切問題都可以透過外部力量解決,這就需要地球村的父老鄉親發揚風格。
比如國內經濟不行,那就讓外國友人加大采購力度,訂單多了,工廠就可以開工生產。非法移民太多,打包送回國,誰的孩子誰抱走。不過這些人都是前朝敲鑼打鼓迎進來的,大部分都在本國拋家舍業,不少還是幫派分子,送回去連個住的地方都沒有,包袱全甩給各國政府,你讓人家咋安置呢。國內濫用芬太尼也從外部找原因,說都是中國和墨西哥的錯,你們就不應該生產,生產了也不應該賣到美國。自己家小孩子吃糖太多,他不約束孩子,卻要求超市把所有糖果下架,你說這不扯呢嗎?
這事吧,也沒辦法,美國這麼多年盤根錯節,利益團伙早就劃分好地盤。你要管制芬太尼,那就得罪了醫藥集團,老百姓也不願意吃個止疼片還需要層層審批。產業空心化是金融資本發展的必然結局,你動不了金融資本,又沒錢搞基建,那隻能加關稅,逼著那些廠子搬回國內。限制不了tiktlok,那就趕走,或者找他們家大人談判,強行收購。總之所有問題都要透過“苦一苦鄰居”來解決。
那鄰居不聽話咋辦呢?
關稅就是最好的武器,畢竟美國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國,想來我這兒擺攤那就得聽話,否則就加份子錢,嫌貴你就別來。關稅就是那個份子錢。有點像大客戶放出狠話,“不聽話我就減訂單”。
而且這次特朗普明顯加大了劑量,之前的關稅主要針對中國,產業上也沒有一網打盡,重點是從鋼鐵鋁材、機械和電子產業做文章。
這次明顯風格不一樣,火力全開,直接把前三個貿易伙伴全部拉下馬。還說馬上要對歐盟加徵關稅,要求歐盟加大力度購買美國的汽車、農產品、石油和天然氣,否則就是關稅伺候。看這意思,不管盟友還是跟班,只要跟美國有貿易順差,那就一網打盡,一副“我不是說你,我是說你們全部”的樣子。
而且25%是平均關稅,基本上所有產品都要徵稅,這就跟保護產業沒關係了,完全是為了徵稅而徵稅。
那特朗普為什麼發這個瘋呢?
主要是財政問題,特朗普的施政綱領就是小政府,政府減少對企業的干預,所以要給企業減稅。
有經濟學家算過,特朗普減稅大概會讓政府在未來10年減少7.8萬億美元的收入,問題是美國政府財政早就成了爛攤子,歷屆政府都瘋狂借債,現在每年利息就得將近1萬億美元,這些全都要靠稅收支付。這塊如果再砍幾刀,將來如果還不上利息,政府又要停擺。所以得想辦法搞錢。
錢從何來?無非是開源和節流。
節流就是削減政府部門,馬斯克的“政府效率部”就是幹這個的,大刀闊斧準備裁員,搞得聯邦政府人心惶惶。老馬最早說可以節省出2萬億,最近改口說目標是1萬億,咱們姑且聽聽吧,美國的建制派盤根錯節,胡亂下手沒準就砍掉哪根大動脈,呲馬斯克一臉血也不是沒可能,所以這事咱們先打個問號。
開源就是加關稅了,所以特朗普這次無差別攻擊,目標只有一個,就是錢,所以關稅先挑個大的下手,能撈一筆是一筆,將來如果不夠,可能連小魚小蝦也不會放過。
這其中還有個好處,對內減稅是給企業降成本,對外加關稅是增成本,產生液麵差以後,就會吸引製造業迴流。
比如你是個汽車廠商,廠子在中國,但主要客戶在美國,每輛車你除了給中國政府交1萬的稅,還得給美國政府交1萬的關稅,但是如果你把廠子搬到美國,一輛車只需要交5000的稅,你說你會怎麼選呢?
那肯定是把廠子搬到美國。
對美國政府來說,國內多一個廠子,就能解決一部分人的就業,低保戶上班以後就不用政府出錢補貼,還能給政府貢獻個人所得稅,裡外裡又是一筆收入,也許困擾美國政府幾十年的財政問題就這麼解決了。
當然了,理論上這樣的,現實世界有摩擦力,能達到什麼效果也不一定,比如關稅有抑制交易的作用,單筆關稅增加,但如果整體交易量下降,總稅收量可能還會減少。
此外加關稅雖然會導致產業轉移,但會不會回到美國也要打個問號,特朗普1.0時期,就有一部分中國產業轉移到墨西哥,相當把一部分外貿紅利分給了墨西哥,美國喊打喊殺,最後混了個寂寞。
這也是為啥特朗普這次連墨西哥和加拿大一網打盡,就是讓這些廠商遁無可遁,最後還得迴流美國。
也正是因為有這些不確定因素,所以特朗普這次只對中國加10%的關稅,他也是走一步看一步,如果效果不好,可能就會另外想辦法。
不過無論如何,財政問題總是第一位,畢竟競選時候兌現的承諾,比如遣返移民,修邊境牆,減稅,都需要錢,加上前任留下的爛攤子,特朗普任期主要工作,估計就是搞錢。
對咱們來說,也只能是後發制人了,畢竟以特朗普這種瘋瘋癲癲性格,預測沒什麼意義,只能是見招拆招。
不過無論如何,內需是一定要搞的。
要知道,美國之所以能對大家指手畫腳,恣意妄為,就是因為他的消費能力,大買家嘛,永遠都有選擇的權力。所以他可以隨意加稅,從全世界的生產廠商吸血,反正你不賣給我就得停工,也只能是逆來順受。
咱們國家正好相反,世界工廠嘛,掙的就是辛苦錢,外儲那都是一錘子一錘子砸出來的,就這還得看大買家臉色,工廠能不能開工得看人家能給你多少訂單。
要改變這種局面,咱們就得提高消費能力,產能在國內消化,那就不用看老美的臉色,也就是經常提的內迴圈,這也是應對關稅訛詐的終極解決方案。
——————————————-
↓小店支援送禮物了!新的一年,可以送本書給朋友~↓
——————————————–
為什麼推薦大家加入我的知識星球?
從19年至今,我們的知識星球已經累計2500+篇優質文章,累計輸出文字400萬+,花一年的錢看五六年的全部文章,而且好評也是源源不斷。
現在加入我的星球,工作日幾乎每天更新一篇時政深度點評,瞭解我們對各類新聞熱點的見解,和我們一起進步。
如今,已有40000+讀者加入我的星球,和我們一起重新開始認識世界的底層邏輯和本質規律。
有任何問題或者看更多文章可以聯絡助理:lukewen80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