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美國後,國內的房產怎麼處理才能利益最大化?

越來越多人選擇移民。但是,他在國內的房產不知道該怎麼處理:賣還是不賣?如果賣了,要給美國交多少稅呢?
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
首先,我們要清楚,移民≠入籍。
我們常說的移民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外國的居住資格,俗稱綠卡/PR;另一種是加入外國國籍。
如果你只是拿海外國家的長期或永久居住權,比如美國綠卡,而仍然保留中國國籍,這種情況下,因為本質上還是中國公民,所以可以隨時回國,國內的財產也不會有任何影響。
如果你決定加入其它國家的國籍,由於中國目前不支援雙國籍,所以在選擇加入其他國籍的同時也就等於你放棄了中國國籍。
這種情況下,有的美寶爸媽就有些慌了。
有人以為移民辦理了外國護照,登出中國護照後,房子會保不住!
據說有些人為了保住國內房子,會過戶給親戚,然後只拿一本外國護照,孑然一身。聽上去好可怕!
但難道外國人就不能在中國買賣房子嗎!想想都知道情況並非如此。
之前屬於你的房產,即便在你換了國籍之後也仍然是你的,這個可查閱中國《物權法》。2007年物權法出臺後,對於房產所有權與土地使用權均有了明確規定。
更換國籍絕對不會影響財產所有權的歸屬。加入了外國國籍國內的房產存款仍然屬於該權利人的個人財產。所以你的房子還是屬於你的。
國內房產要如何處置?
賣還是不賣?
在房產處理問題上,需要根據不同情況來分析。
現在國內的房產尚處在變現週期長的狀態
如果本身不缺乏資金,就可以暫時保留房產,找人幫忙打理。
可以把房子出租,用來收租,也可以把房子託管給親戚居住照看,這樣可以儲存你的資產,因為國內的房價還是趨穩且相對保值的優良資產。等到確定適應國外的生活,會長期定居後再處理國內的房產。
這種辦法,不管有沒有國內有效身份證,都適用。
如果不準備加入美國國籍
也就是以後美寶爸媽還是持有中國護照,這種情況對房產的處理就容易多了。只是在登出戶口與身份證後,轉用護照辦理有關手續就可以。
舉家移民,並更換國籍,決定賣房
如果有國內有效身份證,就可以直接委託賣房。
如果沒有國內有效身份證,就要先委託更名,因為房產證是和舊的身份證聯在一起(只有房產所內部能看到),所以第一步是更名,把房產證和美國護照聯在一起。新房證下來後,再委託賣房 。
注意:如果準備加入移民國國籍的,尤其是入籍時改換姓名的,就一定要注意保留“彼人即此人”的證據。
美寶爸媽需要做一份宣告書,裡面列明之前的中國身份證號和新的外國護照號,同時把兩個證件的影印件附在後面,一起做成公證書,之後送到中國領館認證即可。
中國房產在移民後賣掉,怎麼繳美國的稅?
美國IRS是不管你的房子是什麼時候購買的,你又是什麼時候登陸的,他只在乎你在賣房的時候是不是美國納稅人。
如果你是,那麼你所有的增值都需要繳資本利得稅。
賣房的收益要如何繳稅?
在IRS的稅條裡,是這樣規定的:
房產的資本利得稅 =(賣出價 – 賣房費用- 調整後的成本價)* 資本所得稅率
如果持有的時間小於一年,算短期資本所得稅,稅率是報個稅的最高稅率,也就是收入越高,稅率越高,最高是37%。如果超過一年,算長期資本所得稅。稅率最高是20%。如果年收入超過20萬,還有3.8%的淨投資收入稅。
舉個例子:
假設 David 在10年前用100萬元在上海買了套房子,根據這幾年的漲勢,這套房子現在值1000萬,他今年登陸美國。5年後,這套房子的市值是1500萬,David決定在這個時候出手。
假如他的資本利得稅率是15%, 那麼他需要繳 (1500-100)*15%=210萬, 而不是,(1500-1000)*15%=75萬。
不過不要太害怕,美國還有一些考慮到納稅人利益的原則。
避免雙重徵稅
一方面,納稅人如果就某項海外收入在海外國家繳納了稅款,那麼這部分的稅款可以抵扣美國的應納稅額。就是說,在中國交的稅,在美國也可以抵。


在中國賣房的現行政策,免徵個稅的前提是5年以上住房且家庭唯一住宅。
另外,中國賣房可能還有營業稅、契稅、印花稅等。中國的稅也不少。只是因為國內是賣方市場,這個稅實際上都是買方在替賣方出。
按照中美稅務協定,在中國交的稅可以直接抵消美國的稅負。所以只要賣房時的稅票上寫的是自己的名字,就可以用來抵稅。
設定海外收入免徵額
美國對納稅人的海外收入設定免徵額,2019年是10.59萬美元。也就是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低於10.59萬美元部分是不需要再向美國政府繳納任何稅款的。但是,還是需要就海外收入進行申報。
自住房稅務優惠
IRS的稅條中對買賣自住房有稅務優惠。具體是隻要在過去的5年,這個房子作為你的主要住所,住滿2年,賣房的資本所得可以享受夫妻雙方50萬美元的免稅額。在海外的房產一樣適用。
也就是說在登陸美國後的前3年內,賣掉之前在國內的自住房,買賣差價的350萬人民幣是可以免稅的。
以客戶出發 

 以朋友離開

來源:網路
免責宣告:除原創類稿件,其他均由本小編整理,僅供參考,不作為稅務法定依據,具體操作請諮詢美國相關專業人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