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9

本文字數:3040,閱讀時長大約5分鐘
作者 | 第一財經 祝嫣然
上半年中國經濟頂住壓力平穩執行,實現了5.3%的增速。下半年面對更加複雜嚴峻的外部環境,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還有哪些增量政策,備受市場關注。
按照慣例,每年7月底將召開一次中央政治局會議,研判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
多位專家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下半年逆週期調節政策會因時因勢進行最佳化,不斷完善穩就業穩經濟政策工具箱。推動大規模裝置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依然是全方位擴大內需的重要抓手,提振消費增量政策也有望加快落地。就業和民生保障的相關政策將加大力度。
7月28日,國家育兒補貼制度實施方案公佈,從2025年1月1日起,無論一孩、二孩、三孩,每年均可領取3600元補貼,直至年滿3週歲。育兒補貼是“投資於人”的長遠之舉,有利於構建生育友好的制度環境。國家衛生健康委表示,這是一項全國性的重要民生政策,直接發放現金補貼,將助力降低家庭生育養育成本,預計每年惠及2000多萬個嬰幼兒家庭。

提振消費增量政策有望加快落地
近日,國家發改委已會同財政部,向地方下達了今年第三批69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援消費品以舊換新資金。按計劃將於10月下達今年第四批69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繼續支援地方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
今年上半年,在面對外部衝擊影響加大,內部困難挑戰較多的情況下,GDP同比增長5.3%,較去年同期、去年全年均提高0.3個百分點,為實現全年經濟增長目標打下了堅實基礎。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恆對第一財經分析,上半年中國經濟的主要支撐力量在於,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帶動消費明顯回升、大規模裝置更新政策帶動製造業投資保持高位、財政靠前發力帶動基建投資保持較高增速、搶出口和轉出口帶動出口韌性等。消費和投資的背後是“兩重”“兩新”政策,是超長期特別國債和專項債加快發行和使用,是中央和地方財政協同發力。這些經濟動能既反映出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也反映出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有力地發揮了穩增長的重要作用。
國家發改委釋出的資料顯示,在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帶動下,2025年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繼續顯效,截至6月底,汽車、家電、手機等數碼產品、家裝、電動腳踏車5大類消費品以舊換新合計帶動銷售額超過1.6萬億元,已超過2024年消費品以舊換新銷售額。
裝置更新行動有力促進了投資增長。2025年上半年,裝置工器具購置投資同比增長17.3%,與“兩新”密切相關的計算機及辦公裝置製造業、消費品製造業、裝備製造業、工業技改投資同比分別增長21.5%、12.3%、6.3%、3.6%。
當前我國發展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外部環境複雜性和不確定性上升,發改委將進一步完善“兩新”政策實施機制,加強統籌協調,聚焦重點領域,豐富支援手段,嚴格監督管理,充分發揮“兩新”政策效能。
國家發改委表示,堅持更加註重“時序性”和“均衡性”的原則,有序下達並均衡使用消費品以舊換新資金。進一步嚴格監督管理,全鏈條防範專案和資金風險。依法依規嚴肅處理擠佔挪用國債資金、騙取套取國家補貼資金等違法行為。對發現存在不履行價格承諾、“先漲價後打折”等價格違法行為,以及套取補貼資金的經營主體,第一時間取消其參與活動資格,並追繳國家補貼資金。
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全球宏觀室主任肖立晟建議,進入下半年,前期針對部分耐用消費品的補貼政策已經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可以考慮將這一政策擴大至文旅、餐飲等服務消費領域。
除了“兩新”,更多的提振消費增量政策有望加快落地。7月1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了做強國內大迴圈重點政策舉措落實工作。會議要求,要找準關鍵著力點,深入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系統清理制約居民消費的不合理限制,最佳化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順應居民消費需求增加多元化供給,擴大新質生產力、新興服務業等領域投資,把內需潛力充分釋放出來,不斷增強國內大迴圈內生動力。
7月27日,農業農村部等10部門聯合釋出了《促進農產品消費實施方案》,旨在有力有效擴大農產品消費,最佳化供給端、創新流通端、啟用市場端,釋放多樣化、品質化、差異化消費潛力。
財政部經建司副司長吳蓋日前在釋出會上表示,下一步,財政部將按照《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部署,加快出臺提振消費增量政策舉措,引導地方提升消費環境,最佳化消費供給。一方面,支援部分人口基數大、帶動作用強、發展潛力好的重點城市推廣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打造更多消費新熱點。另一方面,支援我國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和部分重點消費城市,開展國際化消費城市建設,提升消費便利度和體驗感。
中央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教授白彥鋒表示,下半年要支援和引導各地因地制宜地提升消費大環境、打造推廣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新熱點,特別是完善好離境退稅、海南封關離島退稅等相關政策,更好挖掘好入境消費、境內本土消費的巨大潛力,打造消費、生產與創新發展之間的螺旋上升鏈條。

穩就業惠民生政策有望加大力度
羅志恆認為,財政政策仍將是下半年宏觀政策的主要發力點和重要抓手。要用好用足財政政策工具,繼續最佳化支出結構、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強化民生保障,及時推出增量儲備政策。貨幣金融政策有必要進一步降準降息,降低房貸利率。正式的股市平準基金取代中央匯金操作穩股市也有必要繼續研究探索。
就業是民生之本。國家統計局近日釋出資料顯示,上半年,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2%,比一季度下降0.1個百分點。6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0%。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城鎮調查失業率略有下降。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大穩就業政策支援力度的通知》,從支援企業穩定就業崗位、激勵企業擴崗吸納就業、做好技能培訓提升就業能力、最佳化就業服務促進匹配等7個方面提出19條政策舉措,著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張佔武表示,當前就業形勢總體穩定,但就業規模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並存,近段時間穩就業政策持續出臺,對相關工作提出了更加細化的措施要求,需要高校、企業、政府多方協同,讓就業服務更加可感可及。
國家資訊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張宇賢日前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舉行的第187期“經濟每月談”上表示,預計全年經濟執行將呈現“前高後緩、波幅平穩”特徵,能夠實現全年預期增長目標。綜合研判下半年政策動向,既要立足於統籌“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開局,也要合理最佳化宏觀政策之錨。在具體政策設計上,建議做好增長型政策、改革型政策、開放型政策、穩定型政策四篇文章。
張宇賢表示,確保從容應對外貿環境的不確定性、房地產止跌回穩的複雜性,增長政策要堅持常態化、敞口式的預研儲備,不斷完善穩就業穩經濟的政策工具箱,確保必要時能夠及時出臺實施。加快完善反內卷體制機制,破除誘發產能過剩的制度性障礙。推進中央地方財稅體制改革,增強地方自有財力,調動地方積極性。
他強調,涉及到就業和民生保障的相關政策要加大力度,兜牢發展的底線要求,保障社會和諧穩定。在“兩重”“兩新”基礎上,增加“兩保”(居民社保和居民醫保)政策,從而進一步提高宏觀政策普惠性。
羅志恆建議,推動“國資—財政—社保”聯動改革,在不增加財政負擔的基礎上,增加國資收益上繳財政並專項用於社保體系建設,提高城鄉居民養老金待遇,降低其預防性儲蓄需求、釋放消費潛力。
微信編輯 | 七三
實習生 | 小朱
(注:我們會對線索進行核實。您的隱私將嚴格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