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
一是應對外部衝擊加大,要強化底線思維。會議提出“要強化底線思維”,“以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急劇變化的不確定性”。這可能意味著,政策當局對於關稅戰的潛在影響已有充分估計,以長期思維加以應對,由此宏觀政策表現較從容。
二是“穩就業”居於政策關注之首,新增“穩企業”和“穩市場”。相較於2023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曾經提出“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本次會議的提法為“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穩企業”和“穩市場”分別對應著加大對受關稅影響的企業幫扶力度,繼續穩定樓市和股市。
三是宏觀政策用好用足既定政策,視變化及時推出增量政策。貨幣政策方面,適時降準降息,創設新的結構性工具和政策性金融工具,用於支援科技創新、擴大消費、穩定外貿,設立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4月MLF淨投放5000億元,降準和再貸款利率可能先於OMO利率下調落地。財政政策方面,“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超長期特別國債等發行使用”。視關稅影響程度,年內政府債額度可能進一步追加。
四是擴內需方面,更加強調服務消費。會議提出“大力發展服務消費”,或聚焦文旅、演藝、育兒、養老等多型別服務消費場景。相較於耐用品消費,服務消費可重複性強、透支風險低、可吸納更多中低收入群體就業。
五是穩企業和穩就業方面,加大對困難企業的幫扶,服務企業“走出去”,提高失業保險基金穩崗返還比例。為幫助企業應對外部衝擊,具體措施包括“加強融資支援”和“加快推動內外貿一體化”;為穩定就業,“對受關稅影響較大的企業,提高失業保險基金穩崗返還比例”。
六是繼續穩樓市和穩股市。在穩樓市方面,會議要求“持續鞏固房地產市場穩定態勢”,主要為前期政策的延續和最佳化,包括加力城市更新、加大高品質住房供給和存量商品房收購等。在穩股市方面,會議要求“持續穩定和活躍資本市場”。
事件:
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
點評:
一、形勢判斷:基礎仍需鞏固,外部衝擊加大
以底線思維應對外部衝擊,以堅定開放應對經貿鬥爭。會議肯定了年初以來的經濟工作成果,指出“各項宏觀政策協同發力,經濟呈現向好態勢”;同時,會議也明確指出“我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基礎還需要進一步穩固,外部衝擊影響加大”。應對外部衝擊,會議提出“要強化底線思維,充分備足預案”,“以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急劇變化的不確定性”;在處理好國內和國際的關係上,要“統籌國內經濟工作和國際經貿鬥爭,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這可能意味著,政策當局對於關稅戰的潛在影響和困難已有充分估計,以長期思維和既定方針加以應對,這可能也是當前宏觀政策表現較從容、有定力的原因。
“穩就業”居於政策關注的重點問題之首,新增“穩企業”和“穩市場”。2023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曾經提出“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相較於此前,本次會議的提法改為“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將“穩就業”提到最前,凸顯對於就業民生問題的關注,同時增加了“穩企業”和“穩市場”的提法,對應著加大對受關稅影響的企業幫扶力度,繼續穩定樓市和股市。
二、宏觀政策:加緊實施現有政策,及時推出增量政策
對於宏觀政策,既定政策要加緊實施、用足用好,將根據形勢變化及時推出增量儲備政策。會議要求,“要加緊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用好用足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既定政策早出臺早見效,根據形勢變化及時推出增量儲備政策,加強超常規逆週期調節”。
對於貨幣政策,適時降準降息,創設新的結構性工具和政策性金融工具,設立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在降準降息方面,“適時降準降息,保持流動性充裕,加力支援實體經濟”,第二季度,降準和再貸款利率下調可能率先落地,存款利率也有必要進一步下調;7天逆回購利率可能結合國內基本面、海外央行政策節奏擇機下調。2025年4月以來,DR007中樞明顯下行,4月25日,MLF淨投放5000億元,體現出央行對流動性的呵護態度。
創新政策工具方面,會議提出“創設新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設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援科技創新、擴大消費、穩定外貿等”,“設立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可能著眼於支援科技創新,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健全創投基金差異化監管制度,強化政策性金融支援”,政策性金融機構未來有望在科創企業發展的初創期加大支援,和國家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協同發力,補全科創企業全生命週期的融資鏈條;穩定外貿的工具,可能透過加大對於進出口銀行、中信保等政策性機構的資金支援,為外貿企業的貿易融資、專案貸款、出口保險等領域提供金融服務支援;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可能針對商業銀行發放相關領域貸款提供再貸款支援,例如對於文旅產業、體育產業、養老設施等領域的貸款。
財政政策方面,本次會議要求“用好用足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突出“用好用足”,同時強調,“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超長期特別國債等發行使用”,表明後續政策落地或將有所加快。未來,根據關稅影響程度,年內政府債額度可能進一步追加。
專項債方面,新增專項債發行節奏有望加快,截至4月20日,剩餘額度約為3.3萬億元,全年新增額度為4.4萬億元。截至4月20日(含4月25日前掛網規模),新增專項債發行進度約為25.6%,較2024年同期提高7.1個百分點,發債進度有所加快,但較其他年份同期水平仍偏低。
地方政府債務化解方面,會議指出“繼續實施地方政府一攬子化債政策,加快解決地方政府拖欠企業賬款問題”。特殊再融資專項債年初以來發行進度較快,累計發行1.59萬億元,已佔當年新增額度2萬億元的79.6%,額度剩餘約0.4萬億元,預計大部分將於第二季度發行完畢。


特別國債方面,發行使用均將提速,有助於進一步提振投資與消費。4月下旬,超長期特別國債、中央金融機構注資特別國債即將開始發行,首期於4月24日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的提速將持續加力支援“兩重”專案和“兩新”政策實施。
三、擴內需:加力“服務消費”
面對外部衝擊影響加大,擴內需仍位於本次會議各項重點工作首位,與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排序一致。
消費方面,消費是當前擴內需的重要抓手,特別是“服務消費”成為擴內需亮點。一是提高收入水平,提升收入預期。會議強調“要提高中低收入群體收入”,旨在提升消費能力與消費意願。可能的政策舉措包括:加大對困難群體的幫扶與補貼,各地加快出臺和實施新一輪生育補貼政策,提高退休人員及城鄉居民養老金待遇,擴大生育保險等。
二是發展服務消費,或聚焦文旅、演藝、育兒、養老等多型別服務消費場景,相較於耐用品消費,服務消費可重複性強、透支風險低、可吸納更多中低收入群體就業。會議提出,“大力發展服務消費,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從擴內需主要方式來看,“兩新”政策在消費端的物件主要是耐用消費品,而耐用消費品更新頻率較低,可能出現需求前置後相關消費的退坡。因此在消費領域,此次會議重點強調了“服務消費”,作為提振消費的又一抓手。具體措施上,一方面提出“儘快清理消費領域限制性措施”,涉及免稅品消費、演藝經濟、低空經濟等。如國內進口消費品的審批與購買限制的調整,涉外營業性演出審批的最佳化,低空經濟空域管制政策最佳化等。另一方面提出“設立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在養老服務消費場景上加大政策補貼力度和資金支援,釋放老年群體消費潛力。
三是用足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擴圍提質“兩新”政策。隨著超長期特別國債的發行開啟,後續其資金對消費端的政策支援效應將加快顯現。裝置更新、消費品以舊換新的擴圍將對擴內需提供重要支撐。根據2025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發布的《關於2025年加力擴圍實施大規模裝置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通知》(發改環資〔2025〕13號),裝置更新方面,擴圍支援老舊營運貨車和農業機械報廢更新,同時補貼力度亦有所上升;消費品以舊換新方面,家電產品由2024年的8類增加到2025年的12類,將微波爐、淨水器、洗碗機、電飯煲等4類家電產品納入補貼範圍。同時,明確實施手機等數碼產品購新補貼。從資料來看,以舊換新政策實施以來,得到政策補貼的家電家居等消費品增長顯著。
投資方面,聚焦於國家戰略需求與民生短板專案,加力實施“兩重”建設。專項債和特別國債的加快發行使用均將帶動“兩重”專案建設,同時提升政府投資對社會投資的帶動作用。

四、穩企業:幫扶困難企業,服務“走出去”
加大對困難企業的幫扶,以科技創新提升產業競爭力更為迫切。面對關稅戰對於企業生產經營可能造成的影響,包括短期和長期應對:一是要幫助困難企業融資和拓展國內市場,會議提出的措施包括“加強融資支援”和“加快推動內外貿一體化”。2023年國務院曾釋出《關於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若干措施》,包括了內外貿規則制度銜接融合、幫助外貿企業出口轉內銷的市場開拓、加大財政金融支援等方面的措施。二是關稅戰下加快科技創新顯得更加迫切,會議再次強調發展“人工智慧+”。會議提出“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打造一批新興支柱產業。持續用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創新推出債券市場的‘科技板’,加快實施‘人工智慧+’行動”。
對於部分重點行業可能存在的結構性矛盾和“內卷式”競爭,會議提出“大力推進重點產業提質升級,堅持標準引領,規範競爭秩序”。
對外開放和服務企業“走出去”方面,會議指出,“要堅持用深化改革開放的辦法解決發展中的問題。……加大服務業開放試點政策力度,加強對企業‘走出去’的服務”。
五、穩市場:持續穩定樓市和股市
在穩樓市方面,會議要求“持續鞏固房地產市場穩定態勢”,房地產政策主要為前期政策的延續和最佳化,包括加力城市更新、加大高品質住房供給和存量商品房收購等。2024年9月的房地產新政以來,部分一二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活躍度提升較為明顯,2025年3月,一線城市二手房價格指數再度實現環比上漲。本次會議提出,“加力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有力有序推進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加大高品質住房供給,最佳化存量商品房收購政策,持續鞏固房地產市場穩定態勢”。
在穩股市方面,會議要求“持續穩定和活躍資本市場”。4月8日,人民銀行表示堅定支援中央匯金公司加大力度增持股票市場指數基金,並在必要時向中央匯金公司提供充足的再貸款支援。4月以來,在關稅戰的背景下,相較於其他國家股票市場,我國資本市場表現較為穩健。
六、保民生:穩定就業和制度改革並進
保障和改善民生,將同時兼顧短期與中長期政策要求。短期來看,需要應對“外部環境急劇變化的不確定性”。會議指出,“外部衝擊影響加大”,中美關稅政策不斷變化下,部分企業成為主要的影響群體,且企業經營情況將會傳導至居民就業、收入等多方面。因此,此次會議明確“對受關稅影響較大的企業,提高失業保險基金穩崗返還比例”,有助於減輕企業負擔,穩定就業。根據我們於2025年4月25日釋出的《美國加徵關稅對就業的影響》報告,文體、計算機、傢俱等製造業行業受影響或較大。[1]
中長期來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既標誌性改革舉措之一,也是提振消費、增收減負的重要方式之一。會議提出“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針對企業職工、城鄉居民、退休人員、嬰幼兒等不同群體在社保、醫療、補助等方面分類施策。一方面透過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提升其收入水平與收入預期,另一方面透過對不同群體的分類補助降低生活成本。
下表比較了2025年4月與2024年12月政治局會議的主要內容。

注:
[1]資料來源:宋彥辰、蔡琦晟、郭於瑋、魯政委,《美國加徵關稅對就業的影響》(20250425)【20250425】,興業研究,https://app.cibresearch.com/tiptap_web/index.html#/shareUrl?id=9636d0e7154cfb7053e0739c5b4e7ea4&from=app&appVersion=5.3.6
★
點選圖片購買 “興業研究系列叢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