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新求醫6年無果,患癌女子籌$40萬去上海治療!最新官宣:華人可買中國醫保,有人成功回國手術!

(請為澳洲華裔候選人Andy Yin投上寶貴一票)
本文來源於微信公眾號:澳洲紅領巾;微信ID:honglingjinau
36歲的艾瑪·霍爾登(Emma Holden)在本地已經用盡了治療血癌的所有選擇,她即將飛往中國,接受免疫細胞的基因改造治療,以對抗病魔。
霍爾登和她的丈夫喬治原本不願公開她與多發性骨髓瘤(一種常見的血癌)的鬥爭,但由於無法承擔海外治療的經濟壓力,他們不得不尋求公眾的幫助。短短一個月內,他們在Givealittle平臺上籌集到了前往上海一傢俬立醫院接受CAR T細胞療法所需的40萬紐幣。
“這種療法無法治癒我,但它是我獲得更長緩解期、延長生命的最佳機會。”霍爾登對《先驅報》表示。
2019年,30歲的霍爾登還住在墨爾本,當時她將日益加重的疼痛歸因於健身。然而,物理治療並未奏效,最終X光檢查顯示她有多處骨損傷——這是多發性骨髓瘤的典型症狀。這是一種常見且無法治癒的血癌。“多發性骨髓瘤患者通常年齡在60歲以上,”霍爾登說,“醫護人員對診斷出如此年輕的患者感到非常震驚。”

癌症對霍爾登的家庭並不陌生。她的父親湯姆在46歲時因肝癌去世,當時她19歲,她的兄弟姐妹分別只有17歲和11歲。霍爾登一直堅持鍛鍊和健康飲食,“但你很快會意識到,癌症不會因為你的生活方式而區別對待。”
確診後,霍爾登和喬治搬回了紐西蘭。他們選擇定居瓦納卡(Wānaka),因為熱愛戶外生活。多發性骨髓瘤可以透過治療和藥物控制在檢測不到的水平(緩解期)多年,但癌症最終會以更兇猛的方式復發,患者屆時需要轉向其他治療方案。
霍爾登最初接受了化療,隨後進行了自體骨髓移植,從她的骨髓中提取健康的幹細胞(能夠自我複製的特殊細胞)並儲存起來。接著,她接受了高劑量化療,以儘可能殺死癌細胞。這一過程也摧毀了健康的骨髓,隨後儲存的幹細胞被回輸到她的血液中,以重建受損的骨髓。然而,這一艱苦的治療僅帶來了幾個月的緩解期。
之後,霍爾登開始使用一種名為達雷妥尤單抗(daratumumab)的藥物。這種藥物在大多數發達國家已被列為標準治療,但在紐西蘭並未獲得政府資助,儘管臨床醫生和患者多次呼籲。
她的藥物是透過臨床試驗提供的。隨後,她接受了第二次骨髓移植,這次使用的是來自德國一位24歲男性的幹細胞。這次移植帶來了七個月的緩解期。
接著,她接受了放療,並參與了另一種新藥elranatamab的臨床試驗,這讓她度過了12個月高質量的正常生活,儘管每週需要飛往奧克蘭接受治療。

在大部分治療期間——包括因骨髓瘤導致的骨折、肺炎、帶狀皰疹和其他健康問題——霍爾登一直堅持工作。她和喬治於2010年在廚師學校相識,兩人都對美食充滿熱情。霍爾登在食品製造行業工作,並支援丈夫經營他們繁忙的餐廳Muttonbird。
然而,2024年6月,elranatamab失效了。在海外類似國家,多發性骨髓瘤患者有越來越多有前景且由政府資助的治療選擇,但霍爾登和其他紐西蘭患者的治療選擇卻越來越少。
她在本地已無有效治療手段,但今年她在但尼丁醫院完成了強化化療和放療,以爭取更多時間。

“我的骨髓瘤並不穩定。自6月以來,我一直沒有接受任何有效治療,病情非常活躍且兇猛。”
CAR T細胞療法是一種透過提取患者免疫細胞(使用特殊機器從血液中分離),冷凍後進行基因改造,使其能夠識別並殺死癌細胞,然後回輸到患者體內的治療方法。目前,這種療法在海外已用於治療復發型淋巴瘤、白血病和多發性骨髓瘤等血癌。
(立即掃碼,開啟探索之旅)
雖然紐西蘭尚未將CAR T細胞療法納入政府資助的治療範圍,但惠靈頓馬拉漢醫學研究所(Malaghan Institute of Medical Research)正在進行一項針對B細胞非霍金淋巴瘤患者的臨床試驗,這些患者已用盡所有其他治療選擇。
超過一半的患者在三個月後顯示癌細胞被清除。該臨床試驗目前處於第二階段,計劃在兩年內治療60名成人。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澳洲永久居民(PR)選擇繼續繳納中國的社保和醫保。
畢竟,健康問題無法預料,尤其對於那些計劃回國探親或長期居住的華人來說,醫保成為了一個不可忽視的話題。關於海外華人是否應該繼續參加中國醫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海外華人如何參加中國醫保?

2024年9月,中國國家醫療保障局釋出了一項新政策,明確解答了關於出境留學、工作和生活的華人是否應繼續繳納醫保的問題。
政策指出,只要仍保留中國戶籍,海外華人完全可以繼續參加國內的醫保。以下是政策的核心內容:
  1. 海外華人能否參加國內醫保?


    可以!只要具有中國戶籍,即使長期在境外學習、工作或生活,也可以以靈活就業人員的身份參加職工醫保,或按規定參加居民醫保。

  2. 偶爾回國是否有必要參保?


    有必要!居民醫保每年只需繳納幾百元,即可享受一年的醫療保障。參保後,回國期間若突發疾病或意外,醫保可以大幅減輕醫療費用負擔。此外,連續參保還能享受政策激勵,避免斷保後重新參保的等待期(自2025年起,斷保後將面臨至少3個月的等待期)。

  3. 計劃未來回國定居,境外期間是否需要參保?


    有必要!如果境外期間未參保,回國後一旦生病,重新參保需等待3個月以上才能享受醫保報銷。

  4. 臨時回國期間能否使用醫保?


    可以!參保人在國內定點醫療機構的費用,只要符合醫保政策範圍,均可直接使用醫保碼或社保卡結算。

  5. 斷繳醫保後再參保有何影響?


    影響較大!斷繳期間不僅無法享受醫保待遇,重新參保後還需面臨等待期,且可能影響後續的報銷額度。

  6. 連續參保是否有激勵?


    自2025年起,連續參保滿4年的居民可享受大病保險最高支付限額的提高。此外,若一年內未使用醫保報銷,次年還可進一步提高限額。

  7. 如何在境外參保?


    可透過各地政務APP、醫保小程式等線上渠道辦理,或委託家人朋友到當地醫保大廳代為辦理。

  8. 臨時回國就醫是否方便?


    非常方便!參保人可透過國家醫保服務平臺APP或支付寶、微信申領醫保碼,直接在定點醫療機構掃碼就醫。若在參保地以外就醫,辦理異地就醫備案後也可直接結算。

澳洲華人是否應繳納中國醫保?

對於澳洲華人來說,是否繼續繳納中國醫保是一個需要權衡的問題。澳洲的公立醫療系統雖然免費,但等待時間較長,許多華人會選擇購買私人醫療保險作為補充。然而,如果計劃回國就醫,國內的醫保可以大幅降低醫療費用,尤其是在面對突發疾病或複雜手術時。
許多華人認為,繳納中國醫保是值得的。國內醫生的專業水平、豐富的臨床經驗以及高效的醫療服務,往往能提供更好的就醫體驗。此外,對於一些慢性病或需要長期治療的患者來說,回國治療可能比在澳洲排隊等待更為便捷。

是否繼續繳納中國醫保,取決於個人的具體情況和未來規劃。對於那些計劃回國探親、短期居住或未來定居的華人來說,繳納國內醫保無疑是一種經濟實惠的選擇。而對於長期定居海外的華人,是否參保則需要根據自身需求和預算來決定。無論如何,醫保作為一種重要的健康保障,值得每個人認真考慮。

中澳之間最新新聞熱點,
👇 第一時間內容請點下方關注獲取 👇
今日話題討論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
歡迎留言評論~
– END –
 歡迎將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