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打了一場翻身仗

米筐投資(微信ID:mikuangtouzi)
作者:米娜
已獲授權轉載
阿里巴巴(香港)大漲,價格自1月份的80港幣/股附近,連續突破90、100、110、120港幣/股的整數關口。
短短1個月時間,漲幅高達50%,市值暴漲8000億港幣。
此外,阿里健康(香港)也是開啟暴走模式,連續大漲。
你以為這就完了?
阿里巴巴持有的光線傳媒,更是出盡了風頭。公司連續多日20cm漲停,短短幾個交易日,漲幅200%以上。
阿里巴巴持有的三江購物也是連續大漲。
還有很多很多。。。。。。
馬雲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整個阿里系都迎來新一波的估值重塑。
馬雲雖然已經隱退江湖,但是有馬雲的地方就會有江湖。
馬雲每一次的出現都會引起轟動,都暗示著阿里巴巴將要有新的大動作,要給市場新的大驚喜。
比如,馬雲這次在杭州園區低調現身後的兩天,就傳出蘋果將與阿里巴巴合作,共同開發iPhone中國版的人工智慧功能。
當天,阿里巴巴就大漲8.48%,市值到達2.2萬億港幣上方。
這是一個標誌性事件!
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蘋果公司在百度、騰訊、位元組、Deepseek等眾多大模型中選擇了阿里的大模型,正是基於國際頂級企業對這些模型進行綜合測試、研判之後選擇了他們認為綜合實力最優的公司。
這也是給阿里多年來重金投入Qwen大模型,做了一次最成功的背書。
事實上,阿里的Qwen大模型一直以來都是第一梯隊的存在。
舉三個小例子。
第一個例子。
杭州六小龍之一的Deepseek取得巨大的成功,而它的成功並不是憑空取得的!Deepseek的成功是站在了眾多巨人肩膀上,而同為杭州的阿里巴巴就是其中的一個巨人!
據網易新聞報道,Deepseek在發展過程中,其中的一個模型Deepseek-R1-Distill-Qwen2.5-7B就是參考了Qwen2.5的資料。
其實,從“Deepseek-R1-Distill-Qwen2.5-7B”的代號中就能明顯感覺到,這版模型和阿里Qwen有著密切關係。
第二個例子。
斯坦福大學教授李飛飛團隊近期打造了效能比肩OpenAI的o1和DeepSeek的R1等模型的S1模型,該模型甚至在競賽數學問題上的表現比o1-preview高出27%。同時,該模型成本極低。
而這個模型的底座正是基於阿里的Qwen大模型。
第三個例子。
阿里團隊在Deepseek取得成功之後,連夜迭代開發了Qwen2.5-max版本,該版本整體資料優於Deepseek!
阿里速度,為什麼這麼快?
我用個比方來說明。
阿里集團投入巨大的研發,訓練海量的資料打造出來的Qwen模型就相當於我們高考時的《5年高考,3年模擬》。
他如果想要提高押題率,並不是難事!
而Deepseek、李飛飛等就相當於高考補習班,他們的押題試卷大多也都是從《5年高考,3年模擬》裡精挑細選、重新設計的。不然,他們將是從零開始,甚至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畢竟手裡沒有資料。
所以,“他們”的效率很高,押題命中率也很高,但成本又很低。
至此,非常明顯了。
馬雲帶領阿里戰略轉型AI確實押對了,也確實出了結果,Qwen模型也確實讓人驚豔!
這也難怪蘋果公司會選擇阿里進行合作開發IPhone中國區的人工智慧功能。
阿里的發展總是一波三折,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阿里巴巴過去10年發展,受益整個電商時代的紅利,2015~2021財年,公司的營收都是高速增長,動輒40%、50%的同比增長。
2021年之後,公司受到消費降級的大環境影響,受到拼多多、京東、抖音等同行的競爭,增長開始乏力。
整個盤子雖然還在增長,2024財年營收達到了9411億元,但是速度已經慢下來了,同比增速8.34%。
這還不足兩位數,奔跑的久了總要休息休息。
公司2024財年的利潤800億元,同比增長9.93%,依然是不足兩位數的低增長。值得注意的是,利潤的絕對值遠遠不及20年、21年的1493億元,1505億元。
這也是為什麼雙11、雙12再也不熱鬧的根本原因了,沒有人願意只賺吆喝不賺錢。
但是,阿里巴巴並沒有就此氣餒,而是開始了積極地轉型發展。
看一組資料。
2015年,電商佔比82.59%,
2017年,電商佔比75.68%,
2021年,電商佔比68.03%,
2024年,電商佔比46.21%。
相對應的,雲計算業務從2015年的業務佔比1.67%,一路增長到了2024年的11.30%。妥妥地從0到1,再從1到10。
另外,公司的研發支出也是從不足百億元,一路飆升至上千億元。
一頭是傳統電商業務的佔比逐漸下滑,另一頭是新興的雲計算、人工智慧業務佔比的逐漸提升。
“一降一升”的背後正是阿里的積極轉型。
為什麼這樣?
用阿里巴巴現任CEO吳泳銘的話說,AI將成為阿里巴巴“第二增長曲線”的核心引擎,集團所有業務(電商、雲計算、物流、本地生活等)必須全面擁抱AI技術重構,目標是實現“AI First”戰略轉型。
AI不是選擇題,而是生存題。
阿里的堅定轉型終於迎來了市場對其重新思考,金子總會發光的。
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資料顯示,美國知名投資者大衛·泰珀(David Tepper)在去年第四季度繼續對阿里巴巴進行了加倉,合計持股1180萬股,價值超12億美元。
按泰珀的話講(阿里巴巴大漲之前),中國股票的市盈率僅為個位數,但增長率為兩位數,而且擁有龐大的現金儲備,他已做好準備在股市出現回撥時逢低買入。
顯然,價值終究是要回歸!
無論是阿里系這次的大漲,還是阿里和蘋果的合作,都表明了市場對阿里的認可!
馬雲終於打了一場勝仗。
祝馬雲,阿里,中國企業越來越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