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備受關注的AI手機市場,在同一天傳出兩個大動作。
先是三星宣佈智譜的Agentic GLM成為其新手機Galaxy S25的AI能力來源,緊接著The Information爆料,在經歷了近一年的模型測試與合作伙伴探索後,蘋果終於敲定了中國市場的合作伙伴:阿里巴巴。這意味著,中國iPhone使用者很可能在今年迎來一個由國產大模型驅動的iPhone。
與此同時,在去年已經紛紛上線AI功能的國產手機品牌,也在近期快速適配DeepSeek,不願錯過任何一個可能的提高AI手機智慧水平的機會。
AI手機們在中國市場的端側AI大戰,馬上要進入貼身肉搏的階段了。
1
蘋果選了一圈,為什麼選擇阿里?
根據報道引述知情人士,蘋果已與中國網際網路和電商巨頭阿里巴巴集團展開合作,在中國推出人工智慧(AI)功能。蘋果在華銷售額已連續兩年下降,2024年第四季度同比下滑11%,這一舉措是蘋果應對中國市場銷售下滑的戰略之一,旨在透過更具吸引力的軟體功能,與華為、vivo等本土品牌的競爭對手抗衡。
蘋果與阿里聯合開發的AI功能可能包括影像生成、文字最佳化、智慧搜尋等,以增強iPhone在攝影、通知管理和文字處理等場景的體驗。知情人士表示,蘋果和阿里巴巴已將雙方共同開發的AI功能提交給監管機構審批,這表明合作已取得重要進展。若獲批,中國將成為全球首個使用蘋果與本土企業合作AI功能的地區。
知情人士透露,蘋果希望在中國找到一個能夠基於使用者的個人資料理解中文使用者需求的AI合作伙伴。然而,在評估多家中國公司的AI模型後,蘋果對它們理解使用者意圖及結合使用者手機實際使用情況生成回覆的能力並不滿意。

相比之下,阿里巴巴通義千問(Qwen)模型在業內獲得了廣泛認可和開源影響力,近日釋出最新AI模型Qwen 2.5-Max,聲稱其效能超越 DeepSeek-V3、OpenAI GPT-4o 和 Meta Llama-3.1-405B 等主流模型。該模型採用混合專家(MoE)架構,基於超過 20 萬億個 token 訓練,旨在提升語言理解、推理、數學和程式設計等能力。
Qwen系列涵蓋多種LLM,包括 Qwen、Qwen-VL(多模態視覺)、Qwen-Audio、Qwen-Coder 和 Qwen-Math。這些模型能夠解析檔案、理解影片內容、計數物體,甚至遠端控制電腦。
此外,阿里巴巴作為電商巨頭,掌握了豐富的中國消費者個人資料,例如購物和支付習慣,在本地化適配上也具有優勢,可以幫助Apple Intelligence在中國市場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服務。
阿里在雲服務方面的全面能力也是其與蘋果合作的一大優勢,為AI模型的開發和部署提供了強大且可擴充套件的基礎設施,確保其在中國市場的順利落地。使蘋果能夠獲得訓練和執行 AI 模型所需的關鍵資源。
針對這一合作,蘋果發言人拒絕置評,阿里雲也拒絕回答矽星人的相關問題。儘管與阿里巴巴的合作看似已成定局,但蘋果的AI夥伴選擇之路並非一帆風順,也可能並非單線選擇。
1
在中國市場競爭,必須比此前的版本更進一步
去年,蘋果在美國等市場推出了其AI功能——“Apple Intelligence”,結合了蘋果自研的AI模型以及OpenAI的ChatGPT,以處理蘋果自身模型無法滿足的使用者請求。這些功能涵蓋照片搜尋、通知管理、文字改寫等方面。
據兩位知情人士透露,蘋果早在2023年就開始測試多家中國AI企業的模型,並在去年選定百度作為主要合作伙伴。然而,由於百度的AI模型未能達到蘋果的預期標準,據報道,蘋果在適配百度的AI模型時遇到了困難。主要問題在於AI對使用者指令的理解能力以及在常見場景下的準確性。此外,蘋果的隱私政策同樣限制了對iPhone使用者AI相關查詢資料的收集,而百度希望儲存並分析這些資料。一位瞭解蘋果決策的知情人士表示,阿里巴巴不會向蘋果共享其個性化資料,以符合中國的資料隱私法規。
因此,蘋果在最近幾個月內開始考慮其他選項,評估了騰訊、字節跳動、阿里巴巴以及DeepSeek等公司的模型。在中國本土AI行業中,阿里巴巴與DeepSeek、字節跳動並列為行業領先者。阿里巴巴開發了自研大模型“通義千問”,並憑藉中國最大雲計算業務的優勢,專注於向企業銷售AI服務。不過,在面向普通使用者的AI應用方面,阿里巴巴的市場表現落後於字節跳動,其“豆包”AI聊天應用的使用者規模遠超阿里巴巴的同類產品通義。而在華為、榮耀、OPPO等國內手機巨頭紛紛宣佈官宣接入DeepSeek-R1等當下,DeepSeek因團隊規模和經驗不足,難以支撐蘋果這樣的大客戶,最終未被蘋果選中。

不過,國內現階段國內手機廠商接入DeepSeek的只是增加了使用者體驗上的一個選擇,而非底層技術能力的提升,尚未進行後臺API的打通,使其推理能力能夠真正融入手機AI體系。
對蘋果而言,在中國找到合適的AI合作伙伴至關重要,以遏制市場份額的流失。中國是蘋果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市場,佔其去年12月季度銷售額的15%。但過去兩年,蘋果在華收入持續下滑——去年12月季度同比下降11%,2024財年下降7.7%,2023年下降2.2%。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中國消費者轉向華為、小米等本土品牌,這一趨勢正在影響蘋果整體業績。
AI是智慧手機廠商的關鍵戰場,蘋果CEO蒂姆·庫克上個月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iPhone在中國市場的銷售下滑,部分原因是未能提供Apple Intelligence,蘋果公司9月釋出的最新款iPhone 16因缺乏新的AI技術而招致批評。
而華為作為蘋果在中國最強勁的競爭對手,自去年5月起就在部分旗艦機型中集成了生成式AI功能,如影像生成和文字校對。中國其他品牌的手機廠商也幾乎在所有蘋果推出的AI功能上,比蘋果做的更加極致。
值得注意的是,智譜也在今天官宣了與三星的合作,智譜和三星基於Agentic GLM展開合作,將Agent體驗帶到三星最新手機Galaxy S25系列上。據介紹,這是全球首個把Agent功能帶入手機的產品,它提供多模態的能力,此前智譜提出的“Phone Use”概念,會直接在真實產品上落地。
在產品展示中,智譜的AI能力幾乎全方面的滲透到三星手機的各個功能中,這種繫結帶來比此前三星手機的系統級AI更多的應用場景。這同樣說明一件事:在中國市場,用AI吸引消費者時,任何廠商都要做的比其他市場更加極致。
對於蘋果和阿里結合後的國行Apple Intelligence,外界也有同樣的期待。
在美國等市場推出的Apple Intelligence,儘管和OpenAI合作,但並未掀起真正的水花。而在中國市場,這種合作的模式和內容,以及對於蘋果的重要性都會有所不同。作為一家電商平臺公司,阿里與蘋果的合作,很可能不只是ChatGPT和Siri的表面連線,它可能會進一步拓展,此前蘋果和谷歌的合作可能反而會是參考——雙方會進一步以資源互換進行更深的繫結,而這對於更好的實現一個端側AI能力至關重要。
蘋果與阿里的合作是其在中國市場挽回頹勢的關鍵佈局。透過整合本土AI技術,蘋果希望以差異化的軟體體驗應對硬體銷售疲軟,這可能真的給這家一直追求自我閉環的公司開啟一個入口,讓更多的更符合市場需求的功能進入到這款手機中。
因此,接下來最值得關注的就是,國行版Apple Intelligence能否超越國際版的表現。

除阿里和百度外,此前有傳言稱蘋果還曾與騰訊、位元組以及智譜AI、百川等公司接觸,探討AI技術整合的可能性,目前也尚不清楚蘋果是否會完全放棄百度的AI模型。蘋果是否會在國行iPhone選擇接入多家大模型來提供Apple Intelligence服務,目前也尚未可知。
與Apple Intelligence在海外的平淡相比,在中國市場的競爭裡,自己產品上的AI能力究竟如何,更可能決定各家手機品牌的未來市場格局,而中國AI的豐富選擇,也會讓這個競爭更加有趣,催生更多新的複合市場的AI功能。
接下來“AI手機”這事兒能不能成,真的要看中國市場的表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