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怡:為一個人流淚

各位“把基督的道理豐豐富富地存在心裡”(西3:16)的弟兄姊妹,平安。
漢語描述一個人的迫切而殷勤,叫“廢寢忘食”。聖經則用“晝夜”二字。以色列十二支派“晝夜切切地侍奉神”(徒26:7),先知耶利米為同胞的罪“晝夜哭泣”(耶9:1);大衛“晝夜思想”耶和華的律法(詩1:2);利未人的詩班在殿中“晝夜供職,不作別樣的工”(代上9:33);尼希米重建城牆時派人看守,“晝夜防備”(尼4:9);守望者“晝夜必不靜默”(賽62:6);使徒們也“晝夜作工”(帖後3:8),寡婦們“晝夜不住地祈求禱告”(提前5:5),天使們“晝夜不住地”讚美主(啟4:8)。
保羅也對以弗所教會說,你們當“記念我三年之久晝夜不住地流淚,勸戒你們各人”(徒20:31)。
為什麼如此迫切,如此殷勤?因為自古以來,撒但就“在我們神面前晝夜控告我們的弟兄”(啟12:10)。他的差役則“在城牆上晝夜繞行”(詩55:10),企圖在地上拆毀神的工程。
選民的終極盼望和穩妥,在於上帝“晝夜垂念”(王上8:59)祂的百姓,“晝夜看顧”(王上8:29)祂的聖殿,“晝夜看守”(賽27:3)祂自己的葡萄園。
然而,主卻要求我們、並使用我們的晝夜思想,晝夜祈禱,和晝夜流淚,來傳遞和見證基督對教會的愛。
親愛的弟兄姊妹,這一週,我為自己不曾為你們晝夜流淚,而感到羞愧。我為自己不曾更深地經歷為群羊儆醒、爭戰的心,而求主的赦免。
人類的愛,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所以在情感經歷中相當地狹窄、片面。我們以為,“愛”只能與所謂正面的情感經歷相關。我們很少經歷過,愛也是如烈火的,愛也是痛徹心扉的。愛可能冰冷刺骨,愛也可能撕裂肺腑。我們下意識地躲避更敏感、更廣大的情感經歷。我們有意識地為了情感的安全,而避免情感的深入。我們往往覺得,淚流得太多就愛不下去,日子太苦就沒有愛,對方太糟糕就不能愛。因為我們都是情感的殘疾人。我們的愛是癱瘓了三十八年的愛,我們坐在輪椅上,想象自己已愛得飛了起來,其實我們只動了一根小指頭。
而基督的愛,卻涵蓋、更新和激活了一切癱瘓的情感。基督在十字架上,沒有人類所謂的正面情感經歷。既沒有甜蜜,也沒有浪漫的心酸。十字架上的愛,直接而銳利。如果我們承認十字架是最大的愛,我們就必須承認,沉痛、苦楚、憂鬱、眼淚、棄絕、孤立、傷心,都是愛的經歷。愛如果真是愛,愛就可以進入、更新和安慰一切感情。就像道成了肉身,進入這敗壞的世界。
教會的悲哀,是不自覺地效法世界的樣式,試圖教導和幫助信徒,避免和逃離所謂的負面情感經驗。這使我們虛弱到了,只接納正面情感經驗的地步。甚至迫不及待地與世界合作,將負面的情感歷程宣佈為一種疾病。若按這個標準,十字架上的耶穌,就是歷史上最嚴重的精神病患者。
但這不是基督教信仰。基督教信仰的實質,是在一切情感經歷中去經歷愛。換言之,基督教信仰,是在聖靈的引導下,主動進入曠野,去經歷十字架。就如聖靈主動引導主耶穌,去經歷曠野試探。聖經所說的“喜樂”,並不是正面情緒之一種,而是進入一切情感經歷和際遇的愛的能力。
沒有信仰的人類,情感越來越虛弱,以至於不斷失去經歷苦難的能力。這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敢結婚,或動輒離婚的原因;這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渴望移民的原因。這也是為什麼,委身一座城市、委身一間教會,會變得越來越困難的原因。
蔣蓉師母剛信主時,去過幾間教會,她不明白為什麼要委身。一位傳道人說,因為你不知道,在那一群弟兄姊妹中,誰會為你流淚。這話曾深深打動她。昨晚,偶然間,她找到受洗當天和之後一段時間的靈程日記。我們一起重讀,為上帝奇妙的帶領感恩神。這種得勝的經歷,難以描述,難以傳遞。
今天,我跪在上帝面前,為你們祈禱。求主在秋雨之福教會,為每一位兒女,都預備一位為他(她)晝夜流淚的人。
教會將開展“個人導師事工”,把來到我們中間的初信者,在個人關係上鄭重地託付給一位受訓的會友。我們這樣描述個人導師的異象:為一個人流淚(林後2:4),帶一個人歸正(提後3:16),陪一個人成長(西1:28)。
我曾送給弟兄導師一個詞,叫“崢嶸歲月”;送給姊妹導師一個詞,叫“鏗鏘玫瑰”。送給他們一句經文,“鐵磨鐵,磨出刃來,磨朋友的臉,也是如此。”(箴27:17)我也送給你們。
願你們“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教導,互相勸戒,心被恩感,歌頌神”(西3:16)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