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這幾天的閱讀量和留言反饋上來看,我感覺很多人已經提前撤離,回家過年去了。從過往的經驗上來看,年前2周左右人們心思浮動而散亂,無心工作,整天在網上摸魚,會製造出許多臨時的熱鬧來。等到過年前3天開始,流量就會斷崖式下降,人一旦回到家就不會在意網上的任何事情,哪怕是巨星離婚都沒有多少人看。然後要等到大年初三左右,人們在家裡過了重逢喜悅的勁頭,發現問題依然是問題,毛病依然是毛病,脾氣依然是脾氣,重新兩看相厭,於是人們才陸陸續續回到網上來。
今年不大一樣,我看網上每天還在製造熱點,但是人們並不真的關注和討論,參加熱鬧的態度相當之敷衍,像是純盡義務。我這裡的留言討論有氣無力,留言相互搭樓的情況也少了很多。許多人體現出無法閱讀完長文,閱讀完也無法理解的症狀,留言內容相當恍惚,相當於自說自話。怎麼說呢?我有一種強烈的感覺,這些讀者都是在長途大巴、高鐵上,一邊凝視著窗外的冬季風景,一邊在手機上隨手滑幾下,心思全不在網上。所以我猜測,今年許多人都已經提前撤離都市,一早踏上了歸鄉路。與其再耗兩週,不如現在就返家。
以前我是在除夕前後進入度假狀態,反正國內讀者都在過春節,沒有多少人會看文章,所以我可以放鬆一些,主要寫給海外的少部分讀者看,免得他們覺得自己在春節期間徹底被遺忘,隔離在故土的火熱節日氛圍之外。今年我怎麼感覺現在我就可以那麼做了?
那麼,今天我就簡簡單單講一個我親歷的地獄笑話吧。
事情是這樣的,兩個月我自己編了個段子:
什麼是解釋型學者,什麼是分析型學者?
就是說,當老爸打兒子的時候,解釋型學者跳出來說:沒錯!老子打兒子,天經地義!《Nature》最近一期有論文說體罰孩子能提升未來孩子收入水平達27.45%……
而分析型學者看了會說:從歷史上來看,家長體罰孩子在 1XXX 年開始就被視為不人道的野蠻做法。從法律上來看,這個行為違反了 xxx 法第 XXX 條第X 款。從社會行為學的角度看,訴諸暴力的教育手段說明當事人缺乏……
無論解釋型和分析型學者怎麼說,都比不上隔壁王叔叔。他聽到了哭喊聲,強忍著心痛,默默撥打了報警電話。

這個段子本身就很地獄,它的意思是嘲諷解釋型學者總是在給糟糕的事情找合理化的理由,為糟糕的人和事找理論背書,同時,它也在嘲諷分析型學者滔滔不絕講了那麼多出來,但是連伸一下手幹涉一下現實的想法都沒有。也就是說,父母就在自己面前體罰孩子,解釋型學者為體罰找理由,分析型學者阻攔一下的想法都沒有。所以,真正有用的是隔壁王叔叔,隔壁王叔叔起碼會打報警電話。
你覺得夠地獄了吧?這才到第幾層啊,燒烤晚會都沒開始呢。我發完這個段子之後,不止接到一起來自朋友或者熟人的詢問:菜頭,你說的那篇體罰孩子能提升孩子未來收入的論文在哪裡,我想看一下原文—不是和我開玩笑,都非常嚴肅,顯然是相信在《Nature》上真的有那麼一篇文章,文章證明父母體罰過的孩子,未來收入水平會高於平均數的27.45%以上。顯然,他們當真在為體罰孩子找理論依據。而在所有的依據中,我根本沒有料到,他們居然會一眼就看中了“提升未來收入”六個字,他們居然相信這兩者之間會有因果關係,他們居然相信存在某種研究方法能夠排除其他因素,凸顯出這兩個因素之間的關係。
我還記得我小時候我父親體罰我的情形,他在體罰我之前,要歷數我過去一兩週的罪狀,樁樁件件,一一列舉,然後才去取來皮帶或者棍子一通痛打。經常那麼搞我就覺得很煩,他媽的不就是想打我嗎?你直接打不就完了嗎?打完大家不就都了了嗎?非要唧唧歪歪說那麼一大堆,為你毆打我找出那麼多理由來,讓我趴在方凳上一直那麼等著,你不煩我還煩呢。
我的意思是說,其實,完全不需要《Nature》的,也不需要27.45%的。謝謝。

標題:《手繪風格漫畫練習》
創作者:和菜頭的小肉手
AI演算法提供:Midjourney V6
Prompt:an anime picture shows a street in a Chinese village, a small river runing through by the street, big trees, in the style of colorful compositions, light brown and azure, coastal scenery, tachisme, vray, clean line work, everyday life –ar 16:9 –v 6.0
槽邊往事和菜頭 出品
【微訊號】Bitsea
個人轉載內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無需特別申請版權許可。
請你相信我,
我所說的每一句話,
都是錯的
禪定時刻

《手繪風格漫畫練習》
和菜頭的小肉手
Midjourney V6
南派三叔專區

南派,這張《灌籃高手》送給你。
《槽邊往事》專營店營業中
關鍵詞
體罰孩子
孩子
型學者
地獄
解釋型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