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好學生,和我上學時那個時代的好學生,生存狀態已經截然不同了。
你數學學得快學得好?哈哈,來來來,初高中課本學起來,奧數專題學起來,要進度要難度全都有。
你英語學得快學的好?哈哈,來來來,KET、PET、FCE、CAE、CPE在等著你,提升的境界怎有止境。

而在我們小時候,好學生既有特權也有空間,幾乎可以隨意安排學習和生活,很少有大人會干涉。
我舉幾個不同時期、印象深刻的小例子。
首先是小學,忘了是幾年級,有次考試全班的數學成績都很差,老師怒了,天黑了都不放學,要給同學集體補課。
但在補課之前,老師加了一句,95分以上可以走,其他同學留下。然後我和兩個同學,就大搖大擺真回家了。
那是我第一次體會到了學習好的特權。注意,沒人逼我說“你成績不錯要去學奧數。”
然後是初中,那時週六的常規操作是,大家五六點起來去體育場佔場地踢球,累了就轉戰網咖去大戰幾場,然後隨便吃點東西回家。
大家可能覺得這麼玩的都是成績不好的孩子,奇怪的是,在踢球打遊戲這件事上,居然不分群體,班級成績很好的、不好的,都混雜在一起,玩得不亦樂乎。
注意,也沒人逼我說“你現在這麼輕鬆,不該去提前學學高中內容準備競賽麼?”
再說說高中。說實話我高一就沒怎麼學習,青春期+住校新環境+各種活動+大病住院,一年呼地就過去了。
雖然過得是無比精彩,但成績下滑得更精彩,幾乎已經掉到班級幾十名了(注意不是全市、不是全校、是全班…)。
然而家人並沒有天天提溜我,我記得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盡力就行,能考上啥就上啥~”,所以我也真不是很著急,特意把高一暑假狠狠玩完之後,從高二開學才正式努力起來。
最後再說個大學的例子。
大三的時候,參加了一個全國範圍的智慧車設計大賽,如果獲獎對保研有明確幫助。我們在暑假日夜顛倒搞了一個月,最終在實力最強的華東賽區,戰勝各大傳統名校獲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
考慮到其他大區實力普遍弱一些,其實只要拿著現在的成果去參加全國賽,幾乎穩拿全國一等獎,保研也就是鐵板釘釘的事情了。
但我就是突然失去了興趣,因為覺得已經把能學到的東西、能最佳化的演算法都搞到頭了,再耗費一個月無非就是重複而已,除了一張國獎證書沒啥其他意思。況且我也不太想保送本校,一直想去其他城市看看,因此就直接放棄了。
事後,同組的同學果然拿了全國一等獎,也果然順利保送了本校研究生。而我雖然經歷一些波折,也最終去了上海讀研。
不過這些都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家人甚至都不知道這些事情,我一個大三學生就直接做了這些決定。
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我想說明的一點就是,在我們那個時候,好學生能以極高效率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獲得家人和老師的認可後,他們就會有極大的自由。
這種自由包括但不限於:
大量的空閒時間:真的是隻要不違法亂紀,想幹啥都行,很少有人會盯著你。
對學習進度的把控權:你想超前學,當然歡迎;你想去競賽,那可以去參加學校的競賽隊;或者你就想原地待著,空出很多時間看看小說、娛樂娛樂,也沒人會覺得大逆不道。
像我這種就屬於沒啥進取心的,雖然整個初中階段數學物理幾乎都滿分,也從未想過要去輔導班、去超前學高中內容、或者去參加什麼競賽。
我好像就在那原地晃晃,踢踢球、打打遊戲、看看閒書、寒暑假就徹底放鬆放鬆,只要保證把中考內容能搞好,就足夠給所有人交差。

我並非在說這麼選擇就是對的。問題的關鍵是,哪怕它是錯的,但我可以自己安排、自己選擇。
但是現在,真的很不一樣了。就我目力所及的好學生們,普遍活得也都非常累。
雖然他們課內水平已經不錯,足以無縫銜接小升初了,但是家長覺得這還遠遠不夠。
孩子實力挺好,大機率能考上轄區初中的重點班。可這怎麼能行呢?怎麼能滿足於“大機率”?怎麼能滿足於“轄區內”?大家要的是“100%的肯定”+“恨不得全市所有好初中的提前錄取名額”。
所以,孩子就被拖著去各種機構、各種坑班、各種衝刺班去刷題考試,去瘋狂收割各個中學的“提前鎖定名額”。孩子根本不可能閒著。
你以為獲得“提前鎖定名額”就結束了,家長又會焦慮,“這怎麼能就滿足了呢?”“你看看其他同學,早就提前開始學習初中數學和初中物理了!”
於是,好學生們又得去報各種超前學的輔導班,暑假根本也不可能閒著,還是要被以“天”為單位制定計劃表,被持續榨取著。
成績還要再好,提前學也完成了?家長又會說,“這孩子有天賦呀!可不能浪費了!”“要去趕緊把初中學完,然後去搞高中內容,然後爭取去競賽呀!”
所以,肯定還是不能閒著,要去參加更快、更難、水平更高的競賽班,然後一輪輪去過關斬將,省獎、國獎、強基計劃、甚至國家隊啥啥的….總之沒有盡頭,要拼盡全力去爭取呀!!

我並不是說努力不對。我主要質疑的一個點是:
是應該少數孩子源於熱愛而主動選擇去努力?
還是應該所有優秀孩子都被家長要求著必須去努力?
對於多數普通的優秀者來講,他們之所以願意長期維持努力的主要動機是,我提前把活幹完幹好,就能獲得額外褒獎,可以節省出一些空閒時間,以及最重要的,自由安排生活節奏的權利。
而現在的問題是,你做得好?OK,提高標準繼續努力!你還能做得好?OK,繼續提高標準不能停呀!!……空餘時間根本沒有,跟別提自由安排自己生活節奏的權利了。
所以,我很懷念老舊一些的時代,因為那時候,家長知道的東西比較少,不會天天一張口就“超前學”、“KET PET”、“小升初擇校”、“奧賽”、“強基計劃”……
那時,大家還有一個相對平等的課內進度線,你能力比較強能用更少的時間完成任務,就能獲得額外時間去自由安排、自由發展。
而現在,無論你多快、多好,都有專門設計的“剛剛好不會把你淹死但卻逼你一刻也不能停”的水位線,在身後持續向你逼來。我有時代入想一想,真心覺的這些孩子好累。
也難怪,那麼多優秀的孩子,已經學得那麼好了,居然會產生各種心理問題,因為他們一直被強大的壓力逼著向前。
也難怪,那麼多優秀的孩子,其夢想居然就是有朝一日可以躺平。因為他們從小到大,或許都從未真正休息過。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引光小站】

「牛娃成長記」更多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