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希望在人民

文 | 嶢嶢
最近幾天真的好開心,已經多少年沒這麼開心的耍過手機了。
網際網路好像一下回到了它本應有的樣子,全世界的普通老百姓被匯聚到一起,優秀的想法與靈感不斷出現在每一個被重新整理的主頁帖子上,人們的聲音順著網線無延遲暢達各個評論區,在每一個人們能想到的領域迅速對齊。
多年的添油加醋跟添柴拱火的好的壞的的間接的傳達在豐沛繁榮的民間直接交流中成了一團被炸得乾乾淨淨的巨大的搞笑煙花。
這是實地旅遊絕對達不到的效果,所有手持翻譯器的使用都被藏到了幕後,展示在臺前的是幾百萬人的思維流動的具現,無比高效與迅速。
不知道有沒有跟我一樣的朋友,這些年在網上變得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敢說話,一開始的口無遮攔跟“無知者無畏”的人生階段過去之後,逐漸就開始想得特別多,多想多說就多錯,最初還疊疊甲,後來就是沉默,乾脆看別人說。
想的多的人開始了沉默,卻永遠有人處在“無知者無畏”的階段,加上又有平臺開始藉機推波助瀾,隆重推出了“包生氣演算法”(沒錯說的就是微博),漸漸地總是覺得自己不屬於那個環境,最後一聲嘆息,徹底變成了一個觀眾。
我大概也是從兩三年前開始害怕看一些平臺的內容。

其實我的知乎粉絲比公眾號要多許多,但我除了將文章複製貼上在上面以外從來不敢在上面過多停留,一些文章下面甚至會同時有人罵我是1450跟小粉紅。

造成如今網際網路現狀的原因,一個是人類確實有攻擊的本能,有自大與妄言的軟肋,另一個就是,作為近幾年網際網路上最重要的沒有之一的話題的美國,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巨大的在場的不在場者,反之在美國網際網路,中國人亦是隱形的可怕敵人。
在沒有兩方群眾在場的情況下,既往無論是中美的大媒體還是大V,不管是好話還是賴話,人們都僅僅是個傳話的,即便有些是兩方國人自己的口述,但在兩方國民主體無法直接交流的情況下,難免會做出有目的性的回應,並不能代表大眾,這種情況之下,即便是個體也成為了某種意義上的傳話者。
民意是最不能只談質量不談數量的東西。
能代表美國和中國群眾的只有雙方群眾本身,能真正證明問題的只有海量的個體。
在被討論的客體並不在場的情況下,人們會針對事情的一切細節進行補全,進而又對這些細節吵得不可開交,分出了無數政治光譜,並對其他人的座標做出牴觸、攻擊、質疑的迴圈。
那麼為什麼我們如此在意美國?
沒人能否定美國對我們的影響。
迄今為止,美國仍然是世界第一強國,對世界有著遠超他國的作用,而我們是那個挑戰者,我們希望我們的人民也能富強,能創造更多的機會,但這卻與美國留給中國的世界供應鏈位置相違背。
這就決定了美國的一舉一動都會牽動我們的神經,都會被我們討論,決定了兩國各自民眾有充分的動機去放大對方的缺點,漠視對方的優點,決定了我們會看美利堅選舉而不是莫三比克選舉,決定了美國的內政是每一個國家的內政。
這也是我們為何總是十分在意那些寫著美國IP的網民的發言的原因。
然而這並不代表隔著一個太平洋我們彼此之間沒有公約數,不代表任何一方沒有血有肉的人民,也不代表我們沒有自己滿意與不滿意的生活方面,辯經與站隊永遠都是很累的,美國人亦如是。
於是當我們看了太多高屋建瓴的東西——不論是往好了說還是往壞了說,當我們在彼此間築起瞭如杜奧蒙堡般堅固的心防,此時那些被國際局勢所映襯的幾近失真的生活的碎片被再度鋪開展現在眼前時,它的衝擊便是巨大的。
我們終於開始互相判捲了。

中國人: 你們那兒治個破感冒啥價啊,上個月流感連看醫生帶拍片子花了老子700多大洋!

美國人: 太tm便宜了,沒見過這麼便宜的,這是我能想到的最便宜的治療方案,交卷!
美國人:你們那真的有便宜的公立大學嗎?
中國人:誰好人上私立大學啊!好大學都是國家的公益性質的,當然便宜咯!交卷!

中國人:紐約地鐵上好像都沒啥正常人哦…..

美國人:也不全是這樣的…給你看個地鐵熱舞,交卷
美國人:中國寶寶你們為啥都那麼愛喝熱水啊!
中國人:美軍細菌彈,交卷。
中國人: 在?給我看看核動力航母發動機。
美國人: 交卷。
美國人:我的兒子有自閉症,他愛吃亞洲食物,可以給我推薦些食譜麼?
中國人: 兇柿炒雞蛋,交卷!
中國人: 你們覺得中美之間會有戰爭麼?
美國:人民不想,交卷。
美國人: 我們學校每天晚上都要讀國家誓詞…之後有些州還要讀州誓詞…你們那裡每天早上也要讀誓詞嗎?
中國人: 額,這倒不用,但中國人每天早上都要唱國歌,一般是父母對孩子唱,只唱前倆字就行。
中國人: 你們那窮人都是什麼樣子?
美國人: 你好中國人,我們是美國貧困人民軍,致力於幫助貧困人民生存,並試圖教他們如何為解放而戰。
美國人:聽說你們在網際網路上罵以色列大使館?
中國人:沒有沒有,我們真的沒有隻罵以色列,我們會罵每一個在微博上有號的大使館,只不過以色列人心理承受能力太低,罵不過就報警,真沒武德!
美國人: 我想知道中國人對田納西的看法。
中國人: 我有很多對田納西的看法,但在此之前,我的朋友,請先告訴我你對鐵嶺的看法。
中國人:聽說中國肌肉男在老外面前沒有市場?(放上帥照)
美國人: come to mama (到媽媽這來)
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世界女人大黃色萬歲。
一個外國網友發推特說,瞭解到中國網民和我們一樣瘋狂和好色,比我們兩國政府之間任何的公共外交專案更有助於建立橋樑。
無數的有血有肉、有來有回的平等溝通正同時發生在小紅書這一單一平臺上,這個過程是瘋狂的,互相尊重的,快樂的,也是真實的,每一個議題都會瞬間補充進無數真實的論據,人們不再寄希望於傳話,溝通從未如此簡單。
如今發生在小紅書上的中外溝通連線是個什麼概念呢,一方是14億人口,另一方是3億人口,全部是潛在的溝通主體,如今就算是有一個外星文明的立刻加入大機率都不會有如此天量的大眾交流。
無數中國人小學三年級時便開始學習英語,開始學著給大洋彼岸的Sam跟Mary寫信,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們都長大成人,也終於收到了紙片般的回信。
我們看著Sam在靜謐的森林裡坎倒老化的大樹,數以月記地蓋起一間小房子,我們看著阿拉斯加的因紐特人在冰面上給我們看鯨骨做成的家族墓地,我們看著中國和德州的牛仔互道平安,用蹩腳的英文與蹩腳的中文傳達著彼此的問候……
美國俄克拉何馬州小農場的勤雜工,馬薩諸塞州的急診護士,手作哥特服飾愛好者,在原野彈唱的鄉村樂隊……這不正是世界本來的樣子麼?
此時的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接近網際網路的真諦,以及語言被髮明之初的意義。
你敢信麼,如今一個義大利人能在小紅書下面跟他們的市長反映市政問題。

▲義大利人的全新上訪渠道

這不是辯經,不是爭吵,這就是生活本身。
中美關係,希望一定在人民,基礎一定在民間。
看到這些場景時我也會想,還好那裡是小紅書,還好我們還有小紅書(真心話,小紅書沒給我錢)。
我大概是從一年前開始頻繁用小紅書,彼時的知乎喜歡跟我講大道理,微博喜歡跟我上嘴臉,公眾號是單方面資訊輸入,只有小紅書,是短平快的生活分享。
我在上面學手工,找羽毛球搭子,學拍照姿勢,最近在輔導一個朋友英語,找了一圈完形填空的檔案,最後是在小紅書找到了免費版,玩哈迪斯不知道怎麼拿到杜莎的伴偶是在小紅書查,半夜兩點在小紅書看大鏢客里亞瑟的馬被篝火烤成了馬肉。
所以很多時候我都覺得,還好,還好還有這樣一個平臺容納的下日子人,還有這樣一個平臺,它的主題不是辯經。
世界的發展固然有它的大趨勢,但再大的趨勢也掩蓋不了那些在宏大之下努力創造細微快樂的人們。
這個世界上有貧窮,有階級,有偏見,有形形色色以目前的人力無法解決並將長期存在的問題,有那麼多零和博弈,地緣政治,黨派爭鬥,歷史問題。
但現在,讓我們先來種幾盆花吧,你說怎麼樣,我的老夥計。
2025會是個好年。
We finally received from each other.
(我們終於收到了彼此的來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