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FDA宣佈將逐步取消在單抗療法等
藥物研發中的動物實驗強制要求。


文|胡香贇
封面來源|Pixabay
36氪獲悉,耀速科技(Xellar Biosystems)近期已完成新一輪數千萬元戰略融資。本輪融資由晶泰科技領投,老股東天圖投資與雅億資本持續加碼,募集資金將用於加速其器官晶片、溼實驗室與AI演算法“3D-Wet-AI”閉環體系建設,拓展國際合作與多場景商業化落地。
耀速科技於2021年底成立,專注於透過開發高通量器官晶片和AI模型平臺,輔助臨床研發、安全性評價等新藥研發的核心流程。36氪此前曾對其進行報道。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針對類器官及器官晶片類企業的一大利好在於,美國FDA正式宣佈計劃逐步取消在單抗療法等藥物研發中對動物實驗的強制性要求。這是自此前《FDA現代化法案2.0》(2022年)之後,類器官及器官晶片領域的又一里程碑式進展。
拯救“猴哥”、擁抱AI,作為一項可能“顛覆”傳統新藥研發方式的技術革命,類器官及器官晶片類企業終於要迎來自己的“春天”了嗎?
市場對此的反饋並不一致。雖有反對者認為,這是“不負責任的舉措”,可能會導致生物製藥業陷入混亂局面。但支援的聲音更為普遍,因為相較於前幾年“雷聲大雨點小”的檔案,這次的政策提供了更具體的替代執行思路,如鼓勵將類器官技術和AI演算法結合等。
此前,耀速科技曾參與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CDE)等監管機構的類器官相關標準驗證工作,並基於其人源細胞模型與人工智慧大模型,為全球多家藥企、科研機構與監管主體提供新藥安全性與有效性分析預測,從而加速藥物研發程序。
據耀速科技創始人兼CEO謝鑫觀察,全球排名前20左右的藥企都已“佈局類器官/器官晶片的新型工具”,而他們最看重的就是要透過高通量降低大規模藥物篩選的成本,以及透過“AI+”等方式賦能,提高模型預測和評估的準確性。
以公司已自研的EPIC™技術平臺為例,該平臺旨在透過融合微流控晶片技術、疾病類器官建模、高通量實驗系統和生成式AI演算法技術,實現快速構建複雜微環境、多維成像與組學解析,以及機制級別的藥效外推能力。
目前,該平臺可服務於藥物早期毒性預測、功能食品與護膚品篩選、個體化治療反應模擬等多個產業前沿場景。耀速科技也與賽諾菲、輝瑞、歐萊雅等國際藥企和美妝類公司建立了專案合作和資料交付機制,推動替代動物實驗的非臨床評估標準落地。
另據介紹,本輪戰略投資的投資方晶泰科技,還與耀速科技在AI+器官晶片驅動的藥物篩選和藥效評估領域展開合作,並取得初步成果。此次投資後,雙方將基於各自平臺的優勢,針對高質量生物資料生成、複雜疾病模型建立等方向展開深度合作,進一步推動器官晶片技術與自動化裝置的深度整合,實現“體外複雜模型與AI分子生成與篩選演算法的無縫銜接,共同打造端到端、跨物種、跨模態的一體化藥物開發新正規化”。
創始人及投資機構觀點:
耀速科技創始人兼CEO謝鑫博士表示,AI與器官晶片的結合正成為生命科學的“新作業系統”,這不僅是對單一技術的升級,而是對整個研發邏輯的重構。晶泰科技的加入不僅提供了計算與自動化的協同支撐,更代表我們走向系統性、平臺型變革的信心。未來,耀速科技將持續拓展全球客戶網路,加速在藥物開發等關鍵領域的商業化,並積極參與FDA、OECD等國際標準制定。
晶泰科技董事長溫書豪博士表示,耀速科技是我們在AI+器官晶片方向上重點佈局的戰略伙伴。基於晶泰科技量子物理、AI、機器人深度融合的藥物研發平臺,耀速團隊的器官晶片技術為實現體外人類仿生系統與AI藥物發現演算法的閉環提供新的可能。晶泰科技將與耀速共同推進AI輔助的多器官系統建模、機制發現和高可信度的資料生成,提升從分子篩選到機制驗證的效率和可靠性,加快推動AI在生物醫學領域創造價值。
天圖投資合夥人魏國興表示,耀速科技是天圖重點佈局的技術平臺型企業之一,過去兩年,團隊不僅在晶片設計和類器官建模上快速迭代,同時也率先與國際藥企、監管機構展開合作,推動行業標準建立。本輪晶泰的加入,是一次典型的“技術耦合型”資本協同。耀速作為天圖消費+科技策略下的旗艦專案,將不僅是一個提供先進體外模型的公司,更是未來藥物研發、臨床轉化乃至大消費領域產品研發等場景中的核心技術入口。
雅億資本創始合夥人劉翀表示,我們長期關注生物科技中“資料質量+模型能力”雙驅動的創新路徑。耀速科技的核心價值在於具備了高質量生理資料的生成能力,且能將這些資料與AI模型深度耦合,打通從晶片到計算的整條鏈路。晶泰科技的加入,將進一步增強耀速在自動化與智慧建模方面的競爭力。我們非常期待雙方的協同效應在不遠的將來轉化為多個落地產品和實際解決方案。



點選關鍵詞,檢視最近的早起看早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