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政策丨最高36萬元資金支援——武漢等地釋出人才新政

01
八部門聯合發文 支援企業加強技能人才培養
近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工業和資訊化部、財政部、國務院國資委、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全國總工會聯合印發《關於推動技能強企工作的指導意見》,進一步啟用各類企業技能人才培養主體作用,促進職工增技、技能增收、企業增效。《意見》明確9項重點任務,從四個方面支援企業加強技能人才培養。在激發企業積極性方面,支援企業牽頭打造產業、教學、評價銜接融通的技能生態鏈,舉辦職業學校和職業培訓機構,建設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技能實訓基地、產業學院等。在支援企業培養評價方面,大力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和“崗位需求+技能培訓+就業服務”的專案化顯性化培訓模式,支援企業數字人才培育。支援企業自主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評價,頒發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在提高企業技能人才待遇方面,指導企業將職業技能等級作為工資分配的重要參考,推動工資分配向關鍵崗位、生產一線和急需緊缺的技能人才傾斜。政府特殊津貼、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等評選和榮譽向企業一線高技能人才傾斜。在組織保障方面,透過企業職工教育經費、就業補助資金、失業保險基金、產業引導基金、職工個人付費等多種渠道強化資金投入。健全工作機制,凝聚工作合力,宣傳推廣企業技能人才培養的創新舉措和典型經驗。
02
山東:煙臺啟動高層次人才“春節禮遇季”系列活動
1月18日,煙臺市委人才辦、市人社局、市住建局、市文聯聯合市人才科創發展集團舉辦“樂在煙臺·別young新春”青年人才聯誼活動,邀請駐煙高校、重點企業等15家單位的150名新引進青年人才代表,透過人才政策解讀、高品質住宅推介、文藝節目和互動遊戲、品嚐煙臺特色美食等豐富的形式,助力他們更好地融入煙臺、紮根煙臺,為城市發展貢獻力量。1月下旬至3月底,煙臺市將為青年人才送上10個春節“大禮包”,進一步營造愛才、敬才、用才的濃厚氛圍。如“入住禮包”面向青年人才比較集聚的區市徵集一批高品質酒店或賓館、民宿等,每名符合條件的高層次人才可享受1晚免費住宿服務;“年貨禮包”面向煙臺中心城區徵集一批有一定規模和影響力的連鎖商超,推出“人才煙臺”年貨大禮包,面向人才提供購物折扣優惠;“人才聯誼”包括人才政策解讀、高品質住宅推介、文藝節目和互動遊戲、品嚐煙臺特色美食等豐富的聯誼活動;“健康禮包”面向全市博士及以上高層次人才贈送1500份“煙臺市民健康保”等。
03
湖北:武漢光谷計劃兩年引進100位全球拔尖人才
1月14日,中國光穀人才發展大會暨3551國際創業大賽頒獎典禮舉行。活動現場,光谷釋出“輕舟行·全球英才獵聘行動”,計劃兩年精準引進100位全球拔尖人才。光穀人才集團負責人介紹,每年將拿出2000萬元,對正在洽談、尚未入職的海外博士、博士後和研究員給予直接資金支援,最高可達36萬元。為最佳化人才創新創業環境,光穀人才集團還備好1億元光子基金扶持初創企業,5億元浦發銀行科技人才貸定向投放,5萬平方米未來創業空間專屬定製,開展32個工程式列職稱輔導,常態化舉辦人才沙龍,開設創新創業培訓營,推薦參評各級人才專案,幫助人才連結一切所需資源。光谷將聯合上市公司、“專精特新”企業、高校院所、重點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聚焦光電子資訊、生物醫藥、人工智慧、量子科技等優勢產業和未來產業所需,在科創供應鏈平臺上釋出各類引才需求,上線“輕舟行”服務平臺,發揮英國、新加坡、比利時、上海、北京、深圳、香港等7大光谷驛站引才效能,從申請、稽核到撥付,一站式辦理,隨到隨報、隨報隨享。
04
遼寧:大連金普新區出臺人才新政
近日,大連市金普新區召開人才大會,現場釋出三項新政:《金普新區推動新時代人才振興實施方案》《金普新區支援重點產業領域發展人才政策(試行)》《金普新區集聚年青人來連留連工作舉措》,推動金普新區人才工作破題開局啟新篇。其中,《金普新區支援重點產業領域發展人才政策(試行)》聚焦重點產業領域發展,構建人才政策矩陣。圍繞新區高階裝備製造、生物醫藥、電子資訊、精細化工、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等重點產業領域需求,瞄準新能源、新材料、數字經濟、人工智慧、低空經濟等新賽道,支援承擔科技重大專項及重點科技研發計劃專案企業、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瞪羚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等創新主體,進一步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
05
首部《旅遊人才藍皮書:中國旅遊人才研究報告(2024)》釋出
日前,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南京旅遊職業學院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北二外聯合釋出《旅遊人才藍皮書:中國旅遊人才研究報告》,以大量翔實調研資料為基礎,較為客觀、全面地呈現了當下國內旅遊教育人才供給側與旅遊企業人力資源發展需求側的狀況,並對旅遊教育人才的需求規模和人才質量規格要求進行科學預測和實證研究。藍皮書建議:一是對接現代旅遊產業發展,加強旅遊學科和旅遊人才研究;二是加強不同型別、層次的旅遊人才培養目標與培養路徑研究,不斷深化產教融合、科教融匯;三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加快解決旅遊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師資短板問題;四是積極開展“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境外辦學和國際教育服務,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旅遊教育品牌,推動中國旅遊教育資源“走出去”,實現旅遊教育強國建設。
來源 :《留學生》雜誌綜合中國網、湖北日報等
今日文章推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