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杭州又到了蘇堤春曉、柳浪聞鶯的旅遊季。
不同以往的是,今年的遊客不再只熱衷於西湖、良渚、大運河這些人文旅遊目的地,還熱衷於尋找科創旅遊目的地:
哪裡可以看到宇樹科技的機器人和雲深處的機器狗?
哪裡可以體驗低空飛行,或是參觀《黑神話·悟空》的遊戲開發現場?
都說杭州科技創新創業的氛圍特別好,哪裡才能有切身的體會?
除了外地遊客,杭州本地居民對科創文旅的熱情也在尋找各種方式釋放。“杭州六小龍”的強勢出圈,讓中小學開學後的機器狗“一狗難求”;“雲深處”的青少年研學參觀名額一放出來就秒光;以“科創領袖”為主題的浙大研學也大受歡迎……
當前,各個商學院、旅行社、青少年研學機構都在加速推進不同形式的“科創遊”專案,以滿足不同遊客的需求……
遺憾的是,雖然“六小龍”帶火了“科創遊”,但真正能滿足大眾需求的一站式科創文旅目的地,目前還沒有。
傳統的科技博物館、低碳博物館等儘管也融入了大量的前沿科技內容,但總體上以知識科普為主,在科創應用方面還有距離;
阿里巴巴、海康威視、吉利汽車、老闆電器等領袖型企業,雖然都有開發自己的工業旅遊專案,但聚焦細分行業、地理位置分散,大多數只接受商務參訪團和青少年研學團,普通散客沒有預約通道,遠道而來的遊客更是很難湊準時間;
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的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只在九月舉行5天;
幾個數字街區的主題活動雖然短期內吸引了大量熱度,但也沒有形成常態化運營;
而像夢想小鎮、雲棲小鎮這樣的科創產業小鎮,文旅的屬性總體還是較弱的。


社會整體認知的迭代為科創文旅創造了市場
從人工智慧的崛起,人形機器人的進步,到元宇宙、基因技術、低空飛行、腦機介面,科技前沿領域的最新成果正透過網路迅速提升著大眾對科技創新的整體認知。
當無人駕駛的蘿蔔快跑在城市街頭自動接單、DeepSeek寫出漂亮的文章、宇樹科技的機器人在春晚上扭起了大秧歌,在過去數十年裡,親歷過的科幻故事逐漸走入現實生活,又在消費升級和資訊平權中完成了物質和認知基礎建設的人們,自然而然地意識到科技創新在這個時代對國運、對經濟、對社會的重大意義。
無論是出於對科技創新的擁抱,對前沿技術的好奇,還是出於對被時代拋棄的恐慌,人們都不再滿足於被動接收資訊和知識,而是渴望走近科技創新的一線,透過互動、實踐,來感知科技與生活的深度聯結。
此時此刻,銀髮一族追求的“生命延續”,青少年亟須的“未來啟蒙”,中青年尋求的“創業靈感”……共同構成了科創文旅需求的基本盤。
而在數字經濟佔GDP的比重已近30%的杭州,“六小龍”帶來的大眾關注,“東方矽谷”的城市願景,“創業天堂”的實景呈現,似乎還沒有形成一個同時被本地居民和外地遊客所認可的,一站式、地標性、常態化的場域,一座城市的“科創硬實力”與“公眾感知度”在這個關鍵的點上形成了斷層。


科創型企業正主動選擇成為內容輸出的主體
流量為王的時代,無論是面向大眾的消費型科技企業,還是面向企業使用者的工業型科技企業,都渴望透過不斷輸出優質的企業內容來獲取關注、塑造品牌,以流量的槓桿和品牌的好感來撬動業務的拓展。
線上下,工業旅遊是龍頭企業早已摸索出的品牌深度傳播正規化。城市大腦數字城市技術展廳、吉利控股汽車智慧工廠、老闆電器的數字廚房科普館等等,都形成了成熟的運營模式;
在線上,科創型企業家更是長袖善舞,從新品研發的使用者共創,到個人IP形象的打造,再到盛大的新品釋出會現場,日常研發的小進展,乃至去兩會、上春晚和各種明星互動,不管是為了吸引使用者還是吸引資本,科創企業早已深諳流量獲取的精髓,習慣了在使用者面前露臉。
企業所期待的,永遠是更大更多的舞臺。
科創企業並不缺乏內容打造的能力與訴求,或者說先進的研究成果就是內容本身,然而這些前沿的成果,就像散落在各地的珍珠。可以想象,如果我們想要做一張“杭州科創研學地圖”,需要協調多少家企業和多少個主管部門,當專案終於成團,也許科技熱點早已換了好幾茬,花在路上的大把時間也足以將遊客的耐心消耗殆盡。


建一座科創文旅目的地,本身就是巨大的創新
一座具有國際水準的一站式、常態化、地標性科創文旅目的地,首先要解開以下幾個難題:
一是專案定位的問題。
科創和文旅雖然相通但又有很多不同之處,那麼“科創+文旅”的專案定位是科創前沿成果展示,還是未來生活體驗,沉浸式互動娛樂?是常態化的“數貿會”、科創主題的“展覽館”、大眾創新的交流場所、還是充滿未來科技的“迪士尼”?
儘管在全球範圍內,以科技創新、數字科技為主題的旅遊目的地並不少,但真正能拿來“抄作業”的,似乎並沒有,它本身就是一個充滿想象空間的大型文旅產品創新體。
二是“技術快迭代”的問題。
文旅是重資產的投入,講求的是穩態,而科創成果的迭代更新則是迅速的。如何將相對穩態的呈現方式和快速迭代的技術相結合,確保既有既定主題和內容以確保常態化運營和成本可控,又能讓遊客常看常新?對於常態化內容的設計和維護如何確保前沿性和趣味性?對於動態更新的部分,是靈活策展,企業競標還是賽事牽引?這個難題表面上指向的是專案的呈現形式,實際上考驗的是背後的運作機制。
三是組織協同模式的問題。
誰牽頭、誰出資、誰設計、誰建設、誰運營……涉及到經信、文旅、科技、教育等多個部門,以及地方文旅、社會機構和科創企業等多個主體,需要構建的是一個“技術-場景-人群-產業”的超級聯結器。
這當中的組織模式、協同模式的創新尤為關鍵。不同於其他文旅專案,想要不忘科創走近大眾的初心,不忘科創文旅塑造城市創新生態的目的,不忘前沿技術和現實應用的結合,確保內容常換常新,這裡少不了科創企業的主導作用。
透過政策吸引共創、收益反哺研發、使用者資料反饋等形式激發企業的積極性和能動性,確保良性競爭和更新,是能否成功的關鍵所在。
要同時解決產品創新、制度創新、模式創新的問題,一個科創文旅目的地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創新,一個城市文旅升級的“新答案”。
作為城市文旅的普通消費者,人們呼喚一個具有國際水準的科創文旅目的地,但似乎又不僅限於此。
一如免費開放的西湖,為城市增添的不僅是閒暇時光的好去處,更是城市的底蘊和魅力,是產業發展、招商引資、人才引進的軟實力,而一個具有國際化水準的科創文旅目的地,為城市增添的則是新的增長敘事,是一座有志於成為全球科技創新前沿之都的城市,表明的是實力、形象、態度和誠意。
/// END ///
No.6265 原創首發文章|作者 姍娜
作者簡介:和君諮詢合夥人。
開白名單 duanyu_H|投稿 tougao99999
歡迎點看【秦朔朋友圈影片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