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破100億,導演餃子能分多少錢?

作者:李東陽
來源:李東陽朋友圈
全文3051字,預計閱讀需5分鐘。
中國電影太需要這場勝利了。
2025開年第一個現象級產品,《哪吒:魔童鬧海》票房正式突破100億元。
不單持續重新整理了無數箇中國影史票房紀錄,還將榮耀播撒到了全世界,昨晚位列全球影史票房第17位、全球動畫電影票房第3位。
據貓眼專業版預測,《哪吒之魔童鬧海》總票房將超過160億元,屆時與其在同一佇列的是《阿凡達》、《復仇者聯盟4》等現象級電影。
如今在國外,《哪吒 2》同樣讓不少外國觀眾發自肺腑的拍手稱讚,甚至有外國網友已經開始喊話:迪士尼注意了!城裡新來了個小孩,名字叫哪吒!
哪吒的爆火,在藝術和文化角度已無需贅述,而從商業角度看,隱藏著怎樣的邏輯、未來的動畫電影走向如何是很多人好奇的地方。
還有個問題值得關注,在這場百億票房盛宴中,誰在“吃肉”,誰在“喝湯”,誰又偷偷把鍋端走了?
這樣一部註定名留影史的作品,值得說道的地方有很多!
百億票房盛宴,飽腹了誰?
中國電影市場很久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伴隨著一輪輪的輿論發酵,《哪吒 2》的商業價值還在無限放大。
過了100億,160億還會遠嗎?這些錢最終又會流入誰的口袋?
之前有人用AI預測《哪吒 2》票房達到100億時,導演餃子能分多少錢,最終AI給出了“導演餃子綜合收入預計會超過5億”的結論,令人咋舌。
首先咱們需要先分析電影出品方和發行方光線傳媒,這才是最大贏家。
在2024年,中國電影總票房425.02億元,同比下降22.60%;觀影總人次10.1億,較上年減少了接近3個億。
而且縱觀去年全年,只有春節檔水平線上,其他暑期、十一等熱門檔期均不及格,市場一度出現“中國電影倒退了”的呼喊。
所以不少公司採取了穩健型打法,減少了對電影的投資比例,其中就包括《哪吒 2》的主投主控方的光線傳媒。
即便如此,光線傳媒於2月5日釋出公告稱,截至2月4日24時,《哪吒 2》在中國大陸地區上映7天,累計票房收入(含服務費)約為 48.40 億元,公司來源於該影片的營業收入區間約為9.50億元至10.10億元。
要知道,光線傳媒2023年全年營收不過15.46億元,一部《哪吒 2》直接過大年。
據燈塔專業版預測,片方會拿走39.43%,除了光線傳媒,出品方還包括彩條屋、成都自在境界文化有限公司等,以及出品方兼製作方的餃子導演的可可豆公司。
圖源:燈塔專業版,2月14日
當然,影院還會拿走一半左右,這個是例行模式。
不過,看起來影院吃下了大頭,但細究起來其還是一肚子苦水,畢竟大火的電影可遇不可求,平時遇不到好電影,房租、裝置、水電、人工等固定支出常常讓影院收不抵支,只能靠著爆米花續日。
最後再來看看《哪吒 2》的靈魂人物導演餃子,通常導演會從片方淨利潤中分得 5%-10%。
不過餃子在成都可可豆動畫影視有限公司和成都自在境界文化傳媒據持有一半以上股份。假設這兩家公司在片方分賬中佔比較高,透過股權餃子獲得的收益可能在數億左右。
再結合電影衍生品銷售、網路版權等收入,最終導演餃子綜合收入預計會超過 5 億,甚至更多。
而且這僅僅只是以100億票房為基準,目前來看最終票房遠不止這麼多。
可以說,一個《哪吒 2》讓各方參與者們賺得盆滿缽滿。
謹防走丟,請注經財時新
一次動漫電影的完美商業示範
在肉眼可見的票房成績之外,《哪吒 2》攪動起的商業浪潮同樣值得關注。
得益於《哪吒 1》的成功,《哪吒 2》早在影片上映之前,眾多品牌就已經聞聲拍馬趕到。
在《哪吒2》的影片片尾名單中,直接露出的合作消費品牌便達12個,其中9個為衍生品合作。而在第一部上映時陸續宣佈合作的品牌僅有肯德基、農夫山泉、拉芳等6個消費品牌。
圖源:《哪吒之魔童降世》片尾截圖
其中蒙牛作為《哪吒 2》公佈的第一個品牌定製廣告企業,旗下多個產品線的產品都換上了紅色的哪吒限定包裝,渴望以此帶動產品銷量。
榮耀同樣把“包裝文化”貫徹到底,全國2000家門店化身陳塘關,風火輪元素與MagicOS 9.0深度融合,還推出了定製主題等線上內容。
除了品牌合作,影片的相關IP衍生品合作同樣是一大掘金地。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介紹過,熱衷於做盲盒生意的泡泡瑪特作為《哪吒2》的合作方,迎來了一輪爆發。
其推出的《哪吒之魔童鬧海》天生羈絆系列手辦,上架僅兩天便已售罄。在二手市場,隱藏款 “敖丙版哪吒”價格一路飆升。
最值得叫好的是,“哪吒”這一IP,在故事性和文化內涵等核心價值上站住了腳。
這一成績具備里程碑式意義,因為電影衍生產業是近幾年出現的新興業態,大的格局已經形成,但模式還需警惕細琢。
如今,越來越多的影視企業重視衍生產品的開發運營,網際網路企業與品牌商也加盟影視衍生產品的授權、設計、研發、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渴望加速推動電影衍生品市場規模擴大。
過去幾年裡,咱們已經見識到了這個市場的重要性,如2015 年電影《大聖歸來》推出的衍生品,首日銷售收入就突破過 1180 萬元,創造了國產電影衍生品單日銷售的歷史紀錄;《大魚海棠》、《捉妖記》等電影衍生品,同樣收穫滿滿。
但可惜的是,很多IP如曇花一現,難以在消費者心中留下持久的印象,原因是高質量的原創作品難以持續供給。
不過連續高分兩部哪吒還是讓不少電影人燃起了信心,可以說在當下這個電影市場環境中,太需要這場勝利了。
還有個提振信心的因素是,《哪吒 2》在海外替中國電影找回了場子。
一柄文化輸出利刃
踩著風火輪的哪吒,開始逐漸引起了西方媒體的關注和好奇。
BBC、《獨立報》、彭博社、《紐約時報》等媒體,都開闢專題報道,渴望窺探《哪吒 2》的成功秘訣。
在國外影片網站上,參與《哪吒 2》評分的老外們越來越多,在IMDb中評分已經來到了8.3分,相關論壇裡,有關電影的好與壞更是吵得不可開交。
不過講實話,能夠站在全世界的聚光燈下,接受眾人的評判就已經是成功的一大步了。
看了下來,目前主要的觀點一共有三類。
首先是針對《哪吒 2》的讚譽聲,社交媒體上不少老外直言,這是其看過的第一部中國電影。
但觀眾對於一部有誠意的電影的珍惜是共通的,有人誇讚哪吒畫面精緻,有人表示這是中國武俠電影又一神作,故事宏偉的同時還不輸娛樂性。
還有的觀眾絲毫不客氣,直言必須要在明年的奧斯卡動畫獎的名單中看到哪吒。
其次更多的人則是一副“沒看懂,但是大受震撼”的模樣。
這不難理解,畢竟中華文化支脈龐大,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門檻,只憑一部電影難以盡數講透。
但不少外國觀眾還是沒有吝嗇讚美聲,表示“節奏非常快,故事情節很豐富,很少有中國電影能夠讓我產生共鳴或感到參與而不尷尬”。
當然質疑聲什麼時候都不會少,有人認為《哪吒 2》的成功是吃了本土的紅利,與好萊塢等國際大片相比,缺乏國際視角。
甚至還有聲音認為小哪吒是被舉國宣傳的,背後的商業因素並不完全純粹。
這些是初入一塊新領域難免要遭受的質疑,但可喜的是,《哪吒2》開始讓越來越多外國觀眾關注到中國電影和中國文化,有了這扇窗,未來就可能是一道門。
提起中國電影在海外市場最廣為人知的元素,你會想到什麼?
成龍、李連杰、鞏俐……的確讓人驕傲,但缺乏新鮮血液,畢竟這不是個一成不變的時代,我們需要新的聲音來詮釋自己。
所以說,《哪吒 2》的出現是彌足珍貴的。
導演餃子此前接受採訪時表示,如果有《哪吒3》《哪吒4》,故事觀、世界觀會越來越龐大,進入故事的人物會越來越多,可能漸漸會推動到“封神大戰”。“但這個想起來我都有點怕怕,因為第二部我們已經沒給自己留餘地了,第三部確實是很難突破的。”
但這是一次良好的商業示範,期待之後有越來越多的“哪吒”站到臺前。
為了防止讀者朋友們走丟,
請大家關注我們的矩陣號經財時新
經濟學人小助手為好友,
加入微信群,建立更深度的閱讀連線。
▼ 經濟學人小助手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