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之戰:劉邦坐擁56萬大軍,為何被項羽的3萬人馬打得一敗塗地?

文 | 有廖曹興 · 主播 | 阿成

在烽火連天的秦末漢初,有這樣一場戰爭,它既是楚漢之間的第一次大戰,也是劉邦一生中最大的慘敗。
當時,56萬漢軍竟然在短短半日之內被3萬楚軍打得落花流水,劉邦更是險些喪命。
漢軍因此元氣大傷,幾乎喪失了逐鹿中原的能力。
而這場戰爭便是彭城之戰。
在兩軍的兵力懸殊高達近19倍的情況下,為何劉邦會輸得一敗塗地呢?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穿越歷史長河,走進這場令他折戟沉沙的戰爭。

發喪義帝,劉邦出師有名

公元前207年,49歲的劉邦率軍攻入了富庶的關中,推翻了秦王朝。
按照各路反秦諸侯的約定,先入關中者為王。劉邦佔得頭功,喜不自禁,夢想著在關中這塊王者之地稱王。
不料,統領諸侯聯軍的上將軍項羽入關後,徹底擊碎了他的美夢。
次年年初,年僅26歲的項羽仗著上將軍的身份和驚人的武力,開始按照自己的意願分封天下。
他先是自封為西楚霸王,然後分封了18位諸侯王。
為了打壓劉邦這個心腹大患,他竟不顧“先入關中者為王”的盟誓,強行封其為偏遠的巴蜀和漢中之地的漢王。
可想而知,劉邦對此極為不滿。
他氣得火冒三丈,想要與項羽決一死戰。但是冷靜下來後,自知不敵的他只好忍氣吞聲地接受現實。
於是,他開始一邊在巴蜀、漢中休養生息,一邊準備反攻項羽。
數月後,劉邦開始向關中進軍。
他一路所向披靡,迅速佔領了關中,勢力急劇膨脹。
項羽對此高度警惕,恨不得立即發兵關中,一舉消滅千里之外的劉邦。
可由於山東的齊國發生了叛亂,已經對西楚構成了直接威脅,項羽不得不親率大軍北伐齊國。
不料,齊國軍民頑強抵抗,使他深陷戰爭的泥潭。
於是,劉邦決定趁此良機不遺餘力地攻打項羽,要一吐以往的惡氣。
公元前205年三月,劉邦率幾十萬大軍渡過黃河,在洛陽一帶集結,準備大舉進攻西楚。
可問題是楚漢雙方並沒有公開撕破臉,該以什麼樣的藉口出師才能服眾呢?
隨即,有人提起了義帝被殺案。
義帝是誰呢?
他是楚懷王熊槐的孫子熊心,項梁起事後,擁立熊心為楚懷王,作為號召人民的反秦領袖。
熊心曾提議“先入關中者為王”,得到了天下諸侯的認同和尊重。
但秦朝滅亡後他就失去了利用價值,被項羽的人殺死在江南。
於是,劉邦決定以為義帝報仇之名征討項羽。
他立刻為義帝發喪,並在其靈位前赤膊袒胸,嚎啕大哭。
接著,他下令全軍身穿白色喪服,哀悼三日,並派使者通告諸侯:
“如今項羽殺害了天下人共同擁立的義帝,犯下了滔天大罪。
我要傾全國之力,聯合天下有良心的人士一同去討伐那個無道之人。”
此話一齣,便有5位諸侯王響應,並陸續率軍前來與劉邦會師,組成了一支總兵力高達56萬的聯軍。
看著千軍萬馬浩浩蕩蕩地前進著,劉邦激動萬分,覺得這次一定能擊敗天下霸主項羽。

樂極生悲,聯軍慘敗彭城

同年四月,聯軍一路勢如破竹,殺到了西楚的國都彭城。
彭城在哪裡呢?
它位於華北平原東南部,就是現在的徐州,四周一馬平川,無險可守,是個易攻難守的地方。
而且那時候楚軍主力都在齊國作戰,彭城裡只有一些老弱病殘。
結果顯而易見,聯軍輕而易舉地攻下了彭城。
但是,劉邦深知性格暴躁的項羽絕對會不顧一切地反撲,便馬上開始在彭城四周佈防。
由於齊國在彭城北面,劉邦就在項羽最有可能進攻的北面屯集重兵。
他計劃到時候先以部分軍隊拖住楚軍,再集中優勢兵力圍殲,即可大獲全勝。
安排妥當後,他巡視了一圈佈防,自認為萬無一失,只等項羽自投羅網。
此時的劉邦勝券在握,得意洋洋地認為大局已定,項羽必敗無疑,他將是真正的天下之主。
於是,他開始每天大擺筵席,慶祝勝利,並大肆掠奪彭城裡的財寶和美女。
人很容易被眼前的勝利衝昏頭腦,殊不知,勝利在望的時刻往往潛伏著最大的危險。
春風得意的劉邦,不僅忘記了拔山蓋世的項羽有著高超的軍事才能,更沒有預料到項羽的反擊會來得比雷霆更迅猛。
項羽得知彭城失陷後大發雷霆,因為彭城是楚軍糧草補給的中轉樞紐,失去彭城會讓楚軍陷入糧草不繼的困境,所以他必須在幾天之內擊敗人多勢眾的聯軍,收復彭城。
不過,這根本難不倒能征善戰的西楚霸王。
他讓手下的將領繼續在齊國作戰,自己則親率3萬精銳騎兵日夜兼程,回師彭城。
回到西楚後,他迅速摸清了彭城附近聯軍的佈防,然後巧妙地繞過了重兵把守的北面,悄悄地移動到防守聯軍較為薄弱的西面。
堵住了漢軍的退路後,項羽在破曉時分發動了突襲。
此刻正是聯軍士兵睡得最深的時候,而且他們的注意力幾乎全在北面,完全沒有料到敵人會從西面殺過來。
楚軍如同神兵天降,猝不及防的聯軍頓時陣腳大亂。
許多聯軍士卒畏懼項羽的虎威,驚慌失措地四散而逃。
城外的喊殺聲和驚呼聲旋即驚醒了醉生夢死的劉邦。
起初他試圖穩住陣腳,想靠兵力優勢反撲。
沒承想,楚軍騎兵左衝右突,將漢軍隊伍衝擊得七零八落。
到了中午,漢軍兵敗如山倒,爭先恐後地逃命。
劉邦自知大勢已去,只好爬上馬車,倉皇出逃。
可是,楚軍是騎兵,漢軍主要是步兵,彭城四周又都是平原,兩條腿的步兵怎麼能跑得過四條腿的戰馬呢?
於是,楚軍越殺越起勁,漢軍越逃越混亂。
幾十萬漢軍慌不擇路,許多都被淹死在彭城周圍的河流裡。
更糟的是,劉邦剛逃到彭城南邊的靈璧縣,就被楚軍團團包圍。
劫後餘生,漢王重整旗鼓
看著四下的敵軍步步緊逼,絕望的劉邦仰天長嘆,乞求蒼天救命。
或許是上天聽見了他的呼救,又或許是他命不該絕,只見一陣狂風突然從西北刮來。
頃刻間,飛沙走石,天昏地暗,楚軍將士被吹得人仰馬翻。
眼見天賜良機,他哪敢有半分遲疑,馬上屁滾尿流地衝出了重圍。
但是,楚軍仍然在後面緊追不捨,蓬頭垢面的劉邦幾次差點被追上。
幸好車伕夏侯嬰忠心耿耿,憑藉高超的駕車技術,才暫時甩掉了追兵。
為了徹底擺脫敵人的追擊,劉邦快馬加鞭,一路向西,逃往滎陽。
因為滎陽是當時的天下要衝,只要守住它,就還能和項羽分庭抗禮。
到了滎陽後,一連幾天劉邦都愁眉不展,想當初自己躊躇滿志地統帥56萬大軍,東征彭城,是何等的威風!
可為何彭城一戰,他兵多將廣卻被項羽的萬騎兵殺得潰不成軍呢?
如今幾十萬漢軍全軍覆沒,他兩手空空,拿什麼對抗項羽的騎兵呢?
劉邦反覆念著“騎兵”這兩個字,思慮再三,他認為彭城之戰慘敗的原因是:
其一,拿下彭城後自己掉以輕心,對項羽疏於防範;
其二,楚軍擁有大量精銳騎兵,漢軍則以步兵為主,騎兵很少。
而在開闊地帶的戰鬥中,騎兵來去如風,衝擊力極強,能夠很好地剋制步兵。
於是,劉邦立馬意識到:想要戰勝強大的項羽,就必須組建一支強悍的騎兵隊伍。
為此,他任命善於騎射的灌嬰為將軍,並且以秦朝投降過來的騎兵作為骨幹力量。
就這樣,漢軍的第一支騎兵軍團迅速誕生了。
一個月後,楚軍鐵騎逼近滎陽,試圖乘勝追擊,徹底打垮漢軍。
沒承想,勇猛的灌嬰不僅率領新生的漢軍騎兵主動出擊,還出其不意地重創了對方,使其被迫暫時撤退。
儘管這場戰鬥並沒有令楚軍主力受損,卻對劉邦有重大的意義。
首先,漢軍成功地阻止了楚軍向西推進,不僅止住了彭城潰敗的頹勢,更令漢軍信心大增。
其次,這使得戰線在滎陽一帶穩定了下來,從而令楚漢之爭進入了長達三年的相持階段。
最後,劉邦開始慢慢地鞏固後方,養精蓄銳,進而為取得楚漢戰爭的最終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彭城之戰中,軍事天才項羽以出人意料的突然襲擊,一舉擊潰了對手。
彭城之戰也成為中國戰爭史上極為罕見的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
但另一方面,劉邦雖然遭遇了起兵以來最大的慘敗,卻沒有一蹶不振,而是及時地總結戰敗的主要原因,並立馬調整了策略,從而止住了頹勢,併為最終扭轉局勢、贏得天下奠定了基礎。
可以說,一個人對待失敗的態度,就是他能抵達的高度。
願你我都能從劉邦的故事裡獲得啟示,走出獨屬自己的康莊大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