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自律的孩子

在育兒過程中,自律是一項極為重要的品質,它不僅關係到孩子的學習效率,還影響著他們未來的成長。自律的孩子往往擁有強烈的內在驅動力,他們更主動、更自覺,同時也更有責任感和自控力。
正如《自律的力量》一書中所指出的:自律不是目標,而是實現目標的工具,是可以訓練出來的。
一位母親與我探討了如何培養孩子自律的問題:她的兒子已經上四年級了,但並沒有按照她的期望發展。孩子放學回家後,總是急切地拿起手機,沉迷於遊戲或動畫,對於家庭作業總是需要她反覆提醒才勉強開始。她感到非常憂慮,想知道如何讓孩子學會自律。
李玫瑾教授,一位在教育學和心理學領域享有盛譽的專家,明確表示,孩子的自律並非與生俱來,而是透過父母遵循特定的教育原則來塑造的。

JOIN US

她提出了四個關鍵的教育原則,這些原則對於培養孩子的自律性至關重要。
接下來,我們將深入探討這些原則的具體細節,並結合實際生活中的例項,展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這些原則,以促進孩子自律能力的發展。
1
教育家葉芝曾強調:"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
首先,家長與孩子共同參與制定家庭日程安排是培養自律的關鍵一步。這份日程應詳細列出每天的學習與生活任務,確保目標具體且易於執行。透過這一過程,孩子能夠學習如何自我監督,而不是僅僅依賴父母的指導。例如,家長可以設定孩子每天閱讀一定頁數的書籍,學習一定數量的新詞彙,或完成一定數量的數學題目,並確保達到一定的準確率。這樣的日常安排有助於孩子明確目標,增強規劃和執行的能力。
2
心理學專家約翰·杜威曾指出:“最理想的教育是在孩子不自覺中進行的。”
父母應當激勵孩子獨立規劃自己的學習和休息時間。讓孩子自己決定任務的執行順序和休息的時機,可以增強他們對學習的主導感,認識到學習是自己的責任。例如,孩子可以自主選擇是先解決數學問題,然後休息一會兒,休息時可以選擇吃點水果或去洗手間。父母的過度干預和強制可能會讓孩子變得被動,甚至可能引發孩子的反抗情緒。真正能夠自律的孩子,往往是那些擁有選擇自由的孩子。
3
正如荀子所言:“身教勝於言傳。”
家長在孩子制定個人計劃時,也應該參與進來,並確保自己的計劃同樣具有高標準和效率。家長與孩子相互監督,這不僅營造了一個公平的環境,也讓孩子明白自己既享有權利,也承擔著責任。此外,家長的參與本身就是一種示範作用。如果家長能夠展現出自律和自控,生活工作有序,孩子自然會潛移默化地學習並模仿這些行為,將其視為行為準則。家長透過自身的行為來示範自律,這是給孩子最寶貴的禮物,影響其一生。
4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曾說:"教育的真正意義在於使人能夠自由地發展。" 
制定計劃後必須進行定期的回顧和總結。家長需要與孩子一起定期評估計劃的執行效果,識別哪些方面做得出色,哪些方面還有待提高。這種反思過程有助於孩子學習自我評估,從而持續增強自律能力。
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曾強調:“有一種品質,可以使一個人從碌碌無為的平庸之輩中脫穎而出。這個品質不是天質,不是教育,也不是智商,而是自律。”
總結來說,父母在培養孩子自律方面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他們需要認真學習並實踐李玫瑾教授提出的教育法則,透過陪伴和正確的引導來幫助孩子發展自律能力。自律的培養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需要家長和孩子共同努力,以及時間的積累。希望每位家長都能成為孩子自律成長道路上的指導者和夥伴。
讓我們一起培養有夢想的孩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