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子期
廣西政壇,發生巨震。
5月16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釋出訊息,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政府主席藍天立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中國新聞週刊梳理稱,藍天立是今年第4個落馬的正部級官員,也是繼山西省原省長金湘軍之後,第二個在任上被查的省級政府一把手。
5月20日,廣西自治區黨委書記陳剛主持召開涉重金屬環境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在會上,陳剛提到:
痛定思痛、痛下決心,以壯士斷腕勇氣徹底整改;
堅決不要以犧牲環境、損害老百姓生命健康為代價的GDP;
深挖嚴查涉重金屬環境汙染事件及背後的作風問題、腐敗問題……

圖源:廣西衛視
會上,各領導小組組長(均由省部級官員擔任)都輪流發言、表態。會議還首次提出,廣西正在開展非法採礦和涉重金屬汙染問題倒查十年專項行動。
是什麼原因,讓省級黨委一把手在公開場合做出如此嚴肅堅決的表態?
廣西宣佈對於非法採礦和涉重金屬汙染問題倒查十年,背後有什麼意味深長的訊號?

廣西“倒查十年”行動的背後,與當地持續多年的重金屬汙染問題,直接相關。
公開資訊顯示,廣西礦產資源種類多、儲量大,採礦、選礦、冶煉歷史悠久,是全國重點有色金屬產區之一。
比如位於廣西西北部的河池市,素有“中國有色金屬之鄉”的稱號。境內僅錫儲量就佔全國總儲量的三分之一,銦儲量名列世界第一,銻、鉛、鋅儲量位列全國第二。
然而在過去一段時間裡,隨著礦產資源的大規模開發,河池市環境問題也日益凸顯,特別是重金屬汙染問題簡直層出不窮。
據新華社《瞭望》週刊報道:
2001年6月,河池境內大環江河上游沿河30多家選礦企業的尾礦庫被暴雨洪水沖垮,多年堆積的廢礦渣直衝而下,將下游萬畝良田毀壞;
2008年10月,河池市金城江區東江鎮一家冶煉企業含砷廢水外溢造成汙染,450多人尿砷超標,其中4人輕度砷中毒;
2011年8月,“錫都”河池南丹縣車河鎮31名兒童被檢測出高鉛血癥,這些兒童大多居住在當地有色金屬冶煉企業附近;
2012年1月,河池市還發生了嚴重的龍江河鎘汙染事件,引發全國關注。事發河段鎘濃度一度超標80倍,汙染波及300公里河段,下游的柳州市甚至出現市民搶購瓶裝水的現象。
河池的重金屬汙染問題,在廣西並非孤例。據澎湃新聞2014年報道,廣西崇左市大新縣的鉛鋅礦區附近村莊存在重金屬汙染問題:礦區排汙渠的廢水漫灌耕地,令稻穀含鎘超標11.3倍。當地部分村民深受鎘汙染引發的骨痛症困擾,手腳骨骼彎曲、變形。

圖片來源:澎湃新聞
近年來,雖然廣西在持續推動重金屬汙染問題的整改,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短板。
2021年,中央第七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對廣西開展第二輪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指出廣西部分割槽域尾礦庫、廢棄礦山、歷史遺留廢渣等汙染治理不到位,周邊環境風險依然存在。
今年5月10-11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親自帶隊,赴廣西河池市、百色市、崇左市調研重金屬汙染防治工作。在新聞通稿中提到:
部分歷史遺留礦區生態環境尚未得到有效修復,重金屬環境安全隱患不容忽視。
而廣西此次由“一把手”親自掛帥,成立專項工作組部署“倒查十年專項行動”,意味著廣西當地的重金屬汙染治理工作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場風暴,正在掀起。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廣西特別強調,要“深挖嚴查涉重金屬環境汙染事件及背後的作風問題、腐敗問題, 重點查處官商勾結、官員腐敗、企業嚴重違法等問題,形成強大震懾力。”
在這個背景下,廣西自治區政府主席藍天立的落馬就顯得耐人尋味。

資料圖
公開履歷顯示,藍天立,壯族,1962年10月生,廣西河池人。他長期在廣西工作,歷任自治區科技廳廳長、河池市市長、河池市委書記,自治區政府副主席,自治區黨委常委、政府副主席。
2018年,藍天立任自治區政協主席、黨組書記,躋身正部級,2020年10月任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政府代主席,2021年1月當選自治區政府主席直至任上落馬。
2012年,藍天立當年調離河池市升任自治區政府副主席不久,河池市就發生了龍江河鎘汙染事件。
在當年全國兩會上,作為自治區政府副主席,藍天立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從調查結果來看,龍江河鎘汙染直接原因是由於企業違法違規排放造成,綜合來看,原因是多方面的,政府監管上也存在著問題。
而在官宣被查的前幾天,藍天立還曾深入河池、百色、崇左三市調研,督導檢查生態環境保護問題整改工作。
在部署“倒查十年專項行動”工作會上,廣西自治區黨委書記陳剛提到,要堅決廓清三種錯誤認識:
錯誤認為我區涉重金屬汙染不是什麼大問題;
錯誤認為涉重金屬汙染問題是我們這個階段該發生的問題,很難解決、很難根治;
錯誤認為嚴肅查處涉重金屬汙染問題可能會得罪人、“拔出蘿蔔帶出泥”,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這說明,此次不僅僅是一次生態環境的治理行動,更是對廣西幹部系統的一次全方位“體檢”。

為什麼在當下,非法採礦與涉重金屬汙染問題變得更加重要?
大國博弈的背景下,有色金屬礦產,已經不僅僅是經濟執行的原材料,更是重要的國家戰略資產。特別是中國佔優勢的幾類稀有金屬,堪稱工業的“維生素”,有著極為關鍵的用途:
銦,堪稱比黃金還貴的稀有金屬,自然界的儲量極少。銦是生產ITO靶材的關鍵原材料,廣泛用於生產液晶顯示屏和平板螢幕,在半導體行業也有廣泛用途;
銻,被稱為“工業味精”,廣泛運用於生產各種阻燃材料、合金、玻璃、半導體元件、醫藥化工及國防軍工等領域,而且絕大多數被用於阻燃劑的銻無法回收, 是典型的不可再生資源。
鎢,不僅在航天、船舶等領域廣泛運用,還是硬質合金、穿甲彈、火箭發動機噴嘴等構件的核心材料,如果沒有中國的鎢礦供應,老美的F-35也許會成一團廢鐵;
……
這些稀有金屬不僅儲量少,而且往往只和鉛、鋅、錫等礦產共生,單獨開採的成本堪稱天價,而且開採過程中往往還伴隨著環境汙染問題。
因此,很多歐美國家對本國的稀有金屬資源都不開採,只進口。
2018年,美國將銻列入 35 種關鍵礦產清單,對銻資源只進行勘探而不開採,反而從中國大量進口銻資源。
而近年來,國家對於戰略性礦產的重視,正在逐年升溫:
2016年,國務院批准釋出《全國礦產資源規劃(2016年~2020年)》,鎢、錫、銻、稀土等優勢礦產位列24種戰略性礦產名錄中;
2024年,《稀土管理條例》正式出臺,明確稀土資源屬於國家所有,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佔或者破壞稀土資源;
今年2月,商務部、海關總署4日聯合釋出公告,決定對鎢、碲、鉍、鉬、銦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
4月4日,在美國宣佈“對等關稅”後,中方對釤、釓、鋱、鏑、鎦、鈧、釔等7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
……

一邊用著中國人辛苦勞作生產的資源,一邊又在晶片等領域對中國濫施制裁,算盤打得啪啪響,我們還能忍多久?
在全球化面臨不確定、各國都在強調供應鏈的安全性的當下,把好中國資源的命門,杜絕因違法開採造成的汙染和浪費顯得尤為重要。這不只是為了環保,更是國之大計。
把戰略資源的開發,牢牢攥在自己手中。

2025年風高浪急,世界格局鉅變,面對關稅、脫鉤,普通人如何守護自己的錢袋子?若你有這個困惑,一定要看智谷趨勢內部研判,每週為您解讀國際、宏觀、政策、樓市、商業等重要動向。全年48期,助你看清趨勢,直達財富的本質訊號。原價299/年,透過本文訂閱,智谷老讀者福利價199元/年,還加贈一年12場閉門直播!
限時開放30個名額
299元立減100元
三天後視窗關閉

付款後停頓3秒,新增您的專屬通訊官
參考資料:
1.介面新聞:藍天立被查後,廣西瞄準涉重金屬汙染及背後腐敗倒查十年
2.《瞭望》新聞週刊 廣西河池“有色金屬之鄉”的汙染
3.政知見 倒查十年!陳剛要求嚴肅追責,6位省部級任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