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湖南耒水鉈汙染源為“易被忽視”的水泥廠?

3月16日,永興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釋出了關於啟動突發環境事件Ⅳ級應急響應的通知。
作者 | 李強
編輯|從玉華
近日,湖南耒水郴州-耒陽跨市斷面出現“鉈濃度異常”,引起社會關注。
“經核實,確定汙染源為位於郴州市甦仙區的某水泥生產企業。”3月25日凌晨,湖南省生態環境廳釋出情況通報稱,本次鉈濃度異常的主要原因是,某水泥生產企業近日拆除舊生產線的窯爐時,窯爐內含鉈灰塵被雨水沖刷後,經雨水排放口流入外環境水體導致。
這與長期從事汙染防治的專家謝曉華瞭解到的情況基本一致。3月24日下午,謝曉華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本次汙染源為當地一家水泥企業,而水泥企業並非公眾印象中常見的涉鉈企業。
水泥窯中的鉈從哪裡來?
據央視新聞3月25日報道,確定本次鉈汙染源為郴州市甦仙區良田水泥廠。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查詢到,該水泥廠位於郴州市甦仙區良田鎮麥田村三組,始建於1987年。據當地媒體報道,良田水泥廠是如今湖南良田水泥有限公司的前身。2022年,良田水泥被華潤水泥收購。據媒體報道,涉事水泥生產企業已停產。
謝曉華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公眾熟知的涉鉈企業多是搞有色金屬生產的,水泥企業很容易被忽視。
“一般的水泥廠,它的原料中鉈元素含量並不高,不足以對外界產生影響。”生態環境部工業廢水汙染控制工程技術中心研究員彭應登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但郴州是“有色金屬之鄉”,當地水泥企業生產中所用的原料裡,鉈元素的含量往往也相對較高。
彭應登告訴記者,特別是近年來,一些水泥廠協同處置含重金屬的工業固廢和危廢,水泥窯爐殘灰中的鉈鹽含量就會很高。“這是固危廢無害化處理的一種新興手段。”
“有些礦業企業的固體廢物就含有鉈這種伴生元素。”謝曉華也告訴記者,在湖南地區,由於礦山開採,造成廢棄礦石數量大,有時也需利用水泥窯進行協同處置,廢棄礦石中也可能含有鉈元素。
記者查詢到,湖南省生態環境廳辦公室2022年12月31日印發的《湖南省強化危險廢物監管和利用處置能力改革實施方案》中提到,“適度發展水泥窯協同處理危險廢物”。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發現,在郴州市境內,至少有6家水泥生產企業開展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利用活動,其中便包括湖南良田水泥有限公司,該公司能夠利用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生產水泥。
至於窯爐內為何會留存鉈元素?彭應登告訴記者,在水泥生產過程中,原料中的鉈組分會在高溫煅燒過程中,其他成分結合形成水溶性的鉈鹽,鉈鹽會在爐窯裡累積,殘存在爐窯底部和周邊。“如果不進入水的話,(鉈)一般都不會釋放。”
湖南省生態環境廳釋出的情況通報中提的,本次鉈濃度異常的主要原因是,雨水沖刷水泥窯爐內含鉈灰塵,經雨水排放口流入外環境水體。
記者查詢到,2025年3月以來,湖南郴州、衡陽陰雨不斷,在3月13日、14日出現短時強降水天氣,當地不少縣市釋出“暴雨藍色/橙色預警”。
大河灘斷面鉈濃度為0.13微克/升,經監測,沿線飲用水安全
本次湖南耒水大河灘斷面出現“鉈濃度異常”,始於3月16日。
3月16日,湖南省郴州市永興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釋出了關於啟動突發環境事件Ⅳ級應急響應的通知。該通知提到:3月16日20時,耒水郴州-衡陽跨市斷面大河灘地表水(以下簡稱:大河灘斷面)資料顯示鉈濃度異常,造成跨市汙染,威脅下游飲水安全。
而後,郴州、衡陽上下游聯動處置,生態環境部環境應急與事故調查中心、湖南省生態環境廳均派專家前往當地指導處置。
據媒體報道,事件發生後,郴州市、耒陽市組織對耒水全流域進行取樣監測,溯源排查100餘家企業。公開資料顯示,耒水是長江支流湘江的最長支流,自南向北而流,幹流全長453公里。
謝曉華告訴記者,溯源排查工作一般要沿著出現異常的斷面,往上游進行加密佈點取樣和檢測,而後根據汙染物的濃度變化趨勢、組成特徵等,一點點縮小排查範圍,尋找大致位置和企業類別。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注意到,從汙染源所在的良田鎮,往下游約100公里,抵達監測到鉈濃度異常的大河灘斷面,其間河流穿過永興縣城,而後流經耒陽市城區,在珠暉區匯入湘江。
根據3月25日的情況通報,大河灘斷面的鉈濃度為0.13微克/升。
“這個(濃度)是比較低的,我們飲用水的標準是0.1微克/升,0.13微克/升說明它這個超的並不多。”彭應登告訴記者,但考慮到大河灘斷面與上游汙染源的距離,以及河水的稀釋淨化作用,汙染源的源泉處鉈濃度並不小。
湖南省生態環境廳3月25日情況通報中提到:近日,當地對涉事企業下游受影響的河段,實行控源截流、投放除鉈劑治理等。
“這個除鉈劑是比較有效的,”謝曉華表示,“考慮河流自身也有一定的容量和自淨能力,因此異常狀況目前仍是可控的。”“最好是透過監測來核實(飲用水源是否受到汙染)”。
3月23日,耒水流域水質異常郴州市應急指揮部發布情況通報稱,“經監測,沿線飲用水安全。”
3月25日,湖南省生態環境廳釋出的情況通報中稱,監測資料顯示,自3月16日以來,事發地下游各水廠出水鉈濃度均在《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限值0.1微克/升以內,供水安全未受到影響。
“耒水流域鉈濃度異常事件主要影響耒陽市多個自來水廠的取水。”湖南省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二級研究員、首席專家彭克儉在接受湖南日報採訪時表示,目前,耒陽市的自來水廠在現有處理工藝的基礎上,透過提質改造和深度處理,保障水廠出水穩定達標。
水泥廠給我們提了一個醒
據媒體報道,2020年11月,湘江流域曾因相關企業非法傾倒高濃度廢水,出現鉈濃度異常,湖南省於當年年底開展針對鉈濃度異常的專項整治工作。
2021年4月6日至5月6日,中央環保督察組進駐湖南後發現,湖南省涉鉈企業多,涉鉈尾礦庫、廢棄礦山多,多次發生鉈汙染事件。2023年初,湖南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在新聞釋出會上提到,湘江流域重點斷面和支流平均鉈濃度持續降低,較2020年下降了50%。
“以前,我們更關注冶煉中的廢水,可能到河道里去。”彭應登告訴記者,其實,一些水泥廠、工業園區的汙水處理廠,也可能有鉈廢水產生,但在常規的監管中,它們不是直接的涉鉈企業,而是間接涉鉈,常常容易疏漏。
謝曉華向記者提到,如果一些固體廢物在水泥廠堆存時,管控不到位,比如出現無遮擋無遮蓋,易發生氧化還原反應,遭遇雨水沖刷時,固廢中的重金屬的汙染物也會淋溶出來。
在謝曉華看來,當地針對這一次耒水鉈濃度異常的處置,做得較為到位,但透過這件事,仍要總結一些監管上的經驗。
謝曉華告訴記者,多年來,湖南省一直在不斷加強涉鉈企業的監管,從源頭防控等多方面提了許多要求,但仍有一些歷史遺留的汙染不太好管控,會緩慢地向環境中不斷釋放汙染物,“比如山上廢棄很久的礦,有廢渣、廢液殘留”。
“有哪些是容易忽視的、沒有到位的,這種就要加強監管。”謝曉華告訴記者。
(應受訪者要求,謝曉華為化名)
– END –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出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