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娛又出了新樂子。
一部名為《麒麟送子天降喜福》的短劇,火了。
但不是因為好看,而是因情節過於逆天——
劇中女主1胎誕下99子,裹在紅色襁褓裡的嬰兒像肥牛卷一樣被層層疊起。

網友們紛紛表示無語,無情吐槽:
「短劇已經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不知天地為何物了」
「一個敢拍,一個敢演,一個敢看」
「降智到這種程度不該被封嗎」



面對鋪天蓋地的罵聲,主創都迫不及待割席、甩鍋。
演員說,是經紀人幫自己接的活,他沒看劇本。
導演說,他也覺得離譜,他只是按編劇寫的拍。
之後很快,此劇被平臺下架處理。


但眾所周知,要論短劇,癲的可不只這一部兩部。
今天我們不如聊點輕鬆的。
盤一盤,那些離譜至極的短劇。
一起聊聊,到底為什麼要拍成這樣?

多看幾部短劇就會知道。
短劇的世界裡,沒有最離譜,只有更離譜。
有的劇設定離譜。
《痔瘡姑娘》的女主,是現代版灰姑娘(患痔瘡版)。
她長期受繼母和繼妹虐待,身患痔瘡還被逼吃辣椒。

但後來因為霸總一巴掌打掉了女主的痔瘡。
女主的痔瘡又讓失憶的霸總滑倒後,恢復了記憶。
兩人也因此結緣,陷入愛河,擺脫了苦難日子,過上了「痔愛人生」。


相較之下,傳統霸總劇都變得清新樸素了起來。
《保潔老媽無極歸來》中,27歲總裁,愛上45歲保潔阿姨。
總裁帶著保潔阿姨見父母。
這才發現,保潔阿姨和總裁的父母是同班同學。

但他們都有所不知,保潔阿姨的真實身份其實是頂級富豪。
一個電話,3分鐘時間,就能讓一個豪門破產的那種。
做保潔只是因為厭倦了榮華富貴,想體驗平民生活。

行吧。

有的劇情節癲狂,邏輯節奏讓人猝不及防。
《高考逆襲,我反手揭秘真相》裡,女孩意外發現自己的青梅竹馬偷高考試卷。
她難以置信,「這不是我認識的那個正直的男孩!」
結果,您猜怎麼著?
還真就不是。
原來十幾年來的青梅竹馬早不知何時被掉包了……
「陪伴了我十幾年的青梅竹馬,居然在某一天,被人頂替了身份。」

還有《萬千星辰入我懷》,劇名這麼瑪麗蘇,情節居然是這個畫風——
霸總面對女主,一時難耐生理衝動,二話不說就脫女主的褲子。
沒想到,脫下女主的外褲後,裡面卻還有棉褲、秋褲、毛褲、打底褲……
脫了半天也沒脫完。
總裁累得大汗淋漓,兩腿一軟,癱坐在地,只能咬牙切齒說出一句:
「你穿這麼多褲子幹什麼?!」
有夠抽象的。


鏡頭語言也毫不手軟,堪稱歹毒美學。
女子被車撞飛,下一秒直接彈到了男主床上。
不光沒骨折,還一見鍾情了。

還有一部,女主從大別墅二層摔下。
結果就這麼巧,卡在了大吊燈上。
飛奔過去救人的男主,意外得到一個蜘蛛俠同款倒掛吻。


以及各種浮誇的運鏡、剪輯。
短劇最熱衷的扇巴掌戲,幾個人像打麻將一樣輪流來,這邊扇完巴掌,那邊捂臉。
之後再互換角色,來回反覆。
估計剪輯師都快剪吐了吧。

還有霸總開車門,做作得要死,三秒鐘內狂切八個鏡頭。
還莫名其妙邪魅一笑,愣是沒發現車裡躺著自己病危的老母親。

最迷的還有捉姦戲,一個開門的鏡頭就來來回回切景別。
足足拍了8秒門還沒開啟。


怎麼會癲成這樣?
原因也一目瞭然,短劇現在太捲了!
而且眾所周知,短劇被投放在各大短影片平臺,其競爭對手就不只是其他短劇。
還要和各種搞笑影片、明星八卦和吃播、賣慘直播等搶奪大眾本就稀少的注意力。
想要活下來,就必須在短時間內抓住人們的眼球。

最早一批短劇靠的是簡單粗暴的情緒刺激。
劇情短、節奏快、有爽點,就不缺觀眾。

但當所有短劇都這麼拍後。
復仇、豪門、虐戀這些排列組合的套路很快也失效了。
動輒億萬富翁、白月光救場,重生歸來成千金。
觀眾審美疲勞了,內容方也難免開始焦慮。


為了「破圈」,創作者無所不用其極。
有的模仿爆款影視作品,蹭輿論熱度。
像《苦盡甘來遇見你》《再見愛人》,還有中專生闖進全球數學競賽的新聞,都第一時間推出短劇版。
甚至名字都不改。

更有一部分創作者,就在獵奇程度上登峰造極。
劇情、人設、鏡頭都越來越劍走偏鋒。
就像什麼痔瘡情緣,1胎99子等瘋癲至極的情節。
觀眾覺得奇葩,但又難忍好奇心開啟。
順道和朋友、網友吐槽,都無形中增添熱度。


越來越多短劇因為太過離譜爆火後,就會有其他創作者效仿這條路子,演員也傾向於接這種反人類的劇本。
像《痔瘡姑娘》等癲劇,被不止一個團隊拍了不止一個版本。
《麒麟送子,天降喜福》男主的經紀人看過劇本後就告訴男主「這劇一定會火」,最後播放量也確實可觀 。

當然,客觀說,不是所有短劇都這麼沒底線。
也有不少爆火的高口碑短劇,是以製作精良、感情細膩出圈的。
《家裡家外》《今人不見古時玥》等短劇,情節都沒有太大槽點,還被很多人誇誠意之作。



主要因為這些劇往往出自規模較大的影視公司,還有官方背書,能請到知名明星。
製作週期更長,投入更高,就無需靠「癲」博眼球。


但可想而知,更多小製作團隊沒錢、沒資源,拼不過製作和卡司。
就只能靠各種非常規手段引爆注意力,絞盡腦汁從中分一杯羹。

可見,愈發沒有底線的情節背後,不是創作者無腦。
而是同質化嚴重,創作難以突圍市場的行業困境所致。
尤其當前,短劇行業過了紅利期後,市場競爭愈發激烈。
平臺又以點選率作為主要激勵準則,內容自然就朝著更極端、吸睛的方向卷。
而當越來越多劇靠離譜劇情出圈,必然引發更嚴苛的監管管理。
隨著《麒麟送子》等上千部微短劇陸續被下架。
可想而知,後續針對短劇的審查也會相應收緊,創作者的自我審查估計也會成為新常態。

回想最早短劇的火,其實和「稽核真空」的寬鬆創作環境不無關係。
國產劇裡缺失的性張力,短劇裡統統都有。
國產劇拍不了的靈異、玄學、穿越題材,短劇也玩得開。
但隨著這個空白期迅速縮短,內容邊界也不斷被收緊。


那短劇之後又要怎麼發展?
或許可以借鑑國產劇的發展路徑。
因為回想2010年到2020年間,很長一段時間,內娛國產劇也是以「雷人」出圈。
各種離譜的爛劇名場面,想必大家還有印象。
像是手撕鬼子的抗日神劇;

一跌倒就會吻上的偶像劇;

智商全程下線的犯罪劇。

很多離譜程度,不亞於今天的短劇。


當年國產劇「天雷滾滾」,主要是工業缺位,市場不成熟的結果。
彼時,國產劇只要能賣出版權,便能收穫可觀的收益,
而電視臺最為看重的是收視率。
受此影響,製片方與投資方會直接介入劇本創作,盲目追逐熱門題材,大量運用公式化情節,以此滿足低成本、快產出、高話題度的需求。
2015年,阿里影業的副總徐遠翔曾發表過一段演講,表示將不再請專業編劇,而是請各種寫手寫故事,實現打造IP的目的。
一切為收視率服務,以吸睛為目的,就造成了劇本整體質量的下滑。

是不是很熟悉?
本質和短劇一樣,都是流量裹挾下的低智高情緒內容。
質量讓位於節奏,邏輯讓位於情緒。
創作者想滿足的不是觀眾的審美,而是演算法的偏好,只是短劇更為極端。
但好在後來,國產劇也慢慢進化了。
隨著市場發展和觀眾審美的提高,各大影視平臺崛起後對內容的重視,以及相關政策引導,共同作用下導致大量雷劇被自然淘汰掉,倒逼出不少精品劇。

所以同樣,短劇如果想繼續發展,也勢必要走向更規範、更專業的方向。
創作者不能再依賴爛俗和快感博取一時的關注,還是要追求更紮實的質量和口碑,平臺推流模式也得做出相應調整。
固然,短劇有自己的特殊性。
一開始就走的是短、平、快的短影片邏輯,受眾市場相對下沉,使用場景也存在差異,註定很難復刻國劇的突圍路徑。
但也不是沒可能,因為不管什麼形式的內容創作,都得落在情節、人物和主題的三元素上。
這幾年沉澱下來的諸多高口碑短劇已經驗證了這一點。

像近期熱度第一的日劇《殺手伽菜子的幸福生活》也是短劇拍法,故事簡單粗暴,情緒分分鐘上頭。
卻並不粗製濫造,反而精準捕捉了時代情緒,照樣很受歡迎。

說來說去,國產短劇之後到底會不會也走出一條精品道路?
魚叔很難說。
畢竟,國產長劇也還在摸爬滾打的路上。
但可以肯定的是,那些低質粗糙、內容雷同、情節癲狂的劇,註定會被淘汰出局。

全文完。
如果覺得還不錯,就隨手點個「贊」和「推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