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盤點20+主流短劇平臺,誰會成為下一個紅果?

⭐️星標一下新榜,及時瞭解關於新媒體的一切

短劇下半場,一場終極亂戰即將打響。
在國內,據QuestMobile統計,截至2025年3月,紅果月活使用者超1.73億,與老牌長影片平臺優酷僅相差1200萬。在海外,據“短劇自習室”統計,目前海外的短劇應用約400個,覆蓋了全球170+個國家和地區。

點眾科技董事長陳瑞卿在最近的公開演講中預測,未來10年全球短劇市場規模有望突破500億美金,其中中國150億美金,海外350億-360億美金。
已經被證明商業價值的短劇也引得各大平臺競相佈局,從抖快紅B等社媒平臺,到愛優騰芒等長影片平臺,再到淘拼京等電商平臺,都相繼拿資源、給流量,希望能搶下一塊短劇市場的蛋糕。
短劇發展到今天,都有哪些平臺在佈局?當下戰況如何?本文梳理了國內外20+主流短劇平臺,希望能從平臺角度,釐清當下的短劇行業現狀。

抖快領跑,B紅試水,
微信穩坐釣魚臺

從2020年的《這個男主有點冷》到2022年的《長公主在上》,作為最早佈局短劇的平臺,快手幾乎承包了行業早期絕大部分的爆款短劇,也塑造了外界對於短劇的初始印象。截至2023年底,快手短劇平均日活使用者達2.7億,每日觀看10集以上的重度使用者數為9400萬。

抖音短劇的起步稍晚,直到2022年4月才推出“新番計劃”和“千萬爆款劇樂部計劃”,正式入局短劇業務,並在之後先後推出“劇有引力計劃”和“辰星計劃”,透過給資源、放流量的方式,吸引短劇人才,培育短劇生態。

但在行業早期,短劇行業最有商業價值的並不是快手、抖音的達人短劇,而是由資訊流廣告發展而來、大多改編自網文的小程式短劇。以小程式為載體,靠投流觸達使用者,最後吸引使用者為爽劇付費,成為小程式短劇的核心玩法。
流量是小程式短劇的核心,月活10億的微信則成為小程式短劇的主陣地。雖然微信從未親自下場做短劇,但在行業早期,將使用者從抖音、快手、百度等渠道引流到微信小程式,最終完成變現,幾乎是行業的主流玩法。據《科創板日報》報道,2023年底,微信小程式佔據了短劇播出渠道的80%份額。
市場培育階段結束後,市場份額的爭奪成為主流,各大平臺紛紛開始跑馬圈地。
2023年12月,快手上線獨立短劇App喜番。2024年起,快手停止第三方微短劇小程式商業投放。截至目前,快手星芒短劇已經構建起創作者數量超10萬、日均DAU達3億、播放量破億作品達326部的內容生態。
商業化方面,快手也跑通了IAA、IAP、IAA+IAP混合以及付費短劇會員等多種商業模式。快手公佈的資料顯示,2024年Q4快手短劇使用者日均消費時長達21分鐘,單日消耗峰值突破3000萬元。
抖音方面,2023年5月,抖音旗下的番茄小說推出獨立短劇App紅果。2023年12月,抖音宣佈禁止短劇分銷和代投。除此之外,抖音還加強了對行業人才的拉攏,比如在2024年1月,宣佈與周星馳達成獨家精品微短劇合作,聯合開發運營“九五二七劇場”。
值得注意的是,得益於龐大的流量和強大的運營能力,抖音很快就實現了短劇市場份額上的領先。據DataEye統計,2024年上半年,巨量引擎成為短劇投放消耗第一大平臺,佔比73%,騰訊廣告佔比17%,快手佔比8%。

小程式方面,QuestMobile資料顯示,截至2024年9月,抖音短劇小程式整體月活躍使用者規模逼近2億。2025年3月,抖音旗下短劇類抖音小程式“金枝看劇”的月活數高達2238萬。

此外,抖音還較早探索了端原生模式,方便短劇從業者以抖音賬號為陣地完成IAA、IAP等商業模式變現,同時累計內容資產。
微信方面,2024年微信開始透過上線短劇專區,在公眾號、影片號上線短劇CPS等方式,逐步向短劇開放更多平臺流量,夯實自己在短劇行業的渠道優勢。
整體來看,最早佈局的快手似乎進入了戰略收縮期,今年快手財報上有關短劇的內容只有寥寥幾句;抖音則後來居上,以紅果為先鋒,準備在短劇行業“一統江山”;至於微信,雖然始終未親自下場,但也成為了騰訊影片、閱文集團等兄弟單位的流量彈藥庫。
相比抖快微的你來我往,B站和小紅書顯得“低調”許多。
雖然早在2017年,B站就上線了系列短劇《不思異》,但平臺對短劇整體投入力度有限。直到2024年,B站開始嘗試充電短劇形式。今年3月,B站首次釋出專門面對短劇的“曦光計劃”——今年B站將以聯合出品的模式向單專案開放10萬至300萬元資金扶持,優質專案投入上不封頂。

目前B站短劇主要有充電短劇、自制短劇、投流短劇三大業務板塊。B站短劇負責人文與非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到:“對B站來說,精品短劇內容一定要在劇情、臺詞、視覺、動作等某一方面具有鮮明特色。”
據此推測,相比搶佔更多市場份額,B站短劇的自我定位或許是產出更多小而美的精品短劇,成為短劇行業的口碑擔當。
與B站類似的還有小紅書。
在短劇發展最迅猛的幾年,小紅書一直沒有在短劇上有太多動作,反倒因為獨特的社群氛圍,成為使用者討論短劇演員、從業者爆料行業內幕的重要陣地。
直到2024年6月,小紅書才釋出“薯地劇光燈計劃”,正式入局短劇,並在今年1月正式上線短劇頻道。

據觀察,小紅書上的短劇多為劇場號上傳,可免費觀看。未來小紅書短劇會走付費模式還是免費模式,開放模式還是閉環模式,目前仍未可知。
值得期待的是,小紅書使用者以一二線城市女性為主,這也是當下發展頗為迅猛的女頻短劇的核心受眾。兩者之間能否碰撞出一些火花,決定了小紅書短劇能否開個好頭。
值得注意的是,社媒平臺之外,搜尋平臺百度、國企背景的咪咕,以及知乎、喜馬拉雅等內容平臺也加入到了這場短劇大戰中。
最高調的當屬百度。
4月18日,百度高調啟動“百度短劇首發聯盟”,計劃今年投入超億級現金預算和超百億級流量資源。百度對外宣稱:2024年百度上線了3.1萬部短劇,短劇DAU達到了4000萬,消費時長同比激增3.8倍,短劇已經成為百度App的第一大影片品類。

事實上,百度同樣早早佈局了短劇業務,百家號於2021年1月就發起了微短劇孵化計劃“破殼計劃”,但直到百度創始人李彥宏在年度會議上提出“百度和短劇挺合適”,百度才開始正式整合資源,大做短劇。
但或許是受限於搜尋場景和短劇觀看的匹配度不足,以及在優質、獨家內容上的缺乏,再加上資源分散在了好看影片、百度影片等多個百度系渠道,百度短劇始終未能成為短劇第一梯隊。

月活逼近長影片平臺,
紅果短劇成“短劇一哥”

短劇商業價值被證明後,上線獨立App,集中資源猛攻快乾就成為各大平臺爭搶短劇市場的重要手段。一段時間內,從抖音、快手等社媒平臺,到各種大大小小的短劇公司,業內同時冒出了上百個短劇App。

2023年5月,抖音旗下的番茄小說孵化出了獨立短劇App,最終僅用2年時間就成為了“短劇一哥”,市佔率遙遙領先。
究其原因,除了免費模式對使用者的吸引力外,紅果靠番茄IP+抖音流量的模式解決上游IP和下游使用者後,還透過撒錢策略迅速完成了對短劇行業的“收編”,不僅囤積了大批老劇,豐富了紅果的內容庫,還透過和優秀團隊團隊合作,開始穩定產出精品短劇。比如在紅果最新發布的3月分賬報告中,單月分賬已經破5億,其中超過10+版權方單月分賬破千萬。

得益於此,從《老千》《行者之劍二十九》到《好一個乖乖女》《家裡家外》,紅果幾乎承包了近一年的大部分爆款短劇。
相比大手筆的紅果,雖然背靠頭部短劇公司點眾科技,但河馬的發展就顯得坎坷了一些。
2023年8月,河馬正式上線,並在初期完全對標紅果,包括推薦流、分類導航、廣告解鎖觀看等設計。這種跟隨策略,加上點眾科技提供的存量劇,讓河馬一上線就獲得了快速發展。點眾科技副總裁、河馬劇場負責人張翔宇曾透露,2024年河馬使用者數量暴增10倍,月活超6000萬。
但相比能大手筆燒錢來換時間和市場份額的紅果,河馬明顯後勁不足。檢視河馬App可以發現,現如今的河馬實行的是廣告解鎖與會員訂閱雙軌制,部分短劇可以免費觀看,部分短劇需要購買99元/年的會員卡才能解鎖。先賺錢的河馬雖然實現了收益上的增長,曾做到單月廣告收入破億,但據QuestMobile統計,2025年3月,河馬月活使用者降至4167萬。

掉隊更明顯的則是快手旗下的喜番。QuestMobile顯示,截至2025年3月,喜番月活使用者僅426萬。檢視喜番發現,目前喜番的上新短劇數遠少於紅果、河馬,且每觀看4-6條影片,就會出現一條強制觀看廣告。
目前來看,紅果大機率已經鎖定勝局,最終將作為獨立短劇App的代表與愛優騰芒等長影片平臺決戰紫禁之巔。
今年以來,紅果加快了整合行業資源的速度,先後與芒果、愛奇藝達成合作,準備在IP開發、短劇授權等方面展開深度合作,並將“果燃計劃”升級為面向全行業的精品微短劇合作計劃。紅果短劇總編輯樂力曾在公開採訪中表示,將在2025年開發100部精品短劇,投入不設上限。
據悉,目前紅果已與600多家短劇機構達成合作,上線短劇超1.5萬部,而且每個月保持著上千部的上新速度。

短盛長衰,
愛優騰芒大做短劇

《中國網路視聽發展研究報告(2025)》顯示,截至2024年12月,微短劇的使用者規模達6.62億人,半年增長率高達14.8%。微短劇獨立應用的使用時長已經追平即時通訊。

這對於長影片平臺無疑形成了更大壓力。
今年1月的騰訊年會上,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直接提到:“短劇已經對傳統長影片造成了巨大沖擊,我們不會涉足低質量的短劇,但一定會加大力度投資精品短劇。”在今年3月舉辦的微短劇盛典上,愛奇藝則用“All in”來形容對短劇的態度。
愛優騰芒等長影片平臺對短劇的佈局並不算晚,幾乎和抖快同時,愛奇藝甚至早在2018年就上線了“豎屏控劇場”,誕生了《生活對我下手了》等爆款豎屏短劇。但愛優騰芒不僅在戰略上沒那麼重視短劇,從內容形式、幕後團隊、商業模式來看,愛優騰芒和抖快微的短劇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兩條几乎不相交的平行線。
相比更像是精華版傳統長劇的愛優騰芒短劇,或許因為是從0-1的新物種,抖快短劇的創新性更足,在吸引使用者入坑上也更有衝勁。當紅果投入巨量資源大搞免費模式後,迅速在市場份額上佔據了領先優勢。QuestMobile資料顯示,2024年3月,紅果以1.38小時的人均單日使用時長超越愛優騰芒等一眾長影片平臺。

去年11月的微博視界大會上,優酷副總裁謝穎曾指出,長影片使用者前五集的棄劇率高達50%,整體完播率僅在20%~30%之間。意識到“短盛長衰”的趨勢後,愛優騰芒紛紛有了新動作,希望能贏下這場短劇爭奪戰。
今年初,愛奇藝釋出“短劇百部計劃”,開始大規模繫結短劇人才和IP。3月,愛奇藝CEO龔宇稱愛奇藝將在微短劇精品化方向持續投入。據悉,“愛奇藝極速版”未來將更名為“愛奇藝微短劇”,作為愛奇藝旗下的短劇獨立App與紅果正面對決。

愛奇藝財報顯示,短劇的戰略定位已與長劇並駕齊驅。
今年3月,阿里大文娛CEO、優酷總裁樊路遠“拍板宣佈”成立“微短劇中心”,集中此前分散在不同部門的短劇團隊,加大對精品微短劇的資源傾斜。目前,“短劇”頻道已經成為優酷App首頁5大板塊之一,未來將獲得更多流量傾斜。

今年1月,騰訊線上影片副總裁王娟透露,計劃將把長劇預算中10%-20%的低效部分轉移到橫屏短劇的開發中。今年以來,騰訊影片、閱文集團先後在微信上線“火星短劇社”和“閱文短劇”兩款小程式,其中“火星短劇社”是騰訊影片首款獨立的短劇產品,主打免費模式,直接對標紅果。
最近,騰訊影片和長信傳媒合作的首部投資過億短劇《獅城山海》正式上線,迅速拉高了短劇投資天花板。

去年底的2025芒果生態擴圈大會,芒果將旗下風芒定位於“以微劇微綜微新聞為主的新一代短影片平臺”。近日,芒果釋出2025年精品微短劇分賬合作模式,推出主題劇場品牌“大芒·元劇場”,進一步提升對短劇的資源傾斜。

此外,芒果還計劃藉助頭部IP來撬動短劇市場。目前已經確定進行短劇化開發的IP有《還珠格格》《中餐廳》等。大芒計劃工作室總經理周裘表示,芒果計劃用做長劇的標準投入微短劇製作,打造3-5部“超級頭部”的行業頂級微短劇。
得益於更早的佈局和更多的資源投入,以抖音為代表的社媒平臺在短劇上處於領先優勢,但當愛優騰芒們回過神來準備大幹一場時,憑藉在影視領域的多年深耕,未必不能後來居上。

從賣貨到搶人,
電商平臺狂收二輪劇

淘寶、京東、拼多多、美團等電商平臺同樣是短劇行業的重要力量,只不過與著重搭建短劇生態的內容平臺不同,電商平臺們更多看上了短劇的流量,有的想用來賣貨,有的想用來搶人。
2023年底,淘寶直播和逛逛合併,成立內容電商事業部,明確短劇為內容化戰略核心方向,希望透過品牌定製短劇的形式,提升淘寶的帶貨效率。
2024年,除了釋出“百億淘劇計劃”,淘寶還簽約了古麥嘉禾等100餘家MCN機構,透過平臺主導的方式產出了《王妃娘娘,有人下單啦!》等一大批品牌定製短劇。

但在2024年7月,淘寶內容電商事業部架構調整,短劇團隊降級為“品牌營銷附屬品”,淘寶短劇發展開始放緩。
相比淘寶的深入參與,拼多多、京東、美團的玩法簡單許多,主要做的就是大量收購老劇,放到平臺上供使用者免費觀看。比如在拼多多,使用者點選“多多影片”就可以直接進入短劇頻道,看到大量免費短劇。觀看短劇的同時,使用者還可以參與拼多多的“看影片得現金”活動,邊看短劇邊賺錢。
相比淘寶的品牌定製短劇還帶著銷售任務,拼多多短劇更多是為了吸引使用者停留。目前,包括拼多多、京東、美團的短劇大多是純粹的爽劇,且介面上沒有商品跳轉連結。
當然,拼多多們也不是隻有老劇。
今年以來,拼多多推出了“首發新劇激勵”政策,符合條件的機構每部新劇提報即可獲得5萬元的基礎獎勵,京東則釋出了短劇推廣一期政策,保底激勵最高3萬元,播放分成最高20萬元,希望吸引更多優質短劇入駐。

當然,目前電商平臺並不是優質短劇的首選,而是從業者挖掘短劇剩餘價值的渠道之一。這也限制了電商平臺在短劇行業的上限。

行業仍處0.1階段,
400+平臺搶灘登陸海外市場

或許是國內太捲了,幾乎在國內短劇爆發的同時,就開始有短劇從業者出海,希望能在海外搏出一片新天地。除了九州、點眾、中文線上等頭部短劇公司外,去年年底,抖音也佈局海外,上線了一款獨立短劇App Melolo,主攻東南亞市場。
目前,海外短劇平臺呈現出三足鼎立的局面,佔據市場份額最多的分別是DramaBox、DramaBox、ShortMax。
ReelShort是中文線上參股公司楓葉互動於2022年釋出的一款短劇App,2023年,因為《The Double Life of My Billionaire Husband)》引爆北美市場,累計充值收入突破1800萬美元,ReelShort一度登頂美國App Store娛樂榜。

DramaBox是點眾科技旗下的一款短劇App。點眾科技董事長陳瑞卿在不久前的第十二屆中國網路視聽大會上透露,目前DramaBox累計擁有約9000萬用戶,日活躍使用者達450萬,覆蓋200多個國家。

ShortMax則是九州文化在2023年釋出的一款主攻北美市場的短劇App。ShortMax聯合創始人、COO何澤曦曾在2024年底的公開演講中透露,彼時Shortmax已覆蓋全球240多個國家,多次登上總榜及下載榜上TOP1,月度DAU達到600萬。

值得注意的是,海外短劇平臺非常依賴譯製劇。據《2024年短劇出海行業報告》統計,譯製劇和本土劇的供應數量比例約為9:1。
究其原因,在AI加持下,譯製劇成本愈發便宜,反倒是本土劇,單部成本在15萬-20萬美元之間。部分海外短劇平臺會透過在國內找外國演員拍攝的方式降低成本。
也因此,海外短劇平臺的內容壁壘較低。陳瑞卿認為,目前從業者向海外市場輸出的短劇所提供的價值與付費價值並不匹配。“出海這塊,不管是商業模式、內容生產體系還是人才的密度厚度,遠沒有到0到1的地步,可能就是0.1。”
或許也是這個原因,雖然DramaBox、DramaBox、ShortMax取得了先發優勢,但也不乏挑戰者。
去年11月,上市公司崑崙萬維高調錶示將出資5億美金,投資1000部海外本土短劇,目前崑崙萬維已經上線付費訂閱平臺DramaWave、免費短劇平臺FreeReels和AI短劇平臺SkyReels。透過大力採購譯製劇、製作本土劇的方式,崑崙萬維的海外短劇業務開始了快速擴張。
Insightrackr,2025年3月,DramaWave位列海外短劇應用下載TOP2。截至今年3月份,DramaWave月活躍使用者量突破1000萬大關。崑崙萬維在最近的年報中提到,Dramawave的年化流水收入ARR約1.2億美金。

最近,“美股短劇第一股“MPU釋出的財報顯示,該公司會員和充值流媒體服務收入3160萬美元,使用者充值總額3340萬美元。活躍使用者總數超1000萬,其中付費使用者超100萬,活躍使用者的平均收入(ARPU)為3.15美元。
事實上,海外市場需求各異,海外短劇App也呈現出多點開花的現狀,部分平臺靠著深耕細分市場實現了局部領先。比如上海嘉書公司旗下的TopShort憑藉《お嬢様のパワハラ退治》 和《お嬢様は只今、インターン中》等大小姐系列短劇,迅速攻入日本市場,在日本iOS應用暢銷榜上的排名一度超過全球流媒體平臺Netflix。
當然,北美仍然是海外短劇最大的市場,收入佔比超64%,也是未來海外短劇平臺的競爭焦點。

總得來說,相比即將終極決戰的國內市場,海外短劇市場仍是群雄逐鹿的階段。
作者 | 雲飛揚
編輯 | 張潔
• 作為資料驅動的網際網路內容科技公司,新榜提供新媒體內容營銷和企業服務系列產品,助力中國企業數字化內容資產獲取與管理,服務於內容產業,以內容服務產業。
• 我們的客戶既包括騰訊、字節跳動、阿里巴巴、中國平安、比亞迪、京東、通威、貝殼、寶潔、歐萊雅、聯合利華、雅詩蘭黛、迪士尼等頭部品牌,也包括正在蓬勃成長的中小企業、新興品牌和MCN機構。面向企業的內容化組織建設,新榜提供從公域流量募集分發到私域內容運營建設的各項所需。
• “新媒體,找新榜”是我們的使命。憑藉全面穩定的新媒體內容資料產品和企業服務能力,新榜被評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上海市專精特新企業、上海數字廣告領軍企業,曾榮獲“全國內容科技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 、“上海文化企業十佳”、“中國廣告新媒體貢獻年度大獎”等稱號,擁有多個傳播評估監測專利。瀏覽器搜尋新榜官網,獲取更多新媒體動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