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10年後,考公路上擠滿了人

作者 | 酷玩實驗室
來源 | 酷玩實驗室
ID | coollabs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能準確說出這句話出處的朋友,讓我們隔空和彼此來一箇中年人之間的擁抱。
10年前,那個社交媒體還沒有徹底侵蝕人類生活的時代,這封只有10個字的辭職信引發了輿論的山呼海嘯。
辭職信的主人——
時年35歲、正在中學任職心理輔導老師的顧少強,她寫這封信不為起號、也不為博眼球,把信交給領導以後,她就真的轉身向山裡走去了,沒有帶走一點kpi。
當時有人感慨說:“這是史上最具情懷的辭職信,沒有之一。”
還有人感動道:“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有這樣拋開一切的勇氣。”
轉眼10年過去,曾經被她鼓舞和治癒到的人,如今也到了命運隱形的十字路口。
現在,辭職走向世界有了更詩意的說法:離開軌道,走向曠野。
然而,人們真的還向往那份遠在天邊的自由嗎?

影響一代人的辭職“檄文”

一代人終將老去,但總有人不想上班。
2015年4月14日,北京釋出沙塵暴藍色預警,準備迎來2002年以來的最強沙塵。
而顧少強的10字辭職信猶如一陣清風,徹底改變了輿論場上關於辭職的話語體系。
這封詩意的辭職信背後,顧少強講了個更詩意的故事。
當時,她給學生們佈置了課堂作業:給兩年後的自己寫一封信。
看著臺下的學生,顧少強也對兩年、十年、二十年後的自己也產生了好奇:
難道我就註定要守在這裡,過一眼看到頭的生活嗎?
沒有思考太久,她就拿起了手邊的信紙,寫下了這封紅極一時的辭職信。
比網友們的祝福更早一步,走出教室時,顧少強首先收到了學生們的喝彩聲。
辭職信爆紅以後,有許多記者試圖採訪到她,大多數都被顧少強拒絕了。
她希望自己能夠安安靜靜地開啟旅程,不被任何人打擾。
但命運就是如此戲謔,顧少強剛剛開啟了旅行的第一站,就在這裡徹底安營紮寨了。
顧少強的第一站來到了成都,因為這裡有一位早已和她約好的男人,也就是她後來的老公於佔國。
一年寒假,顧少強去雲南旅遊,在某個店裡打工換宿,認識了同樣是遊客的於佔國。
“女文青在雲南豔遇”的劇情,經常聽說卻很少真的見到,但顧少強就是這麼一個能把日子過成傳說的人。
辭職以後,她和於佔國在成都重逢,很快就領了證。
和許多一夜成名的人一樣,當時也有很多變現的機會擺在顧少強面前。
有人找她做廣告、有人請她免費旅遊,甚至有人開出100萬的價錢請她去代言網遊,但是被身為學生心理輔導老師的顧少強拒絕了。
顧少強的志願並不在於一夜暴富,而是和於佔國在成都的某個古鎮上開了一家客棧,結婚生女,續上了在雲南相遇的神仙日子。
這些年來,不斷有聲音在問:“那個說‘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的人現在怎麼樣了?”
人們迫切地想知道這個做出不同選擇的人際遇如何,是不是真的能過上“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日子。
辭職後的四五年,顧少強的身份就已經開始變得複雜。
再次出現在媒體面前,她是民宿客棧老闆娘、4歲孩子的母親、心理諮詢師、古琴愛好者……
身份多到堪比同是客棧老闆的大冰老師,她甚至也寫了一本書,書名就叫《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直到10年後的今天,媒體再一次採訪到顧少強。
面對鏡頭,她公開了現狀:“現在我看了世界,又回來了。”
回到鄭州的顧少強,終於還是過上了網紅“該有的”生活,坐在了直播間的鏡頭前。
三年前,年邁的母親不再適應南方潮溼的環境,於是顧少強就帶著媽媽回到了老家
至於丈夫,她沒有多說,只說他想要留在成都,二人就分居兩地各自安好。
她撿起了曾經的老本行青少年心理諮詢,只不過這一次工作場景變成了線上。
顧少強的生活又回到了風火輪一般的高強度作業,媽媽看在眼裡疼在心裡,也只能幫她默默分擔帶孩子的重任。
每天早上4點半起床準備開播,這是一個直播小白最適合起號的時間段。
下了直播,顧少強還會跟一些家長進行一對一地溝通,彷彿又回到了曾經做心理輔導老師的時光。
只有在向家長做自我介紹的時候,她會特意提到:“十年前那個辭職看世界的老師,就是我。”

10年的社會變遷,從逃離到迴歸

35歲、體制內、辭職……
10年前的顧少強就擁有著許多堪稱當代網際網路爆款流量的標籤,但當時的網友們只看到了她作為一個普通人嚮往自由的情懷。
而現如今,即便顧少強一再強調自己“只是表面上看起來回到了原點,其實是畫了個大圈”,但大家依然更在乎這選擇背後的利弊。
有人站在現在的角度,認為時代錯付了她,如果能趁著當時的熱度直播帶貨,肯定是另一番景象。
更多人則是站在十年前的立場,為那張信紙上方那幾個“河南省實驗中學信箋”的紅字惋惜。
因為它們象徵著一份穩定的工作、一份可觀的收入、一個被萬人擠破頭的崗位。
大家為這樣任性的離職感到不解:她不知道她失去了什麼……
看著坐在直播間裡的顧少強,很多人說:她終究還是打臉了。
但對於把gap year壓縮成了gap day、gap hour的社畜打工人來說,顧少強長達10年的出走還是太奢侈了。
大廠裸辭、放棄高薪,當初辭職看世界的只有顧少強一個人,如今的辭職隊伍早已通貨膨脹。
從“集齊100個贊就離職”開始,你就擁有了起飛的可能性。
因為網友們會懷著對職場深深的惡意幫你把贊點到27萬,讓你擁有足以“往領導頭上潑水”的底氣。
離開的勇氣有了,然後呢?
接下來,官宣離職、辭職前後對比、甚至是參加戀綜……
辭職一條龍早已成為網際網路流量的兵家必爭之地。
10年前的顧少強肯定想不到,如今的辭職會成變成一個網際網路賽道。
一批又一批聲稱要躺平、擺爛的年輕人,換了一個身份重新捲了起來。
有人感嘆時代辜負了顧少強,但她恰恰也在被時代託舉。
顧少強10年的出走,背後伴隨著網際網路的蓬勃發展,使得她能夠在回到家鄉以後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名氣無縫銜接起直播業務。
而還沒有“起號”的年輕人,站在10年後的今天,辭職看世界顯然成了一個可望而不可及的夢。
於是辭職賽道上也站滿了人,以一種看起來自由的方式追求另一種穩定。
事實也確實如此。在這樣的大廠離職貼下面,最常見的熱評就是:“等等,幫我內推一下再離!”
你呆膩了的破崗位,有的是人想要取而代之。
在追逐曠野和紮根軌道之間,大家還發明出一種介於中間的很新的生活方式:全國巡考
每年考公季,都有大批的考生加入這場遊牧。
考完一個城市再換下一個城市,用參加考試的次數去博取錄取率,愣是把考公上岸變成了文旅板塊。
他們這樣調侃自己:“上學的時候不用多旅遊,等畢業全國巡考的時候全是旅遊”。
更為諷刺的是,有人回想起自己事業編考試時面試的最後一題就是“怎麼看待‘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這句話”。
顧少強的縱身一躍,對她本人來說或許只是一個生命中的小小轉折。
但對於另一些人來說,卻變成了一道無解的大題。
說顧少強是幼稚的衝動辭職也好、浪漫的文青奔現也罷,至少那是一個敢於做決定的時代。
而如今的年輕人,不再擁有試錯的機會。
因為應屆生的身份比金子還貴,更別說35歲這個人人自危的門檻,變成了懸在打工人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求穩,成了所有人心中的準則。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這些輕快的語境不再屬於當下。
當代年輕人,只能在牛馬人生中找到短暫的gap hour縫隙,抱著鼠鼠文學沒福硬享。

曠野不自由,軌道難溫飽

顧少強的辭職信爆火不久,又有一首小詩在網路走紅:
“親愛的,我們去旅行吧!我帶著你,你帶著錢!”
遠方與眼下、自由與現實,這兩個承上啟下的網路熱梗,彷彿也預示著普通人在追尋自由之路上的矛盾與糾結。
當年,一再表示不想靠名氣變現的顧少強,也難免為了五斗米折腰。
雖然拒絕了價值百萬的高昂遊戲代言費,但她還是接受了另一個旅遊公司的代言;
又跟一家教育平臺簽了約,重新當上了心理學老師;
後來還把字型賣給了方正字型檔,起名叫“顧事體”。
她大方地承認:“我是為了養家餬口。”
敢折騰、也有點名氣,顧少強的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直到疫情的到來給客棧帶來了毀滅性打擊,2020年前後的住客評價也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兩極。
十年前,就在顧少強辭職的前後,有過一段公務員離職熱潮。
當時,這樣的現象被認為是人才流動、社會活躍的反映,很多人都抱持著積極的態度。
十年後,辭職潮變回了考公熱,二戰、三站的考生比例飆升,最熱門的崗位競爭比高達16702:1。
對未來的焦慮和對當下的不安全感,讓人們對待編制的態度又來了個180度大轉彎。
更讓人啼笑皆非的是,在這個生存焦慮達到頂峰的時候,就連謠言的傳播都變得輕而易舉了。
就在前不久,有一個“80後死亡率突破5.2%,遠超60後”的傳言在朋友圈裡瘋狂轉發。
雖然後來被證明可能是AI在胡言亂語,但它給出的死亡理由還是讓80後們深感代入:職場壓力、健康風險、過勞死……
90後當然也沒有好到哪去,因為他們普遍還在給上述的80後們當下屬。
這兩撥曾經被認為是“垮掉一代”的時代寵兒,如今才開始承認,身體和精神早已在垮掉的邊緣了。
而他們也恰好是聽著“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這句話成長起來的那群人。
現實與理想的割裂、童年與長大的斷層,無一不讓他們反覆懷疑:
到底是世界變了,還是當初的承諾從未存在?
2019年,顧少強還在成都如火如荼地開著客棧,接受魯豫的採訪時,她說:
“雖然每個人用自己舒服的方式過完一生時最重要的,但關鍵很多人不知道什麼是讓自己舒服的方式。”
曠野和軌道,到底能不能既要又要?那些回鄉創業、脫下長衫、選擇FIRE人生的人……
他們又能不能探索出一條“讓自己舒服”的道路呢?
雖然答案還沒有得到驗證,但好訊息是,人們對於“幸福”和“成功”的定義終於開始動搖了。
人們總會不自覺地美化自己沒走的路,殊不知不論哪一種選擇,都註定各有各的挑戰。
或許我們只是過於詩化了遠方的自由,又多少汙名了近處的風景;
又或是忽視了曠野也有它的侷限,而軌道也並非永恆的保障。
世界很大,可能永遠找不到一個最完美的生活方案。
真正的自由,或許從不在於掙脫引力的束縛,而是在曠野與軌道之間的座標系中斡旋,享受那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酷玩實驗室(ID:coollabs)。如需二次轉載,請聯絡原平臺。

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充滿了各種未知、挑戰和機遇,正是這些不確定構成了我們豐富多彩的人生體驗。
如果你正面臨個人成長、情緒壓力等困擾,可以來武志紅心理諮詢中心尋求專業支援。
心理諮詢師陪你探索困住自己的議題,引導你發現解決問題的方向,找回內在力量。
點選下方小程式
開始預約心理諮詢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