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了,那個說“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的女老師,騙了所有人?

點選👆王耳朵先生👇關注我,加星標★
01
你可能不熟悉顧少強這個名字,但一定聽過那句話:
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
那是2015年,一個星期五,課堂上,她讓學生們給兩年後的自己寫一封信。
這門課,她已經教了四五年,熟悉到每一秒都知道下一步應該做什麼。
可就那一天,她心裡忽然有了一個奇妙的聲音:
“我為什麼不問問我自己呢?”
“如果這輩子只做這一件事,其他想做的事情是不是都沒辦法實現了?”
“兩年對我來說太短,35歲的我,應該看看20年後的自己吧,我想看看那個即將退休的我,這些年到底是怎麼過的。”
人生有時候真的很神奇,就像無數次走過一條街,可能生命當中的某一天,你就在這個地方碰到了不同的人,發生很奇妙的變化。
於是,那節課之後,她寫下了那封爆火的十字辭職信。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35歲,名副其實的中年,裸辭,主動丟掉無數人夢寐以求的鐵飯碗。
旁人驚訝於她的魄力,但顧少強的領導同事和家人,都見怪不怪。
“她一直很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
和同事吃完散夥飯,定了一張三天後飛往成都的機票,顧少強隨手發了個朋友圈。
沒想到,這條朋友圈一下爆了,火成現象級。
無數媒體湧去採訪,不斷有人找她,直至登上各大新聞平臺的頭條。
朋友調侃她比汪峰牛,“汪峰上不了的頭條,你10個字就搞定了。”
到後來,有旅遊網站找她做廣告,讓她免費旅遊。
還有一個百萬代言找她,只需要她站在鏡頭前為某遊戲打廣告。
她拒絕了,即便手頭的積蓄只有一萬一千塊錢。
“我雖然不寬裕,但作為一個老師,一個心理諮詢師,鼓動大家玩遊戲有違原則底線。”
那時候,全國的目光都集中在她身上。
想知道她去哪看世界,看她到底是實現了詩與遠方,還是繞回世俗的苟且。
如今,她回來了。
這十年,她到底過得怎麼樣?
這個問題,終於有了答案。
02
《鳳凰週刊》採訪了顧少強。
大家發現,她好像也沒怎麼去看世界。
因為她辭職的第六個月,就在成都的一家小客棧結了婚。
那家客棧在青城山腳下的古鎮裡,叫“遠歸”,是顧少強和丈夫一起開的。
她知道外界想象中的自己是什麼樣:
渴望自由而今終獲自由的文藝女青年,搖身一變成了客棧女掌櫃,每天盤著髮髻畫著淡妝穿著民族服飾,詩酒花茶作伴,和旅客聊人生。
又或是點上沉香,泡上一壺普洱,坐在院子裡彈古琴。
必須閒雲野鶴,必須仙風道骨。
然而圍繞著顧少強的,是洗不完的馬桶和床單被罩。
有時候要擔心房間是否訂重,醉酒的客人會不會鬧事,夏天晚上突然停電怎麼辦。
曾經拿粉筆的手現在粗糙到能把毛巾颳起毛,幾年下來,她已經練就了一分鐘鋪好一張床的本事。
不少網友知道她的選擇後十分失望,覺得顧少強沒有信守“看世界”的承諾。
自由的宣言那麼澎湃,眼前的苟且來得那麼快,情懷偶像也折在世俗面前。
但顧少強不這麼覺得。
沒有環球旅行,沒有周遊世界,她在開客棧的過程中,看到了很多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每每與他們在小院裡促膝長談,就好像真的觸控到了他們所經歷的一切。
她說,世界是多面的。
“寫下辭職信的時候,我並不是像大家想象的在俯瞰這個世界,我是以一個渺小的身軀去仰望這個世界。
有時候你未必要走得很遠,要足跡遍佈這個世界,才能看到更豐富的世界。
世界不是單一的,它既是精神的,也是物質的。
如果你有時間去行走,那麼專注路上的風景,如果你困在當下,不如沉浸日常的點滴。”
人生每個階段看世界的方式是不一樣的。
真正能給你撐腰的,是豐富的知識儲備,足夠的經濟基礎,持續的情緒穩定,可控的生活節奏,和打不敗的自己。
03
再後來,顧少強有了女兒。
她給女兒起名“小魚兒”,寓意“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她說,對於孩子,你不用去教育她,你把自己活成一束光,站在她身邊,她自會感受到你的光芒。
深情而不糾纏,尊重而不放縱。
對女兒最大的期待,是她能找到自己認為的好的生活,而她作為媽媽,要做的只是引導孩子找到這個“好”的標準。
她帶著女兒走過全國各地,用見聞和智慧教育女兒隨心而動,知行合一。
從飛機,火車,輪船到犛牛,三蹦子,任何交通工具,他們都讓女兒體驗了個遍。
顧少強從沒把女兒當小孩看待,直言不諱:
“世界到底是什麼樣子,誰都不能告訴你,包括我,只能你自己去看,去體驗,去感受。”
也是因為女兒,顧少強又一次做了讓網友幻滅的決定。
她搬回了鄭州。
古鎮能讓孩子盡情享受山野,但女兒臨近學齡,要上學了。
於是,她從街子古鎮,搬到成都生活了一段時間,最後又定居鄭州,兜兜轉轉似乎又回到起點。
她繼續從事心理學老本行,只不過這一次不是三尺講臺,而是面對全網的家長。
每天早上五點半起床,看書,做瑜伽,準備早餐,學習古琴,再去處理工作,陪伴女兒。
網友說,詩和遠方,終究抵不過柴米油鹽。
面對外界的質疑和失望,顧少強十分淡然。
“人不可能一輩子陽春白雪,即便是英雄也會有平凡的生活,而平凡生活也會誕生高光時刻。
俗話說,在什麼山上唱什麼歌,世界是多面的,人也是多面的,任何人都可以在平凡的生活中擁有光彩。”
十年時間,顧少強說自己畫了很大一個圓。
儘管回到原點,但過程很精彩。
從體制內精英老師,到民宿客棧女掌櫃,再到網路心理諮詢師,利用碎片時間探索未知,也肩負柴米油鹽的擔當。
她一直在路上,熱氣騰騰,拔節生長。
04
曾有媒體問顧少強,如果當初那封辭職信沒有受到關注,你默默無聞平平淡淡地過完這些年,會不會後悔辭職。
她說:“你可能不信,我這個人,一輩子沒做過後悔的事。
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我特別喜歡一句話,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可後悔的事情,你當下做的那個決定,一定是當下的最優選。”
十年前,起心動念那一刻的出發,是她當下最想要的結果。
十年後,陪伴在愛的人身邊,也是她當下最想要的結果。
經歷即是擁有,邁出第一步時,她就已經達成所願。
不知道當年有多少人把個性簽名,改成了她的那句“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也不知道在看完這個故事後,又有多少人會感慨浪漫敵不過現實的幻滅。
任憑外界一片喧譁,她依然樂得自在,堅守自己的人生態度。
“要讀書。”
每天早上五點半自然醒,醒了就開始讀書,然後伴著慢慢升起的太陽,認真做一頓早飯。
生活中的很多問題,其實早已被前人寫進書裡。
讀書,可能不會有立竿見影的作用,但長期堅持,一定能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要愛自己。”
做最簡單的事情,好好吃飯,好好睡覺。
“不要中年油膩。”
不要停止思考,不要依附他人,不要老是把目光放在孩子、父母、朋友、事業身上,他們當然很重要,但一定要留點時間和空間給自己。
要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找到屬於自己的那扇窗,讓陽光灑在身上。
“要敢於嘗試。”
跟著導航走,從開始就會知道大概的方向,足夠確定,卻少了趣味。
偶爾一次開錯路,或許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對生活永遠有炙熱感情的話,就不會被‘內卷’。”
因為你不會像鐵板魷魚一樣躺在鐵板上,熱了燙了也不動,自然會卷。
如果不甘心,你就跳下來,去做多一些事情。
從逃離到落地,如今的顧少強說:
“世界那麼大,我看完回來了。”
再給未來的自己寫封信,她如此寫道:
“我現在正在自己喜歡的路上在行走,你等著我,我很快就來了。”
資料來源:
騰訊新聞:《從她說起》女性分享會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對話“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辭職信當事人:8年畫了一個豐盛的圓
-END-
大家好,我是王耳朵,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間略懂點人生歪理。關注【王耳朵先生】,一個路見不平,就忍不住一聲吼的中年boy。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