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復甦來了嗎?
作者 I 楊繼雲
報道 I 投資界PEdaily
春江水暖,往往始於招人。
以往春節過後,通常都會有一波VC招聘。但最近幾年“逃離一級市場”的聲音不絕於耳,裁員收縮席捲VC圈。直至今年,氣氛悄悄發生一些變化——DeepSeek爆紅,掀起中國科技資產重估浪潮,VC又開始忙碌起來。
僅在今天(3月5日),達晨財智、豐年資本都開放年度最大招聘需求,涉及眾多崗位,更顯而易見的是對AI、具身智慧、半導體、自動駕駛等科技領域的全面加碼——
“未來十年,科技是最大的確定性,本土科技還有很多機會等待我們發掘。”
過去一個月,投資界與各家VC/PE交流中發現,醞釀招人計劃的機構不在少數。而多位創投大佬不約而同地表達了一個共同觀察:一級市場開始區域性回暖。
VC圈第一波招聘來了
“春節回來,招聘需求肉眼可見地多了起來,甚至有VC機構一連提了8個崗位需求。”一級市場的獵頭們率先感到了一絲回暖。
投資界梳理下來,最近達晨財智、君聯資本、毅達資本、同創偉業、松禾資本、國中資本、豐年資本、博將資本、挑戰者創投等一大批創投機構紛紛釋出了招聘資訊。
例如達晨,一口氣要招資管業務負責人、併購業務負責人、大模型演算法工程師、法務合規、稅務管理、博士後研究員、區域投資、投資人關係、投資業務(人工智慧方向)等九個崗位方向,陣容之大留給圈內深刻印象。
這樣一幕有些“久違”,但放在2025年的開局卻又不難理解。
DeepSeek爆紅帶來了中國科技自信,全國開搶AI人才,這也傳導至VC圈。
“急聘AI投資人”——翻看了某知名投資機構的招聘,base北上深,候選人無論產業背景還是投資背景,對於AI技術的認知和需求都非常明確,要麼是AI底層技術型投資人,要麼是應用層投資人,必須對AI行業和專案有很強的認知和積累。
獵頭還透露一家頭部雙幣基金,正面向市場招募一名專注AI領域的投資人,職級視經驗而定,要求主導過AI領域投資專案,有大模型或AI應用層成功退出案例者加分。當中還有一個硬性要求:90後,緊跟AI前沿發展。
與此同時,併購型人才也是當下一級市場招聘的重點。梳理下來,毅達資本、達晨財智、中關村資本等紛紛公開招聘併購相關崗位,以確保專案併購順利推進,挖掘潛在的併購機會。北京某區級國資也在招聘一位併購基金投資總監,來管理產業併購團隊,月薪50-100K,六險二金。
某種程度,招聘也是縮影。最新一則投後招聘引起了業內注意,專案管理崗中提出“有成功運作非上市退出(轉讓、併購、回購)經驗者優先”,該崗位需負責專案的對賭、回購條款的跟蹤及談判執行、問題及風險專案的處置。
能投AI、能做併購、有退出經驗,招聘需求堪稱當下一級市場的側面寫照。畢竟人員的流動,向來是市場最真實的風向標。
投資人出差多起來了
變化就這樣悄悄來了。回想幾個月前,大家見面總會聊著“逃離一級市場”,如今又被“DeepSeek們”點燃了新一輪熱情。
“已經在大批地看AI應用專案了。”任職於北京一家早期VC機構的吳文說,開工後大家開始了集體出差,到長三角見見FA和專案,和被投公司創始人聊聊新規劃,最後還要去拜訪一圈國資LP。
“DeepSeek爆紅後,你能感受到身邊一大部分同行又樂觀起來了。”
正如外界篤信的一點:2025年將是中國科技企業在全球崛起的一年。而擅長提前下注的VC們,也試圖熱熱鬧鬧地開啟新局面——投中下一波崛起的中國科技企業。
猶記得去年底,紅杉中國合夥人周逵談起這兩年最看重AI技術浪潮,隨著大模型技術突破,往前走是資料、算力和晶片,往後走是AI應用,當時他展望,期待2025年AI應用層湧現出一批好公司。
奔波在一線的投資人感觸最深:“今年開局大家在聊‘錯過’,但其實都是轉身立刻跑起來了。”吳文透露,合夥人假期組織大家研究學習,分割槽域安排“盯點”,大家紛紛拎起行李出差。
同時,新一年的城市產業爭奪戰打響,各大城市都想在波瀾壯闊的產業變遷中“爭先”,相互較勁。杭州、北京、上海、深圳紛紛釋出新政搶奪人才,這種良性比拼無疑也會帶來新一輪創業熱潮。
“選擇在此時出發的科技創業者會更加理性,他們創業的驅動力來自於為產業創造新技術、新價值的抱負和願景。這與過往部分以IPO為導向,尋求短期獲利的創業者大有不同,到了真正孵化從0到1創新的好時機。”一位硬科技VC合夥人說道。
處在時代變革的視窗,一批年輕創業者們活躍起來,擔心錯過的VC也行動起來。
2025,一級市場區域性回暖
復甦真的來了嗎?這一幕仍待驗證,但可以確定的是2025年開場高昂。
“明顯感到身邊VC/PE們活躍起來。”近日在投資界百人會上,清科集團創始人、董事長,清科創業CEO倪正東感慨,2021年是國內創投行業重新整理紀錄的一年,那時也是行業最卷的時候,“最近,這種相似的感覺又回來了,頭部機構忙碌起來,積極起來,比拼起來,不像過去一段時間裡那般佛系。”
同一時間,本土創投大佬聊起“IPO開閘”的傳聞也在圈內流傳,一度引發沸騰。
“創投行業最艱難的時候可能即將過去”,毅達資本董事長應文祿此前分析:從產業面看,一些產業處於低位調整、向上抬頭的階段;從經濟週期來看,整個市場從2021年高點回調至今,復甦的跡象已經來臨。
他直言,再指望一級市場資產端的價格像大家想象的那樣繼續降溫不太可能。對於創投行業來說,2025年將是加大投資佈局的歷史視窗期,一旦猶豫,很有可能錯失良機。
至少,2025會是一個投資的好年份。
想起君聯資本總裁李家慶曾說過,創投這個行業就是一場持久戰,時間越長越能看清形勢的變化,面對短期的起、伏,得、失,還是要把時間跨度拉得更長一些來看待。也許今天不必過於在意短期的波動,該來的都會來。
我們聽過太多資本寒冬,也經歷過太多起起伏伏。回想2019年春天,一位創投大佬言辭懇切:“作為投資人,我們應該是春天的使者。”如今創投行業經歷了三年低谷,是時候向上走一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