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人在天地間,
與一些事情產生密切的聯絡,
再產生深沉的愛,
以至無法割捨,
這就是一種宿命。
尋人不遇
空山、鳥啼,燥靜險峻的山巔,不時傳來一陣粗重的喘息。

一位花白鬍子的美國老人,正拄著柺杖,手腳並用地艱難攀爬著。
這是他二十五年後,又一次踏上中國土地。


比爾·波特《隱士》紀錄片
時間回到1989年,美國漢學家、作家比爾·波特一個人帶著攝影師深入終南山,尋找當時中國僅存的200多位隱士;

十二年後,中文版《空谷幽蘭》橫空出世,20多萬冊很快售罄,轟動一時。
全世界包括絕大部分中國人這才知道:在中國,竟然還有這麼多頗有修為的隱士,隱居山林,過著和千年前古人一樣的生活。

比爾·波特不止一次說過,“自己上輩子一定是中國人。”
上世紀70年代,正在哥倫比亞大學攻讀人類學博士的比爾·波特,因緣巧合接觸到中文和禪宗,便被神秘浩瀚的中國傳統文化深深震撼。
彷彿冥冥中有什麼牽引似的,不到30歲的他便“鬼使神差”地退了學;
“修行比修博重要。”他懷揣一張機票和200美金飛往地球另一端——中國臺灣的佛光山修行(山上還有位星雲法師),並在當地選了一處山村隱居。

比爾·波特
在這段獨處的日子裡,他被寒山、拾得、豐幹、石屋等中國古代偉大隱士深深吸引,並著手翻譯他們的著作 ;
經他翻譯的《寒山詩集》(整整300餘首)、 《石屋山居詩集》等,甚至在歐美掀起一股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潮。
“那時的美國人可能還不知道李白,但卻知道有個喜歡住在洞裡的‘寒山’。”

“這些隱士今天還存在嗎?”隨著研究的深入,比爾·波特愈發好奇。
和尚告訴他中國隱士已經不存在了,但他不信。
所以禁令一解除,他便約上自己的攝影師朋友踏上了終南山“尋隱”之旅。

比爾·波特《隱士》紀錄片
要知道,那時的交通和環境可不像現在便利。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往往要坐幾天幾夜的火車、還要換長途客車、三輪、甚至驢車都要上。

尤其山路更是艱險,沒有開鑿過的羊腸小道泥濘不堪,旁邊就是萬丈深淵,一不小心就會粉身碎骨;
常常走了一天才碰到一處破敗的小廟和茅篷,若能碰上一兩位隱士,得一塊土豆、一碗糖水已屬萬幸。
比爾·波特正是在這樣艱難的境遇下,堅持尋訪近200位中國現代隱士,並詳細記錄下他與隱士們的交流,那些不經意的智慧火花,悉數整編成後來轟動全球的《空谷幽蘭》。

橫渡南峰全真崖(《空谷幽蘭》配圖)

山中問道(《空谷幽蘭》配圖)
“當人們努力去尋找道的時候,他們就失去了道。” (節選自《空谷幽蘭》)
“如果人靜,那麼他們在哪裡都能靜下來;如果人不靜,那麼他們就是在這裡也靜不下來。什麼事情都取決於你自己。”(節選自《空谷幽蘭》)


慶山曾這樣評價這本書:
對於城市中的人來說,置身滾滾紅塵浪滔天,每天面對無數慾望顛沛,若能保持自持修行的堅韌,遵循品德和良知,潔淨恩慈,並以此化成心裡一朵清香簡單的蘭花,即使不置身於幽深僻靜的山谷,也能自留出一片清淨天地。這也是此書最為普及的意義。
點選下圖,優先選購
▼
而且,比爾·波特是一位極幽默又有趣的旅行作家。
終南山上下幾千年的人和事,被他用一種極富鏡頭感而又詼諧的語言娓娓道來,卻總能戳中人心底柔軟的角落。
“根本停不下來”;“又好笑又好哭”;
“一個外國人,在中國追尋著歷史的足跡,寫出了最東方的故事”;
“他的文字很難用哪一個具體的詞彙來形容,但卻觸及到了我的心底”···

這些現實中的隱士並不如想得那麼浪漫,“在雲中,在松下,在塵世外,靠著月光、芋頭過活。
除了山之外,他們所需不多:一些泥土,幾把茅草,一塊瓜田,數株茶樹,一籬菊花,風雨晦暝之時的片刻小憩。”
相反,他們過著最原始的生活,忍受著常人難以想象的孤獨和清貧,甚至疾病纏身,然而他們的內心卻無比平靜。“他們的微笑,使我覺得自己遇見了中國最幸福、最有智慧的人。”

就像仙姑觀的謝道長,“除了膝蓋有點兒關節炎之外,他的身子骨異常硬朗,心清澈得就像久雨後的天空”。

比爾·波特講述隱士的故事,也傳達著“隱”在當下社會對人的啟迪:
“只要你不受慾望的困擾,只要你的心不受妄想左右,那麼你是出家人還是在家人,根本沒有什麼區別。”



比爾·波特行旅中國系列
限定套裝包括:
《空谷幽蘭》+《禪的行囊》
+《尋人不遇》+《江南之旅》
以及:香囊+上善若水筆記本
僅需128元,限量200套
點選圖片,即可購買
▼

香囊兩面展示
價值38元的
老子《道德經》上善若水筆記本


不光尋訪隱士,現代人流行的“尋禪寺廟遊”,早在2006年比爾·波特就玩明白了!

這一次他沒有攝影師,孤身一人從北京到香港,從賈公祠到雲岡,從大鐘寺到五臺山,走遍大半個中國追尋六位禪宗祖師的足跡,並拜訪他們開創的六個禪宗道場。

比爾·波特的尋禪路線(《禪的行囊》配圖)
翻譯者葉南是美國《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前任主編,曾就讀於美國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人類學系,與比爾·波特同校同專業,時間相差了30年。
這也是筆者認為翻譯得Z好的一本。


原以為艱澀複雜的禪道,經他們的表述竟如此直白有趣;
好像被兩位“大神”帶領著,來了一次奇幻又充實的中國禪寺研學之旅!


書裡很多比爾·波特與大德高僧的交流碰撞,句句醍醐。
“並不是非要看書才能學佛。一念即佛。喝茶也是修禪。禪是一切修行的基礎。”
禪,其實是一種生活方式。
他會吐槽凌晨3點的集體念誦:“恨不得奪路而逃”(節選自《禪的行囊》)
寺廟早課結束,第一件事要去穿秋褲:“我匆匆跑去臥室,穿上我的秋褲,又匆匆跑回……至少這回不會被凍僵了。”(節選自《禪的行囊》)

當然,這次的尋訪之路並沒有比上次輕鬆多少。
經濟依然拮据,住最便宜的旅館,和三輪車討價還價,因長期坐車導致的嚴重的腰肌勞損,能泡上一個熱水澡簡直就要喊一聲:“thanks God!”
“他是活在當下的古代人。”《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社長李栓科說,“一個古代人能走過來,能跟我們對話,還能交流,我們也很穿越。”
當然,我們也很幸運。

比爾·波特行旅中國系列
限定套裝包括:
《空谷幽蘭》+《禪的行囊》
+《尋人不遇》+《江南之旅》
以及:香囊+上善若水筆記本
僅需128元,限量100套
點選圖片,即可購買
▼








還有一本《江南之旅》也是筆者要重磅推薦的隱藏款。太適合這個夏天看一看了!

對於中國人而言,江南不僅僅是地圖上某個地方,更是一種文人精神的代表。我們跟隨了比爾的鏡頭,開啟一趟為期30天、3000公里的江南文化旅程。
汨羅江邊的屈原祠堂,赤壁之戰的懸崖,武漢黃鶴樓,長江夜航到廬山頂,陶淵明的家,虛雲活了120歲的雲居山,八大山人的墓,瓷器之都景德鎮,歙縣的墨硯,紹興的酒,李白的墓、蘭亭、蘇州園林、杭州西湖···
這才是文化旅行的正確開啟方式······




老子《道德經》上善若水筆記本 展示

比爾·波特行旅中國系列
限定套裝包括:
《空谷幽蘭》+《禪的行囊》
+《尋人不遇》+《江南之旅》
以及:香囊+上善若水筆記本
僅需128元,限量200套
點選圖片,即可購買
▼
廣告
為了大家能愉快地薅羊毛,
華小妹特地組建了微信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