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期待TOP1,美國老頭走遍中國後感嘆:“我上輩子一定是中國人”

一個人在天地間,
與一些事情產生密切的聯絡,
再產生深沉的愛,
以至無法割捨,
這就是一種宿命。
尋人不遇
空山、鳥啼,燥靜險峻的山巔,不時傳來一陣粗重的喘息。

一位花白鬍子的美國老人,正拄著柺杖,手腳並用地艱難攀爬著。

這是他二十五後,又一次踏上中國土地。

比爾·波特《隱士》紀錄片

時間回到1989年,美國漢學家、作家比爾·波特一個人帶著攝影師深入終南山,尋找當時中國僅存的200多位隱士

十二年後,中文版《空谷幽蘭》橫空出世,20多萬冊很快售罄,轟動一時。

全世界包括絕大部分中國人這才知道:在中國,竟然還有這麼多頗有修為的隱士,隱居山林,過著和千年前古人一樣的生活。

比爾·波特不止一次說過,“自己上輩子一定是中國人。”

上世紀70年代,正在哥倫比亞大學攻讀人類學博士的比爾·波特,因緣巧合接觸到中文和禪宗,便被神秘浩瀚的中國傳統文化深深震撼。

彷彿冥冥中有什麼牽引似的,不到30歲的他便“鬼使神差”地退了學;
“修行比修博重要。”他懷揣一張機票和200美金飛往地球另一端——中國臺灣的佛光山修行(山上還有位星雲法師),並在當地選了一處山村隱居。
比爾·波特

在這段獨處的日子裡,他被寒山、拾得、豐幹、石屋等中國古代偉大隱士深深吸引,並著手翻譯他們的著作 ;

經他翻譯的《寒山詩集》(整整300餘首)、 《石屋山居詩集》等,甚至在歐美掀起一股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潮。

“那時的美國人可能還不知道李白,但卻知道有個喜歡住在洞裡的‘寒山。”

“這些隱士今天還存在嗎?”隨著研究的深入,比爾·波特愈發好奇。
和尚告訴他中國隱士已經不存在了,但他不信。
所以禁令一解除,他便約上自己的攝影師朋友踏上了終南山“尋隱”之旅。
比爾·波特《隱士》紀錄片
要知道,那時的交通和環境可不像現在便利。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往往要坐幾天幾夜的火車、還要換長途客車、三輪、甚至驢車都要上。

通向鍾南山的路(《空谷幽蘭》配圖)

尤其山路更是艱險,沒有開鑿過的羊腸小道泥濘不堪,旁邊就是萬丈深淵,一不小心就會粉身碎骨;
常常走了一天才碰到一處破敗的小廟和茅篷,若能碰上一兩位隱士,得一塊土豆、一碗糖水已屬萬幸。
比爾·波特正是在這樣艱難的境遇下,堅持尋訪近200位中國現代隱士,並詳細記錄下他與隱士們的交流,那些不經意的智慧火花,悉數整編成後來轟動全球的《空谷幽蘭》。
橫渡南峰全真崖(《空谷幽蘭》配圖)
山中問道(《空谷幽蘭》配圖)
“當人們努力去尋找道的時候,他們就失去了道。” (節選自《空谷幽蘭》)
“如果人靜,那麼他們在哪裡都能靜下來;如果人不靜,那麼他們就是在這裡也靜不下來。什麼事情都取決於你自己。”(節選自《空谷幽蘭》)

筆者藏書實拍圖

慶山曾這樣評價這本書:
對於城市中的人來說,置身滾滾紅塵浪滔天,每天面對無數慾望顛沛,若能保持自持修行的堅韌,遵循品德和良知,潔淨恩慈,並以此化成心裡一朵清香簡單的蘭花,即使不置身於幽深僻靜的山谷,也能自留出一片清淨天地。這也是此書最為普及的意義。
點選下圖,優先選購
而且,比爾·波特是一位幽默又有趣的旅行作家。
終南山上下幾千年的人和事,被他用一種極富鏡頭感而又詼諧的語言娓娓道來,卻總能戳中人心底柔軟的角落。
“根本停不下來”;“又好笑又好哭”;
“一個外國人,在中國追尋著歷史的足跡,寫出了最東方的故事”;
“他的文字很難用哪一個具體的詞彙來形容,但卻觸及到了我的心底”···

樊登、梁文道等人都曾推薦過

這些現實中的隱士並不如想得那麼浪漫,“在雲中,在松下,在塵世外,靠著月光、芋頭過活。
除了山之外,他們所需不多:一些泥土,幾把茅草,一塊瓜田,數株茶樹,一籬菊花,風雨晦暝之時的片刻小憩。”
相反,他們過著最原始的生活,忍受著常人難以想象的孤獨和清貧,甚至疾病纏身,然而他們的內心卻無比平靜。“他們的微笑,使我覺得自己遇見了中國最幸福、最有智慧的人。”

勞作亦是修行(《空谷幽蘭》配圖)

就像仙姑觀的謝道長,“除了膝蓋有點兒關節炎之外,他的身子骨異常硬朗,心清澈得就像久雨後的天空”。

偶遇“神仙”道長(《空谷幽蘭》配圖)

比爾·波特講述隱士的故事,也傳達著“隱”在當下社會對人的啟迪:
“只要你不受慾望的困擾,只要你的心不受妄想左右,那麼你是出家人還是在家人,根本沒有什麼區別。”

來自讀者們的自發好評

比爾·波特行旅中國系列
限定套裝包括:
《空谷幽蘭》+《禪的行囊》
+《尋人不遇》+《江南之旅》
以及:香囊+上善若水筆記本
僅需128元,限量200套
點選圖片,即可購買

香囊兩面展示
價值38元的
老子《道德經》上善若水筆記本

專門贈送的筆記本,可以做書摘用

不光尋訪隱士,現代人流行的“尋禪寺廟遊”,早在2006年比爾·波特就玩明白了!
《禪的行囊》豆瓣評分高達9.1分
這一次他沒有攝影師,孤身一人從北京到香港,從賈公祠到雲岡,從大鐘寺到五臺山,走遍大半個中國追尋六位禪宗祖師的足跡,並拜訪他們開創的六個禪宗道場。
比爾·波特的尋禪路線(《禪的行囊》配圖)
翻譯者葉南是美國《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前任主,曾就讀於美國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人類學系,與比爾·波特同校同專業,時間相差了30年。
這也是筆者認為翻譯得Z好的一本。

五臺山朝聖(《禪的行囊》配圖)

原以為艱澀複雜的禪道,經他們的表述竟如此直白有趣;
好像被兩位“大神”帶領著,來了一次奇幻又充實的中國禪寺研學之旅!

少室山達摩洞(《禪的行囊》配圖)

洛陽東郊白馬寺(《禪的行囊》配圖)

書裡很多比爾·波特與大德高僧的交流碰撞,句句醍醐。
“並不是非要看書才能學佛。一念即佛。喝茶也是修禪。禪是一切修行的基礎。”
禪,其實是一種生活方式。
他會槽凌晨3點的集體念誦“恨不得奪路而逃”(節選自《禪的行囊》)
寺廟早課結束,第一件事要去穿秋褲:“我匆匆跑去臥室,穿上我的秋褲,又匆匆跑回……至少這回不會被凍僵了。”(節選自《禪的行囊》)
當然,這次的尋訪之路並沒有比上次輕鬆多少。
經濟依然拮据,住最便宜的旅館,和三輪車討價還價,因長期坐車導致的嚴重的腰肌勞損,能泡上一個熱水澡簡直就要喊一聲:“thanks God!”
“他是活在當下的古代人。”《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社長李栓科說,“一個古代人能走過來,能跟我們對話,還能交流,我們也很穿越。”
當然,我們也很幸運
比爾·波特行旅中國系列
限定套裝包括:
《空谷幽蘭》+《禪的行囊》
+《尋人不遇》+《江南之旅》
以及:香囊+上善若水筆記本
僅需128元,限量100套
點選圖片,即可購買
這條“古人”的穿越之旅遠沒有結束。
2012年,比爾•波特開始了新的旅程——尋訪近40位中國古代詩人故址。那一年,他已經是69歲的古稀老人了。
這個為期30天的密集考察被他整理撰寫為一本書《尋人不遇》,也正是這本書讓他獲得第十六屆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
他從孔子故鄉曲阜出發,到濟南(李清照),往西安(白居易),經成都(杜甫、賈島),赴湖北(孟浩然)、湖南(屈原)····
一路向南,陶醉於陶淵明、謝靈運的山水中,到達浙江天台山詩僧寒山隱居之地。
中國文化是一個巨大的財富寶庫。“千年以前的詩人,我一個外國人住在那麼遠的地方,也受他影響,這就是詩歌的力量。
你賺多少錢,你皇帝的力量那麼大,都沒有什麼影響。但你看詩人的影響,是整個世界的。最好的詩人是把他的心挖出來,我們的心都一樣。”
“我想要謝謝他們,雖然我沒有很多錢,想送他們最好的禮物,我想每個詩人最喜歡的東西就是酒了,所以我帶了最好的酒來。”
比爾·波特在他最喜歡的陶淵明墓前翻看史料
那些詩人們的墓地,彼此之間有那麼大的區別。有的簡陋,有的宏偉,有的已經變成農人的耕地,而有的則成了鄉村垃圾場。
但他們的詩歌卻流傳下來,在那些甚至沒有什麼文化的農人的明滅煙火裡鮮活著。
玉米叢中的李商隱之墓(《尋人不遇》配圖)
他從美國帶來兩瓶威士忌:一瓶18年的威利特,一瓶2011年出產的喬治·斯塔格,這也是他此行身上最貴重的兩件東西。
“中國人告訴我,一般只有後代才會在墳前祭祀倒酒,但我覺得那些詩人就是我的親戚。”比爾·波特說。
在這些親戚的墳墓前,比爾忘情地吟誦他們的詩句,湊在旁邊的當地村民一開始只是看熱鬧,後面竟也被感染著一起大聲背誦。這種強烈的儀式感令他久久難忘。
杜牧墓坑(《尋人不遇》配圖)
李白墓(《尋人不遇》配圖)
這大概就是中國詩歌的力量,也是比爾·波特所說的心的力量,縱使方寸之地,亦有詩和遠方。
這一次旅行也很驚險。在湖州,為了尋找石屋清珙禪師墓地,比爾·波特不慎踏空摔傷,三處骨頭斷裂,不得不中斷旅行;
經過兩次大手術,腳踝被打上兩塊鈦板和24顆螺絲釘,然而6個月之後,他就立刻回到中國,繼續完成旅行。
(《尋人不遇》配圖)
如此全面的對中國古代詩人的尋跡考察,以及對於詩人和詩歌的理解,作為中國人看完都有點慚愧。
這本書也很適合和孩子們一起共讀,甚至帶著這本書循著比爾的足跡遊覽,那一定會是一場難忘的研學之旅。
比爾·波特行旅中國系列
限定套裝包括:
《空谷幽蘭》+《禪的行囊》
+《尋人不遇》+《江南之旅》
以及:香囊+上善若水筆記本
僅需128元,限量200套
點選圖片,即可購買
對了,比爾波特並不是可以周遊世界的大富豪,有幾次都因為資金短缺而走不下去,無奈只能先去打份工。
也幸得有幾位“貴人”相助,比如邵氏影業的邵逸夫先生和臺塑掌門人王永慶的兒子解囊贊助,終得上路。
還有一本《江南之旅》也是筆者要重磅推薦的隱藏款。太適合這個夏天看一看了!
對於中國人而言,江南不僅僅是地圖上某個地方,更是一種文人精神的代表。我們跟隨了比爾的鏡頭,開啟一趟為期30天、3000公里的江南文化旅程。
汨羅江邊的屈原祠堂,赤壁之戰的懸崖,武漢黃鶴樓,長江夜航到廬山頂,陶淵明的家,虛雲活了120歲的雲居山,八大山人的墓,瓷器之都景德鎮,歙縣的墨硯,紹興的酒,李白的墓、蘭亭、蘇州園林、杭州西湖···
這才是文化旅行的正確開啟方式······
比爾波特(《江南之旅》配圖)
一個美國人,為什麼要做這麼多中國人都做不到的事呢?有什麼意義呢?
波爾波特在《禪的行囊》最後這樣寫到:三十年來,我翻譯佛經和中國古詩,直到今天,我仍然沒找到比這更有意義的事情。

2023年6月,整整80歲的比爾·波特再次來到中國,領取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
中國國際電視臺(CGTN)主持人問他:您認為幾百年甚至幾千年前他們心中的東西對我們今天仍然有幫助嗎?
“是的,我們的心沒有變,我們仍然有同樣的心,我們仍然和他們有同樣的感受。”

這次,我們也為喜歡比爾·波特的朋友們,準備了一套筆者認為蕞具代表的四本書:《空谷幽蘭》《禪的行囊》《尋人不遇》《江南之旅》,喜歡的朋友可以點選購買。
比爾·波特行旅中國系列
限定套裝包括:
《空谷幽蘭》+《禪的行囊》
+《尋人不遇》+《江南之旅》
以及:香囊+上善若水筆記本
老子《道德經》上善若水筆記本 展示
比爾·波特行旅中國系列
限定套裝包括:
《空谷幽蘭》+《禪的行囊》
+《尋人不遇》+《江南之旅》
以及:香囊+上善若水筆記本
僅需128元,限量200套
點選圖片,即可購買
廣告
為了大家能愉快地薅羊毛,
華小妹特地組建了微信群,
每天都會推送高性價比的好物哦。
快掃描最後一張圖片上的二維碼找到組織吧~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