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減稅“劫貧濟富”

全文1940,圖片11張,預計閱讀時間5分鐘。
文章首發於“有理兒有面”(youli-youmian),歡迎大家在朋友圈和微信群轉發。
公眾號及其他平臺轉載請在後臺留言。

當地時間5月22日清晨,美國眾議院以215票贊成、214票反對的微弱優勢,通過了特朗普推動的大規模減稅法案。

當特朗普在海湖莊園舉著香檳宣稱“這是美國經濟的偉大勝利”時,肯塔基州單親母親莎拉·威爾遜正對著超市價籤嘆氣——她每月400美元的食品券即將被砍去一半,而貨架上的雞蛋價格已漲到了8.99美元一盒。

這場被包裝成“經濟復甦”的立法狂歡,表面看似“提振經濟、保障安全”,實則卻是一場精心策劃的財富大挪移:富人稅單砍半,窮人福利腰斬,4萬億美元減稅蛋糕中,美國最底層50%的家庭連碎屑都撿不到,反而要吞下醫療、教育、能源補貼被掏空的苦果。
數字遊戲背後的血色公式

這份長達1200頁、被特朗普稱之為“又大又美”的法案,其條款堪稱“數學奇蹟”:
企業稅率從21%驟降至15%,年收入超500萬美元的富豪資本利得稅從23.8%直砍至15%,私募股權高管的“附帶權益”稅率更是從37%腰斬至25%。僅這三項,未來十年就將讓華爾街和矽谷巨頭們淨賺2.8萬億美元。
而在天秤的另一端,醫療補助(Medicaid)和補充營養援助計劃(SNAP)被砍1萬億美元,低收入家庭能源援助計劃(LIHEAP)被徹底取消,這意味著一個在快餐店打工、月入2200美元的單親媽媽,不僅要失去每月150美元的暖氣補貼,還可能因“收入不達標”而被取消食品券。

美國進步中心5月23日釋出的報告撕開了法案遮羞布:美國最富有的1%人群將獨吞62%的減稅紅利,而底層40%家庭的稅後收入將年均減少1200美元。更弔詭的是,法案中新增的8580億美元軍費和230億美元移民執法預算,恰恰需要從這些被削減的民生專案裡填補。
得克薩斯州眾議員亞歷山德里亞·奧卡西奧·科爾特斯痛斥:“他們給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導彈撥款,比給貧困兒童的午餐費還要慷慨”
揮向“自己人”的政治鐮刀

最具黑色幽默的是,法案對共和黨“基本盤”的傷害也遠超想象。得克薩斯州有160萬家庭依賴能源補貼支付電費,而該州共和黨議員泰德·克魯茲卻是法案的主要推動者;肯塔基州85%的醫療補助受益者是共和黨選民,卻要承受該州鄉村醫院關閉潮的第一波衝擊。
這種看似“揮刀自戕”的操作,其實暗藏著共和黨三大政治算計。

第一層算盤是“為富豪輸血”。2024年大選中,能源、金融、製藥三大行業為共和黨捐贈了12億美元,法案中240億美元的化石燃料稅收抵免、180億美元的製藥企業專利保護延長,正是“精準返點”。
埃克森美孚CEO達倫·伍茲在法案通過當天的電話會議上難掩興奮:“這比我們預期的還要好,相當於每年多賺32億美元自由現金流。”

第二層是“黨派戰爭”。食品券和醫療補助的主要受益者是美國非裔、拉丁裔和農村貧困人口,共和黨試圖透過“工作要求”“資格審查”等政策,將“貧困”與“懶惰”劃等號,強化“紅藍對立”敘事。
佛羅里達州州長德桑蒂斯在集會上公開宣稱:“我們不能讓那些身體健康卻躲在福利體系裡的人,偷走納稅人的錢”,而全然不顧該州34%的食品券領取者是正在上學的兒童。

第三層則是“債務魔術”。新增的8580億美元軍費中,有1200億美元定向流入與特朗普家族有利益關聯的國防承包商。
當紅州選民發現醫院關門、孩子餓肚子時,共和黨早已備好“非法移民搶走福利”的託詞——法案中230億美元的移民執法預算,足夠在美墨邊境新增3萬個拘留床位,配合每天24小時的“邊境危機”新聞轟炸,完美轉移矛盾焦點。
布魯金斯學會5月23日資料顯示,2017年特朗普稅改後,企業利潤增長45%,但工人工資僅上漲6%,而這次法案預計將讓企業股票回購規模在未來五年突破6萬億美元,相當於每個美國家庭平均“貢獻”2.2萬美元給富豪的財富遊戲。

歷史正在驚人重演。19世紀鍍金時代,洛克菲勒財閥們用“標準石油”壟斷榨乾中小生產商,如今亞馬遜、谷歌用“減稅紅利”收購競爭對手;1929年大蕭條前,富人收入佔比達18.7%,如今這一數字已飆升至23.5%。
不同的是,當年的“胡佛村”如今變成“食品銀行長隊”,當年的“賣火柴的小女孩”如今變成“在急診室走廊等死的老人”。

現在在特朗普“真實社交”賬號下,支持者歡呼“美國再次偉大”,卻沒人注意到話題標籤#FoodBankLines(食品銀行長隊)#正在X平臺趨勢榜登頂;法案通過當晚,國會山的遊說者們在四季酒店舉辦慶功宴,選單上一道“魚子醬配金箔”的價格,相當於俄亥俄州一個貧困家庭三個月的食品券額度;當福克斯新聞主播大談“個人責任”時,密歇根州農民吉姆·彼得森正在拍賣拖拉機——他的農業補貼被削減30%,而化肥價格在過去一年暴漲65%。

美國政治學家拉里·巴特爾斯說過:“民主的失敗,始於當多數人的苦難不如少數人的利益耀眼。”當美國選擇讓窮人更窮,正是法案塑造的這場“經濟奇蹟”背後的血色註腳。
圖片源自網路
 關注公眾號:
有理兒有面
理   性|   揭   秘|   探   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