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金融丨香港綠色金融發展與趨勢

香港,綠色金融,ESG
2025年2月,香港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跨機構督導小組訂立了2025年度香港可持續金融發展的三項重點工作,包括髮展可持續披露生態圈、鞏固可持續及轉型金融中心地位以及利用資料和科技促進可持續披露和融資活動。基於以上提出的三項重點工作,本文將從政策框架、市場實踐和產品創新等維度,詳細梳理中國香港2024年在綠色金融領域的重要進展,並對中國香港綠色金融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展望。
可持續資訊披露方面,中國香港遵循先按國際準則的部分要求開始,再全面實施本地準則,此路徑兼顧企業的適應能力,逐步推動本地標準與ISSB全面融合。2024年,中國香港特區政府透過修訂《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指引》併發布《香港可持續披露路線圖》,逐步將本地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可持續披露準則(ISSB準則)接軌。同時,香港會計師公會制定了《香港財務報告準則S1號——可持續相關財務資訊披露一般要求》(HKFRS S1)及《香港財務報告準則S2號——氣候相關披露》(HKFRS S2),明確了企業可持續資訊披露的實施路徑,並計劃於2028年全面強制實施該披露準則,旨在近一步提高企業可持續資訊披露一致性和國際可比性。
鞏固香港綠色金融與科技中心地位方面,中國香港的行動涵蓋了構建綠色科技生態圈、綠色金融應用與創新、綠色金融標準、人才培訓以及國際和粵港澳大灣區合作等。政府透過釋出《香港綠色金融科技地圖》、資金支援和推動重點專案、發起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科技資助等計劃以及修訂《香港可持續金融分類目錄》等措施,支援綠色科技的發展,並提升市場的透明度。此外,香港還透過跨境綠色金融產品創新和區域綠色科科技產業鏈整合兩大方面,進一步深化與國際及粵港澳大灣區的合作。
綠色金融市場方面,中國香港在2024年取得了顯著進展。2024年,中國香港綠色債券發行規模和發行品種持續增長,發行量突破500億美元,蟬聯亞洲最大綠色債券市場,同時,如航運業轉型債券和氫能專案專項債券等創新品種也相繼推出,展現了中國香港綠色債券市場的蓬勃生機。綠色信貸方面,中國香港金管局延長了資助計劃,中國香港銀行業加大了對可再生能源、綠色建築等重點領域的信貸支援,並推出了綠色供應鏈融資等創新產品。
碳市場方面,中國香港在市場基礎設施建設、跨境合作與區域聯動均有所發展。首先,在碳市場的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中國香港交易所的Core Climate平臺進行了功能的拓展與升級。在提供人民幣和港元雙幣種結算的基礎上,新增了黃金標準(GS)認證和碳信用託管方式。另外,香港交易所還對倫敦金屬交易所(LME)核准鋁品牌實施強制性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排放彙報規定。其次,在跨境合作與區域聯動方面,中國香港作為聯通內地與國際的橋樑,正在積極探索與內地在碳金融領域的各方合作機遇。除與廣州碳交所、北京綠金所簽署合作備忘錄外,中國香港還正積極探索“碳市通”的互通互聯模式,推動大灣區市場一體化。在國際合作方面,LME在2025年1月宣佈批准中國香港作為其核準的交割地之一,使之成為LME已有的遍佈美國、歐洲和亞洲32個國家和地區的倉儲網路。
展望2025年,中國香港將繼續從深化國際標準對接與本地化創新、綠色金融金融科技應用突破、最佳化區域協同與跨境機制、推進綠色金融市場與產品創新以及探索中國香港成為區域碳交易中心五個方面持續發力,鞏固其作為綠色金融與科技中心樞紐的地位。
請登入興業研究APP檢視完整研報
獲取更多許可權,聯絡文末銷售人員。
點選圖片購買 “興業研究系列叢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