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成功的頂級心法——習慣大於自律

本文來自豆瓣小組“我發現個規律”
由豆瓣使用者@想吃肉骨茶 授權釋出
原文標題:做事成功的頂級心法——規律出攤勝過瘋狂努力
感謝作者為豆瓣提供優質原創內容
透過回顧自身經歷、和周圍做事優秀的朋友們的人生,我漸漸發現的一個奧秘:
讓習慣勝過自律,規律出攤勝過瘋狂努力。
很多人總會陷入誤區,覺得別人的成功一定是得益於對方的“努力”。這句話本身是沒錯的,但理解的邏輯是有些出入的。
有個賣包子的老闆曾經提出過一個理論——一週七天,她每天都來擺攤,她賣的包子就是比只週末來擺攤一兩天的人賣得更好,回頭客就是更多。
首先,因為她每天都在包包子,她的包子質量更穩定,更好吃;其次,她每天來,遇到大客戶(一次買幾十個上百個)的機率比偶爾來一次的會更高;最後,她的客戶會幫她一傳十十傳百,因為她一直在,別人推薦或者打廣告的轉化率也會更高。
這個邏輯放在任何事情上都是一樣的,每天鍛鍊20-30分鐘,遠遠勝過十天半個月的拼命練倆小時;學英語,早上起來15分鐘速讀或速記,持續半年,效果一定好於偶爾狂背一天兩天……
我有朋友寫小說,就是每天早上寫45-60分鐘,幾年過去了,每年都能寫2-4本40w字以上的長篇小說。問她覺得累不累,她說習慣了,每天不寫還怪怪的。
系統勝過強度,習慣勝過自律。一旦養成習慣,就不需要耗費精力去逼著自己“自律”,讓大腦不斷強調“努力”的過程是非常累的,你養成了習慣,就略過了這個過程,不知不覺就做了。
規律出攤還有個好處——很多人都會追求完美,做都沒做就想東想西,導致最後啥也沒堅持下來,大腦還會拼命反饋:好累好辛苦……我去年減肥減脂的時候關注了一個健身影片的博主,她說了一句話讓我銘記終生——“單靠自律是無法做到減肥成功的,自律只是這件事伴隨而來的結果,並非原因。” 
人不是神,人有慾望。自律是在和慾望做抗爭,被壓抑的慾望總會到一個臨界值,最終徹底崩壞。我們要做的不是妄圖去“抑制”“戰勝”慾望,而是接納它,讓自己的慾望從內而外被引導、被控制。
這個過程並非一蹴而就的,是需要時間和過程的。無論是引導慾望,還是培養系統性的習慣,這都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養成的,而是需要反反覆覆的訓練、反反覆覆的量變才會開始漸漸建立一種“下意識”的潛在本能。
人有先天本能,也有後天培養的本能,我們的大腦非常強大,它可以對所有己身行為產生無數的“下意識反饋”——這種反饋是練出來的,不是某天突然就誕生的。如果沒有規律出攤,大腦的相應區域就沒有機會獲得建立行為-邏輯連結的鍛鍊,也就沒有辦法去培養所謂的“習慣”。
你要給自己時間,給大腦一點時間,讓它在這段時間裡去適應、去繫結,規律的出攤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哪怕一開始每天出攤都沒做得很好,也不是很要緊,你先做,過一個月再回頭看,你會發現這條規律有用。
 豆友評論 
@小葵花
就是先做起來,不會管做怎麼樣。哪怕做1%
@Hello水花
真的是貴在堅持,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歪嘴兔啃小餅 
確實,難怪說習慣決定命運呢!
@阿北唯一客服
認同!享受過程,無關結果。
@燈火闌珊 
謝謝樓主,看了這篇文章讓我想起自己練字的過程,就是每天都練一兩個字,不間斷。沒有什麼神奇的方法,最後自己練成了,我們班有很多人一天練40 50個字,但是堅持不了多久就不練了,有些人興趣來了,猛練幾天幾晚,最後挫折感來得太快,把自己搞“傷”了,從而得出結論自己沒有寫好字的天賦。
@江承宙
我在讀初中的時候,我爸就教我每天專門的時間做專門的事,比如睡前半小時背英語,早上起來半小時背語文這樣。這種長時間積累起來的知識是非常牢固的,確實比臨時抱佛腳好太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