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開通「杭溫高鐵」,結束此地不通高鐵歷史,30min直飆超冷門「浙中」小縣城,秘境山水、百年古村,還有《黑神話:悟空》取景地!

好訊息好訊息!歷時7年,杭州至溫州的「杭溫高鐵」,終於在9月6日正式開通了!
開通後的此條高鐵將會成為貫穿浙江南北最快的高鐵線路原來杭州到溫州的高鐵,只能繞行甬溫和杭甬鐵路,至少需要2小時,而杭溫高鐵可無縫併入滬昆、合杭、杭深高鐵,最快1h便能從杭州到溫州
高鐵全線共設9座車站,分別為:桐廬東站—浦江站—義烏站—橫店站—磐安站—仙居站—楠溪江站—溫州北站—溫州南站
其中浦江、橫店、磐安、仙居、楠溪江均為新建車站,都是首次開通高鐵,也都是適合旅遊的小縣城,非常適合打工人,不想扎堆又想看到美麗風景,且追求極致價效比的旅遊取向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特立獨行的猹

不過,在杭溫高鐵的一眾車站中,窩更關注「浦江站」因為它結束了浦江這座擁有1800年曆史的小縣城,不通高鐵的歷史拉近了我們與這座“浙中秘境小城”的距離。

馬蜂窩使用者@藍先生隨行記

「浦江 」隸屬金華八婺之一,位於浙江中部, 金華市北部。地處越中盆地山谷間,風景如畫,歷代名人輩出,素有“文化之邦”,“書畫之鄉”之稱。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特立獨行的猹

這裡擁有萬年上山文化,是世界稻作農業的起源地之一;擁有被譽為“江南第一仙山”的仙華山,石峰聳峭壁立,拔地而起;還擁有明太祖朱元璋親賜“江南第一家”,鄭氏家族孝義傳家九百年,十五世同居共食。

馬蜂窩使用者@藍先生隨行記

這裡有眾多隱於深山,卻承載厚重文化的古村落,眾多不為人知卻美貌動人的山水秘境

馬蜂窩使用者@藍先生隨行記

這個中秋不如就趁著高鐵開通,去一趟浦江,看看小城山水、小城古村,品嚐小城美食,體驗一下浙江的真小眾縣城!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藍先生隨行記
為慶祝高鐵的開通浦江文旅還給遊客送上了大禮包!具體如下:自高鐵開通之日到2025年12月31日期間,乘高鐵到浦江站下車,三天內憑本人身份證和高鐵票(電子票或紙質票)乘坐記錄可享受仙華山、江南第一家、神麗峽三大景區的景區首道門票(僅一次);享受浦江餐飲協會內的餐飲企業店內餐飲消費八八折優惠。(當日及次日)
這裡也有《黑神話:悟空》的建模取景地
來自宋代的秀麗古塔
龍德寺塔
始建於北宋的龍德寺塔是浦江最古老的建築,全國重點保護文物,也是最近爆火的《黑神話:悟空》在金華唯一的取景地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特立獨行的猹

龍德寺塔是磚木結構的樓閣式塔塔身高36米,七層六面,呈六角形,六面每層都有兩米多高的拱形門洞,六門相對
塔身外原有木構塔簷,平座、斗拱、飛簷翹角,但經歷多次雷擊,早已被毀,現僅存磚體塔身。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特立獨行的猹

此塔也是一座斜塔,塔身向東北傾斜度為38釐米已五百多年,仍屹立不倒。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特立獨行的猹

塔身可以進入,但不能登頂,不過站在底層也能仰望整個磚塔內部結構,似乎能和古人來個穿越對話。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特立獨行的猹

塔旁還有一顆已800多歲的巨大樟樹一塔一樹,如知己一樣,陪伴彼此見證滄海桑田。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特立獨行的猹

浙中秘境,人文故里,避世桃花源
江浙滬真正冷門的古村
新光村
新光村又稱“靈巖古莊園”,位於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虞宅鄉,由清朝傳奇婺商朱可賓於1740年遷居至此建造。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藍先生隨行記

村內目前留存的單幢古屋,如廿九間裡、詒榖堂、朱氏宗祠、靈巖書院、仙音殿(淡塢殿)等二十餘幢傳統建築均為朱氏家族所建。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藍先生隨行記

因為其石雕、磚雕、木雕、泥塑等建築細節工藝精湛,牆書壁畫碑刻內涵豐富,又被稱為“江南喬家大院”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藍先生隨行記

走進新光村,彷彿進入一座「江南古建築博物館」——白牆黛瓦、古老的門墩、高高的馬頭牆、厚厚的青石板路…… 在崇山峻嶺的藍天白雲下交織著歲月韻味。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藍先生隨行記

登高村
村子坐落於海拔500米的半山腰上,四面被群山環抱,山下就是浦江縣城,抬眼看到的就是“浙婺名山,浦邑第一勝景”仙華山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藍先生隨行記

登高村居民以趙姓為主,為南宋皇室後裔,大概在靖康之恥、北宋被金滅後,宋太宗趙匡義一脈宗室後裔往南遷,部分流徙定居於此繁衍於今。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藍先生隨行記

村裡有一大片古建築群,宅邸森森巍然屹立,園林祠堂舊跡猶存,見證了這裡曾經的輝煌。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藍先生隨行記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童話故事《神筆馬良》是浦江籍作家洪汛濤以登高村為原型創作的,因此村子也被譽作“神筆馬良的故鄉”。村子裡的廣場上還屹立著一尊5米多高的神筆馬良的銅像。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藍先生隨行記
崇溪村
嵩溪村有800多年的歷史,山明水秀,文風鼎盛,入選了中國第一批傳統村落名錄,也是浦江縣唯一的省級歷史文化村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特立獨行的猹

村子始建於北宋南渡之後,自古崇文重教,光是清朝,全村就有秀才70餘人;清康熙年間,徐敬臣在此創立著名的【嵩溪詩社】延續200多年。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特立獨行的猹

嵩溪古村的生態保護的異常好,嵩溪分前後兩溪穿村而過,一明一暗,村子古屋分佈密集,錯落有致,許多建築橫跨於溪橋之上,為典型江南村落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藍先生隨行記


村中建築大部為清時所建,
儲存完好的有43幢,1560餘間建築佈局精巧,造工精細。簷、梁、柱雕有山水花草,異常美麗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特立獨行的猹

崇溪村相對比較大,村中看點較多,盤點如下:
村口橋亭:

明暗兩溪匯合處,潭深水碧,古木參天;方圓門寓意“方正”、“包容”


關帝廟:

始建於明朝,現存為清代格局,兩側有清代壁畫


大嶺古道

:村口石路上去,可俯瞰全村


徐氏宗祠:

燕詒堂,嵩溪第一大姓的宗祠,清代古建,古戲臺精美無比


邵氏宗祠:

永思堂,嵩溪第二大姓的宗祠,雕樑畫棟,氣派宏偉


小廳門裡:

明朝正德年間所建,為村內現存最古老建築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特立獨行的猹

江南第一家
鄭宅位於浦江縣城東10多公里,870年前,居住在此的鄭氏家族,以孝義治家。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藍先生隨行記

村民立下“子孫出仕,有以髒墨聞者,生則削譜除族籍,死則牌位不許入祠堂”的家規;家族歷宋、元、明三代,長達360多年,出仕173位官吏,無一貪贓枉法,無不勤政廉政,家族屢受朝廷旌表,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太祖朱元璋賜封其為“ 江南第一家 ”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特立獨行的猹

鄭宅最大的看點就在於宏偉的牌坊群,雖然是現在新造,但一字排開,氣勢奪人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特立獨行的猹

牌坊分別為:江南第一家、孝義門、三朝旌表、有徐、恩德、麟鳳、取義成仁、禮部尚書、九世同居;
九座牌坊,寓意鄭氏九世同居,牌坊有磚木結構、有木結構、有石雕磚雕,各不一樣。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特立獨行的猹

上山遺址
浦江有一處比河姆渡遺址早了三四千年卻鮮為人知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上山遺址」
2000年,在這片遺址上發現了,一粒炭化稻米、幾塊陶片、圓石球、石磨盤…進行年代測定後,專家發現上山遺址距今11400年至8600年,屬於新舊石器的過渡階段。而其中的炭化稻米,則將稻作文化向前推到了一萬年前。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藍先生隨行記
在上山遺址發現20週年學術研討會上,專家們把以上山遺址命名的上山文化,確認為世界稻作文化的起源地!上山遺址也被稱之為“遠古中華第一村”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藍先生隨行記
如今的上山遺址,已經在兩處挖掘現場上搭建了展廳,形成了上山遺址公園。展館裡陳列了當年發現的萬年炭化稻米、大口盆、石器等珍貴文物。館內還掛了袁隆平寫的“萬年上山 世界稻源”題詞。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藍先生隨行記

遺址公園周邊,種滿了稻穀,金秋時節分外美麗。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後素影像

小眾到幾乎無人知曉的美景
一山一湖一古道
仙華山
被譽為“江南第一仙山”仙華山,以奇秀的山巔峰林為特色。狹窄的天門、仙境般的雲霧、立體感十足的群峰、直插雲霄的石筍,都非常值得去看。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二條

山峰分為東西兩部分東線以少女峰聞名,相傳這裡曾經是軒轅黃帝少女元修生活居住、並修煉得道昇仙的景緻。登頂可看到整個浦江,仙華山也一收眼底,但登頂路很險,堪比華山。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子夜殤殤

西線路線比較長但是相對平緩,主要有大鐘峰,濟公巖,情侶巖,試膽石等。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lilith991桑桑

通濟湖
通濟湖,也稱通濟橋水庫,位於浙江省浦江縣城西3公里處,屬浦陽江上游。

圖片來自@金華文旅圖片來自@詩畫浦江

水庫以其清澈的湖水和周圍的山色而聞名,因為湖中有6個島嶼和數十個半島,也被叫做“百島湖”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Daily33

遊客可以在湖邊享受寧靜的自然環境,也可以乘船遊湖,體驗湖光山色。
也可以導航【同樂綠道停車場】登到山頂,站在山頂石頭上,俯瞰整個通濟湖水庫風光,非常有千島湖的樣子。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曹老師SpongeMel

馬嶺古道
馬嶺古道始於浦江縣虞馬嶺腳村,終到桐廬蘆茨埠,蜿蜒於浦江、建德、桐廬三地交界處的崇山峻嶺中,因起伏的山嶺形狀似馬而得名。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青禾

馬嶺古道在浦江的徒步路線約6km,主要穿越一峰九崖,到達新光村難度並不算大,當天往返即可。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二條

一峰(一塊巨石聳立在山間),可遠眺層巒疊嶂,山勢秀麗的馬嶺風光;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二條

崖(望夫崖、大象崖、沖天崖、雙乳崖、迎松崖、猿人崖、獅子崖、好漢崖、脊樑崖有的崖壁立千仞,讓人望而生畏;有的崖峰迴路轉、曲徑通幽,和太行山脈極其相似,雄偉壯觀。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二條

徒步路線:馬嶺腳古村登山起點-美女峰-一峰九崖-下撤-新光村-返杭
深藏小城的好味道
去浦江必吃
浦江牛清湯
浦江人的美食記憶裡,牛清湯毫無疑問佔據了重要的位置。雖其貌不揚,然而凡是喝過它的人,一定會被其獨特的風味所吸引,欲罷不能。

圖片來自@金華文旅

牛清湯的做法簡單也粗獷,現殺的活牛,切肉剔骨後頭頭腦腦、筋骨皮肉與內裡放入大桶鍋裡,加上自家的秘製香料,任其燉上一天

圖片來自@金華文旅

等到煮熟後,撈出牛肉牛骨牛心牛肝一類,會剩下一鍋清湯,店家再加入牛血、水鹽味精和紅辣椒,大火煮沸,就變成一鍋燙、辣、鹹、香的牛清湯。

圖片來自@浦江文旅

慢火熬煮出來的清湯,飽含牛肉的清香,配上火紅的辣椒碎、少許綠蔥花吃起來口感豐富,味道濃郁

圖片來自@浦江文旅

浦江一根面
浦江一根面,也稱為潘周家手工面,是浙江省浦江縣潘周家村的傳統特色食品,擁有600多年的歷史。
其面的特點是可以拉得很長,長達數百米而不斷,因此得名“一根面”。也被稱為“長壽麵”,寓意長壽和吉祥

圖片來自@金華文旅

浦江一根面製作工序複雜、需要記錄精確的發酵時間,然後進行反覆捶打,做工精細,具有煮時不糊、柔軟滑潤、嚼不粘齒的特點。

圖片來自@金華文旅

煮好後的一根面,嚼不沾齒爽滑筋道的口感,搭配上雞蛋絲、番茄、油渣、小青菜等做的澆頭,樸樸素素的一碗卻十分鮮美

圖片來自@金華文旅

巨峰葡萄
浦江被譽為「中國巨峰葡萄之鄉」,這裡的葡萄具有“甜度高、果肉多汁、果皮薄”的特點,被譽為「葡萄界的愛馬仕」

圖片來自@浦江文旅

資深的吃貨都懂得“買著吃不如摘著吃”,浦江採摘園遍地,主要採摘地分佈在黃宅鎮、巖頭鎮、浦南街道、仙華街道、浦江街道

圖片來自@浦江文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