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軟”文學到“硬”產業,成都科幻產業如何重構郫都區新生態?


一部科幻文學不僅是一場對未來的探問,也是一次與科技的對話。在科幻的領域裡,文化創意為前沿科技拓展了想象空間,前沿科技也為文化創意充實了骨架與血肉。
成都科幻館
如今,科幻的文字正在乘著產業的羽翼,為區域啟用新的經濟脈動。
去年12月,成都發布全國首個城市科幻發展規劃,《成都市科幻產業發展規劃》明確提出構建“一核引領、兩區聯動、多點支撐”的科幻產業發展格局。
身處成都西北的郫都區作為其中的“一核”,將助力成都充分發揮世界科幻大會品牌帶動效應,以科幻影視、科幻文娛旅遊以及科幻相關高階裝備製造為重點建強成都科幻核心地標。
“以科幻為想象、以科技為路徑”,郫都區正在繪製一張新的產業版圖。

科幻文旅繪製旅遊新地圖

19世紀末,科幻傳入中國,而當歷史的齒輪轉動到今天,中國科幻產業已邁千億營收時代。2024年,中國科幻產業總營收1089.6億元。產業板塊開始多元化,產業鏈條也持續完善。
以科幻為引擎,構築產業新生態,郫都區就是其中的參與者。
菁蓉湖畔,成都科幻館靜靜佇立,從空中俯瞰,場館宛如一片漂浮於大地之上的“星雲”。2023年,成都科幻館作為第81屆世界科幻大會主場館開始投用,三年過去,這裡已經成為郫都區“科幻+”產業融合的一次成功嘗試。
作為科幻文旅的新地標,成都科幻館以“星雲巡航日誌”為主題,將“特色臨展+公益活動”作為主要業態,其中特色臨展包括“超越想象·科幻與科技之旅”等7個主題展,公益活動包括飛行器奇遇記、機甲競技比賽、3D建模列印等體驗場景,“大咖講科幻”主題講座等公益活動已經累計開展了超過600場。
藉助以科幻主題推出的各類創意活動和場景,成都科幻館嘗試以更加娛樂的形式,讓科幻觸及更多樣的人群。
第十二屆騰訊科學WE大會在郫都區舉行
在此之上,第十五屆華語科幻星雲獎、第十一屆未來科幻大師獎、天問科幻文學獎、2024第十二屆騰訊科學WE大會,以及WRCT 2024世界機器人大賽四川省選拔賽等多個賽事和活動紛紛落地成都科幻館,為郫都區帶來了新的行業脈動。
而華為問界M9新車全國媒體品鑑會、東風嵐圖夢想家科技新品釋出會、雷士照明技術釋出會等40場商業活動的舉行讓這裡頻頻成為科技圈的焦點。
科幻館星雲奇妙夜
成都科幻館在為文旅產業帶來新的想象力的同時,也和郫都區的休閒旅遊場景產生了協同效應。在成都科幻館探秘一番,在太清路品嚐地道川派美食,再去佛羅倫薩小鎮來一場“小鎮walk”,在石砌小道上感受意式風情與購物潮流,一張全域科幻旅遊地圖由此完整。佛羅倫薩小鎮也是成都首家上線“即買即退”服務的奧特萊斯,購物的便利化有望為境外遊客帶來更高質量的消費體驗。圍繞文化旅遊的不同特色元素,郫都區正在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週末“微度假”新消費模式,以此進一步激發文旅經濟與消費活力。

科幻影視書寫行業新格局

新興行業為區域帶來的能量最終留存幾何,與當地怎樣以“流量”帶動“留量”密切相關。
郫都區對科幻產業在這裡如何生根發芽已經有了清晰的思路。透過制定《郫都區科幻產業中心十年行動計劃》,郫都區明晰以打造“雙引擎、四基地”為抓手,構建“一心兩城多點支撐”的現代科幻產業發展新格局,重點發展科幻裝備、科幻影視、科幻數字等細分領域。
在科幻影視領域,為了推動科幻影視作品創作和轉化,郫都區發起“小苔蘚”科幻電影訓練營活動,首期培訓30名青年科幻編劇。《流浪地球3》在這裡完成了初期劇本創作,《中國軌道號·春》等2部科幻舞臺劇也成功公開展映。此外,今年6月,由騰訊影片出品,壹同製作承製,陳思誠擔任監製的科幻懸疑劇《群星》已在成都開機,其開機儀式正是在成都科幻館舉行。
壹同製作簽約入駐成都暨科幻劇《群星》開機儀式
其實,郫都區的影視產業版圖早已鋪開,成都影視城就是其中最亮眼的板塊之一。
從現象級動漫大片《哪吒之魔童降世》,到熱播的電視劇《公訴》,再到都市話題劇《故鄉,別來無恙》,這些作品雖然題材各異,但是背後都成都影視城的身影。
成都影視城管委會副主任江勇介紹,影視城已成立五年,當前已建成一個近30萬平米的產業載體擁有包括“1+16”攝影棚群落、52個演播間、100多個錄音棚,以及“視界一號”亞洲最大單體攝影棚。
視界一號攝影大棚內部實景圖
數字光影街區、超高畫質科創中心等產業空間,讓成都影視城成為了前沿影視科技的重要實驗場。依託國家超高畫質創新應用產業基地、華為智算中心、中國電信5G雲平臺等實驗室或技術平臺,成都影視城發展5G+4K/8K+VR/AR+AI等數字技術,讓影視產業獲得更多“硬核”科技的助力。
江勇提到,最近兩年影視城入駐企業數量明顯上漲,每年都能新增100家以上的影視、文創企業入駐。目前,影視城引進的頭部企業包括靈河文化、聯瑞影業、壹同製作、春光好、世紀華納等等。
成都影視城
未來,郫都區將不僅僅是內容造夢的終點,還是新生態體系的起點,科幻影視的創新實踐有望書寫本地影視產業新格局。

高階製造培育產業新實踐

科幻站在文化與科技的交匯點上,因此在內容生產之外,科技創新自然也是郫都區的發展焦點。
在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慧、虛擬現實、機器人等科幻核心技術領域,郫都區的製造業科技創新為科幻產業的成長提供著源源不斷的養分。
作為成都的工業重鎮,郫都區是四川省首個萬億級電子資訊產業叢集的重要承載地。在郫都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籌),圍繞積體電路、新型顯示、智慧終端等先進製造業,這裡已經聚集了電子資訊產業上下游企業74家。
成都智算中心
成都智算中心的機房裡,伺服器藍光閃爍,組成了一片數字海洋。智算中心是全國首批建設的9家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公共算力開放創新平臺之一,中心以昇騰AI全棧軟硬體技術為基石,探索多元化應用場景。
從人工智慧雲計算領域的“數字心臟”成都智算中心,到積體電路領域的威芯微科技等代表企業,再到新型顯示領域的冠佳、中嘉微視、亞通達等,豐富的產業叢集展現了郫都區電子資訊產業的優良發展勢頭。
在成都航發機器人有限公司的車間裡,大大小小的移動機器人遍佈車間,工作人員正在給新產品進行載重測試,黃色的機器人原地轉向調整好位置,輕鬆接下了一塊8噸巨石。
成都航發機器人有限公司車間
航發機器人專注“過載移動機器人”領域,產品主要運用於軌道交通、航空航天、風機制造、重工、冶金、工程機械裝備等行業,創新技術填補了國內多項空白。
製造基礎與數字科技的進步,為科幻核心技術的加速落地提供了條件。
如今,隨著科幻產業要素開始在郫都區匯聚,新動能正在成型。
過去兩年多,郫都區加強專案招引培育,引進了賽凡文化、時光幻象、八光分等資深科幻機構,同時聚焦人形機器人、人工智慧等未來產業,引進華為數字機器人、藍色游標等泛科幻專案超過40個。郫都區還力求打造科技成果展示平臺,聯合螞蟻集團、東風集團等科技企業舉辦行業峰會、新品釋出會20餘場。2023年以來,這裡累計培育的泛科幻類企業已經超過了50家。
“星雲”綻放,託舉更多科幻夢
郫都區科幻和智慧財產權中心產業促進部部長張雪梅介紹:“在未來,我們希望郫都區成為科幻文旅目的地、科幻影視首選地、科幻核心裝備技術策源地和科幻文化傳播地,促進科幻產業和科幻事業協同發展。”
/凌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