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
分享資訊,整合資源
交流學術,偶爾風月


滄海遺珠,信手拈來 圖源:pixabay.com
登陸火星的人類可能很快發生變異

圖源:Midjourney
以馬斯克為代表的一群資深科幻迷對登陸火星有著強烈的執念,而他也確實為此做出了極大的努力,航天發射的成本在他手裡一降再降,許多之前受限於成本的太空工程都成為了可能,利用星艦將人類送往火星可能很快即將成行。但是萊斯大學進化生物學教授斯科特·所羅門認為,如果這件事真的實現了,生活在火星的人類可能很快發生變異:
-
由於火星引力較弱(僅為地球的三分之一),骨骼會更緻密、更脆弱; -
從小生活在基地內的兒童將會近視,因為很少有機會進行戶外活動看更遠的物體; -
為了免受紫外線的傷害,皮膚中的黑色素大量增加,所有人都變得更黑; -
火星大氣很稀薄,為了增加氧氣攝入量,體內血管和代謝系統必須適應,類似於生活在西藏的人; -
免疫系統變弱,因為直到現在尚未在火星找到任何生命跡象。如果壓根沒有微生物,人類的免疫系統就沒什麼用處了,退化不可避免。

文章連結:
https://www.zmescience.com/science/news-science/homo-martianus-babies/
MIT考古發現60年前的聊天機器人

2005年,ELIZA 創始人約瑟夫·魏森鮑姆 (Joseph Weizenbaum) 坐在電腦前。
圖源:Alamy
麻省理工學院的幾位軟體學家在該校塵封的檔案中,發現了一份失落60多年的程式碼,描述了一種聊天機器人軟體。這份程式碼由麻省理工學院教授Joseph Weizenbaum在上世紀60年代編寫,創造了一個名為“ELIZA”的聊天軟體,名字來源於戲劇《賣花女》的女主人公 Eliza Doolittle ,ELIZA被設計成像英國貴族婦女一樣說話和回答問題。它透過簡單的對話技巧,讓使用者感覺自己是在與一個關心他們的人進行交流,來模擬所謂“羅傑斯式心理治療”。儘管其演算法非常簡單,但“伊麗莎”在當時引發了關於人機互動和人工智慧潛力的廣泛討論
原始程式碼是用Joseph Weizenbaum自己發明的密歇根演算法解碼器對稱列表處理器 (MAD-SLIP)寫成的,共420行。MIT的專家們整理和除錯了一下,建立了一個模擬機來供ELIZA執行,最後不僅成功還原了它,還在程式碼中發現了一個bug,他們覺得這個bug就像名人手稿中塗改的錯別字一樣,是歷史文物的一部分,非常有趣。

文章連結:
https://www.livescience.com/technology/eliza-the-worlds-1st-chatbot-was-just-resurrected-from-60-year-old-computer-code
法國發現最古老的沙盤模型

沙盤地圖與埃科勒河谷地圖。
圖源:Médard Thiry 博士
在法國巴黎盆地的塞戈諾爾 3號巖洞中,考古學家們發現了一幅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古老的三維地圖。這一驚人的發現揭示了在約13000年前,舊石器時代的人類已經擁有對周圍環境的深刻理解和工程能力。
這一發現來自於Mines Paris – PSL地質科學中心的研究團隊與阿德萊德大學的專家們的合作。該巖洞自1980年代以來因其晚期舊石器時代的藝術雕刻而聞名,包含兩匹馬的雕刻和一個女性的象徵性影像。新研究顯示,洞穴內的砂岩地板被舊石器時代的人們雕刻成周圍地形的縮影,模擬了自然水流及地貌特徵。這些雕刻並不像現代地圖那樣表現出距離、方向或旅行時間,而是透過三維方式展示了高原上的徑流進入河流、河谷的匯聚,以及下游湖泊和沼澤的形成。

參考文獻: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ojoa.12316
美國研發首個機械互鎖高強度聚合物

圖源:Science
美國西北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最近取得了一項重大的材料科學突破,他們研發了世界上首個機械互鎖的二維聚合物材料。這種新型材料以其極高的強度和靈活性,預示著未來的防彈衣和高效能裝甲材料將迎來革命性的改變。
新的聚合物材料採用了機械鍵合而非傳統的化學鍵合,每平方釐米內含有高達100萬億個機械鍵,這是迄今為止所達到的最高機械鍵密度。這種結構類似於中世紀的鍊甲,既輕便又堅固,提供出色的彈性和抗撕裂效能。研究人員利用X形單體作為構建模組,並將其排列成高有序的晶體結構。在此基礎上,透過與其他分子反應形成了機械鍵,從而產生了層層疊疊的二維聚合物片。

眾志成城。
文章連結: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s4968
點選下方知社人才廣場,檢視最新學術招聘
擴充套件閱讀
橄欖球員腦病之謎解開: 撞擊激活了潛伏病毒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媒體轉載聯絡授權請看下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