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
上方藍字
關注我們
特朗普全力改善與俄羅斯的關係,會不會削弱中俄關系?這是很多人關心的“戰略大三角”話題。但是客觀說,中國民間對這個話題的議論遠比西方多。在美歐,有一些深度分析出現,甚至有人編了一個“反向基辛格”標籤,考量特朗普是不是在朝重置“大三角”的方向走。這個話題總體上還沒熱起來。
特朗普全面改善美俄關係的決心很大,他甚至多少將烏克蘭問題看成了拖累美俄緩和的障礙。他肯定有削弱中俄關系的考慮,但它能有什麼工具來實施這個野心,受到廣泛懷疑。

因特朗普突然轉向受到最大沖擊肯定是歐洲,同時它會改變中俄關系的外部環境,但它觸動不了中俄上世紀90年代以來持續發展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所構建起的強大內容。老胡因此對中俄關系很有信心,我覺得特朗普走近莫斯科,這一路線改變對中國的影響被誇大了。
歐洲領導人和主要官員基本沒有談論目前變局對中俄關系的影響。美國副總統萬斯朝這個方向說了,但他更像是給特朗普的烏克蘭政策進行辯解,他在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表示:“特朗普政府的目標是讓普京相信,俄羅斯在談判桌上能比在戰場上取得更多成就。莫斯科目前與西方市場隔絕,這使它成為北京的小夥伴,在與中國的聯盟中扮演小弟的角色不符合普京的利益。”不能不說,萬斯的說法很淺薄,這是針對大國政治最低階的大路貨敘事。

多家西方主流媒體在談到“反向基辛格”或者“反向尼克松”時,沒有一家對其成功高度看好。它們中最尖銳的分析認為,特朗普走近莫斯科,無論成功與否,都會給中俄之間“播下懷疑的種子”;CNN宣揚,中俄並非“真正的盟友”,雙方的關係“也許不那麼可靠和牢固”,從歷史上看,“俄羅斯在聲稱自己是中國最親密的夥伴時對中國構成了最大的威脅”,文章提到1969年,蘇聯與中國之間因漫長的共同邊界而爆發激烈的領土爭端,直到20世紀90年代才基本得到解決。這是典型的炒作歷史陰影,試圖將它放大。
另外就是宣揚中俄“不平衡”,因為俄羅斯越來越弱,西方的3年經濟制裁讓俄羅斯處於半孤立狀態,“莫斯科在經濟上嚴重依賴北京,如果特朗普解除對俄羅斯的制裁,那麼俄羅斯對中國的依賴就會減少”。但那些分析對特朗普究竟能用什麼方式取得進展,又都普遍持懷疑態度。
《外交》雜誌則在21日發文,直接說特朗普離間中俄關系“是一個戰略幻想”。文章說,美國任何與俄羅斯結盟以制衡中國的嘗試都缺乏成功所必需的地緣政治、經濟和戰略基礎,這種戰略不切實際,而且適得其反。
這篇文章指出,“逆基辛格”方法的最大障礙之一是中俄的夥伴關係很牢固,與尼克松利用的 20 世紀 70 年代中蘇分裂完全不同。兩國在關鍵地緣政治問題上的相互支援就是明證。與此同時,俄羅斯與美國之間的信任赤字進一步加劇了這一戰略的複雜性。數十年的制裁、北約擴張以及歐洲的利益衝突,讓莫斯科對華盛頓的意圖深表懷疑。即使美國伸出橄欖枝,俄羅斯也不太可能因為與一個歷史上敵對的大國結成不確定的聯盟而危及與中國的穩定互利關係。

文章還說,美國本身也缺乏向俄羅斯提供令人信服的經濟激勵,而中國與俄羅斯的貿易關係發展速度遠遠超過俄美貿易關係。2023 年,中俄貿易額達到 2400 億美元,俄羅斯嚴重依賴中國作為其石油和天然氣出口的買家,這種經濟相互依存關係使中國對俄羅斯擁有了巨大的影響力。而俄美貿易額僅為 520 億美元(實為52億,原文作者引用錯了,老胡注),這一數字還因美國製裁而縮水。美國是石油和天然氣的淨出口國,對俄羅斯能源需求不大,而俄羅斯經濟的另一個主要支柱出售軍火,也是華盛頓方面的競爭對手。
文章總結稱,任何假設的俄美結盟都可能是暫時的和脆弱的,因為它不會解決莫斯科和華盛頓之間根本的意識形態和地緣政治分歧。與當年尼克松相比,特朗普的做法似乎更具交易性,而缺乏長期戰略規劃的根基。這個想法高估了俄羅斯與美國聯手對抗中國的意願和能力,並誤判了當今多極世界秩序的複雜性。

▲外媒批評特朗普的“拉攏俄羅斯”戰略。
最後作者還警告美國,“反向基辛格”戰略可能會在多個方面損害美國的信譽。這種做法將歐洲和亞洲的傳統盟友排除在外,削弱了美國同其民主夥伴之間的信任。另外,這樣的政策轉變可能會加劇美國國內的分歧,因為這個舉動會被視為為了短期的地緣政治利益而放棄美國民主和人權的核心價值觀,未來可能將在國內外遭遇巨大阻力。
向大家展示了西方輿論的分析之後,老胡想說,俄美關係突然改善是重大地緣政治事件,重置了全球地緣政治的一個重要維度,但是這種時候,中國人一定要自信,我們應尊重俄羅斯的戰略利益和外交權利,達觀看待俄美關係正常化,歡迎烏克蘭戰爭走向結束。特朗普團隊在這中間有一些令全世界意外的表演,展現了華盛頓的善變和自私自利,我們嘲笑華盛頓的反覆無常,但這一態度不能朝著莫斯科延伸。中俄關系需要超越烏克蘭戰爭的爆發,也要超越圍繞它結束的複雜談判和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