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
上方藍字
關注我們
俄羅斯熬出來了!歐洲國家還沉浸在特朗普與普京“私談”烏戰結束方案的震動之中,週四特朗普又丟擲新的“重磅炸彈”,表示希望俄羅斯重返七國集團(G7),他還說將俄除名是個錯誤。
看來特朗普的戰略意圖不僅是要結束俄烏戰爭,還想把俄拉回西方陣營。特朗普的終極目標是對付中國。
特朗普表示,如果俄羅斯沒有被G7排除在外,俄烏衝突“很可能”就不會爆發。“我認為俄羅斯加入這一聯盟(G7)會非常有幫助,而且現在仍然會有幫助。”特朗普說。
G7一度擴充為八國集團(G8)。2014年,俄羅斯因“吞併”克里米亞半島被G8除名。
特朗普對俄羅斯重返 G7 的執念,按說不是什麼新鮮事。早在 2018 年,特朗普就曾表達過這一想法,2019年再次提及,2020年更是邀請普京出席在美國召開的G7峰會,但普京沒去。不過,
在烏克蘭戰爭還未解決的情況下,特朗普再次公開強調這一主張,仍是轟動的。
接下來有兩個問題,第一是,特朗普能把俄羅斯拉回G7,重建G8嗎?

▲特朗普在總統辦公室告訴記者,他希望普京重返 G7 集團。(圖源:美聯社)
不能說可能性是零,但會很困難。
特朗普第一任期沒有做成這件事,一是因為英國、法國、德國、加拿大等G7其他成員國堅決反對。默克爾、馬克龍、特魯多都做過拒絕俄羅斯迴歸的表態,英國方面還表示,將否決任何允許俄羅斯重新加入G7的提議。
另外,俄羅斯似乎已對重返G7失去興趣。普京2019年時曾犀利指出,“無法想象沒有中國和印度參與的話,一個有效率的國際組織怎麼會發揮作用。” 2020年,俄方更是直白表態,
“對俄羅斯來說,G7已經過時,沒有人想重返從前的模式。”
還有就是,美國國內政治壓力也如同一座大山,壓得特朗普這一想法難以落地。特朗普及其團隊曾深陷“通俄門”輿論風波,俄羅斯被指控干預美國大選。2019年底,美國眾議院以 339 票對 71 票通過了一項決議,反對俄羅斯重返 G7 峰會。

▲中俄同為上合組織成員國,該組織影響力正在擴大。(圖源:上合組織網站)
如今,
特朗普似乎下了“寬容俄羅斯”的決心
,並且寧願犧牲烏克蘭利益,讓歐洲盟友沮喪,也想強行恢復與俄羅斯的關係,推動整個西方與俄羅斯和解。
但是,
他一個人難以扭轉美國和整個西方的“俄羅斯觀”,西方與俄羅斯的現實衝突太多了,很容易擦出火花。
特朗普上一任期裡俄美兩度發生過大量互逐外交官的極端事件,美國對俄羅斯的制裁不降反升。
蘇聯解體後,歐洲與俄羅斯的和解被一系列事件沖斷了,北約東擴與俄羅斯復興的渴望嚴重對立,中東歐國家被捲入新的仇俄激流。經過這次烏克蘭戰爭,恢復蘇聯解體之初西方與俄羅斯的走近趨勢失去了各種動力,彼此不信任已經固化。
特朗普個人的浪漫主義可能產生的推力太弱了,大家都知道他只有幾年時間,而且他又易變,什麼都是交易,西方世界對他缺少戰略層面的信任。

在這種大背景下,俄羅斯重返G7有可能只是特朗普政府的地緣政治工程,而很難成為整個西方“重新包容”俄羅斯的政治文化工程。
第二個大問題是,特朗普採取超常手段恢復與俄羅斯關係,不惜損失許多政治資源,他的戰略目的當然是想拉俄羅斯“對付中國”,但他能做到嗎?
老胡要很確定地說,特朗普在這方面得手的可能性幾乎為零。莫斯科很清楚,美國兩黨制結果就形成了兩種辦法輪流嘗試,對付俄羅斯。北約東擴,攛掇烏克蘭反俄,帶領西方一起軍援烏克蘭,全面制裁俄羅斯,是硬的一手。結果不行,透過政黨輪替,又換上了拉攏俄羅斯的另一手。蘇聯剛解體,葉利欽上臺時整個俄羅斯很天真,一門心思融入西方。經過這30多年摔打,俄羅斯清醒多了:自我強大是他們國家利益和民族尊嚴的根。
烏克蘭這一戰對俄羅斯來說打得很驚險,烏克蘭因為得到西方全面支援,得以與俄抗衡,而俄羅斯對陣整個西方能夠從一度被動逐漸贏回主動,莫斯科心裡跟明鏡似的,主要是因為它的核威懾發揮了作用,鎮住了美國和歐洲,使他們不敢直接參戰。

▲2021年4月8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中)在頓巴斯地區烏政府軍陣地視察。(圖源:新華社)
另外,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拒絕參與西方制裁,保持與俄正常經貿關係,使俄羅斯經濟獲得另一條外部生命線,得以繼續運轉。
緩和與美國的關係肯定是莫斯科非常希望的,但普京發動“特別軍事行動”的戰略目標必須實現。
接下來的俄羅斯絕不會像蘇聯解體之初那樣再天真、浪漫一把,什麼都跟從特朗普的安排。莫斯科會專注於強化自己的整體實力,包括外交的多元性。
如果重回G8集團,對俄羅斯意味著要放棄某項戰略資源,那麼相信普京絕不會接受。
在特朗普表達想讓俄羅斯重回G8的想法後,俄羅斯聯邦委員會(議會上院)議員阿列克謝·普什科夫迅速警惕地表示,特朗普提此主張,是想削弱俄中夥伴關係。無論如何,
中俄關系已是兩國全球外交戰略的重要支撐,俄方絕不會因為一點小利益就被哄到美國對付中國的陣營中去,普京可沒有那麼好騙。
最後老胡要說,其實美俄關係緩和些,烏克蘭戰爭平息,對中國緩和與西方關係是有利的,因為這會減少西方因為俄羅斯問題與中國的摩擦。而且,中國人要保持一個大判斷:俄羅斯被利用成對付中國槓桿的可能性遠遠要比它與西方衝突給中國帶來外交糾紛的可能性小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