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力薦、科普雜誌天花板,竟然還是託福雅思SAT“題庫”?

  • 從達爾文提出進化論到愛迪生髮明留聲機;
  • 從萊特兄弟的飛機改變人類的交通方式,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顛覆科學體系;
  • 從雙螺旋結構破解生命密碼,到引力波開啟探索宇宙的全新視窗……
  • 無數改變了世介面貌的科學發現與科技成果,都經一本創刊近兩百年的經典科學雜誌傳遞給全球讀者!
這本雜誌,就是《科學美國人》(Scientific American)
這是美國的一本科普雜誌,始於1845年8月28日,它為美國曆史最長的、一直連續出版的雜誌,也是著名的《科學》(Science)的兄弟刊。

可以說,這本雜誌直接帶領著讀者們見證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乃至到目前的“工業4.0”時代!

歷史悠久
全球科普“第一雜誌”
愛因斯坦曾評價《科學美國人》說:“我很欣賞《科學美國人》,因為它把世界科學更廣泛地介紹給了讀者。”
1845年,懷揣著傳播“新發明、科學理論和新奇研究”的理念,魯弗斯·波特創辦了《科學美國人》。
如今,這本最初重點關注發明專利、機械進展的單版期刊,已經成為全球歷史最悠久、最具影響力的大眾科學雜誌之一。
在過去的176年中,這本雜誌見證了世界科學的每一次重要變革,預見了十年甚至百年後的未來。
目前已經有151位諾貝爾獎得主為《科學美國人》撰稿!雖然這本雜誌被認為是大眾化的高水平學術期刊,但卻並不難讀,普通讀者也可以上手,擴充套件科學知識的邊界。
眾多科學泰斗、諾獎得主、科技與政商精英為這本雜誌撰稿,記錄著人類歷史發展的每一次重大變革,與全球數十個國家的數千萬讀者分享思想精華與智慧理念。

天然“題庫”
STEM選手必備
作為一份非學術出版物,《科學美國人》文章的平均引用率卻非常高,雜誌的影響力也如日中天,成為全球科普雜誌的第一品牌。
在176年的發展歷程中,《科學美國人》不斷進行著自我評價與自我革新。
雖然它被認為是大眾化的高水平學術期刊,但這本雜誌並不採用類似《自然》雜誌同行評審的方式審查稿件,而是提供一個論壇來呈現科學理論和科學新發現。
這也是這本雜誌能跨越 3個世紀,依舊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原因。
我們為什麼要讀《Scientific American 科學美國人》呢?
原因大致有四點:
首先,它是託福、雅思、SAT/ACT等各類考試中科學類部分最重要的題源之一。
SAT或ACT每次考五篇閱讀或者四篇,小說類只佔一篇,另外考題都是從各大國際期刊中尋找題源。
《科學美國人》給了很好的科學類閱讀參考,不求能從裡面偶遇真題題源,每天啃一篇,也可以讓自己的閱讀能力有所提升。
其次,這本雜誌絕對是攻讀理科、工科專業的同學必讀,補充專業詞彙的同時還能探索自己感興趣的具體領域。
第三,《科學美國人》並非純學術性的雜誌,它的科普性較強,即使你不參加出國考試,在面對國內高考、科學類競賽時也是很好的充電讀物,為未來大學英語學習提供很紮實的基礎。
可以說,《科學美國人》對世間萬物充滿好奇心並且想漲點姿勢的同學們都很適用,能夠非常有效地拓展知識面。
無論你是想提升英文深度閱讀能力,還是想接收最前沿的科技資訊,這本雜誌都是不二之選。

科學美國人
到底見證了多少歷史?
回顧《科學美國人》這一百七十多年的發展史,就好比翻看世界科技史的一幅幅壯闊畫卷。
1845年4月28日,美國發明家魯弗斯· 波特(Rufus Porter)帶著傳播“新發明、科學理論和新奇研究”的理想,創辦了《科學美國人》。當時,《科學美國人》還是一份單版報紙。
1853年,當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後,《科學美國人》隨即對這本曠世之作和達爾文的進化論進行了報道,讓更多的人知道了自然選擇,對進化論的推廣起到了重要作用。
1877年12月,《科學美國人》刊文,詳細介紹了愛迪生的偉大發明——留聲機,留聲機就此載入史冊。
1903年,《科學美國人》發表評論,頒發銀質獎盃,作為飛行距離不斷進步的獎勵。萊特兄弟在《科學美國人》編輯的激勵下,揭露了他們的飛行器的諸多細節。並在此後幾年,《科學美國人》持續報道了飛行領域的每一個重要進展和時刻。
1921年11月號
1931年8月號
1942年7月號
1950年,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在《科學美國人》上發表了《關於引力的普適理論》(On the General Theory of Gravitation)一文,介紹了當時關於引力理論的研究動態。這篇文章也是愛因斯坦晚年發表的最後幾篇文章之一。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說說廣義相對論》
(《科學美國人》1950.4)
1954年,弗朗西斯·克里克在《科學美國人》上撰文,向廣大讀者講述了DNA雙螺旋的故事。DNA雙螺旋的發現,開啟了分子生物學時代,克里克、沃森和威爾金森也因此獲得了1962年的諾貝爾獎。
弗朗西斯·克里克:《遺傳物質的結構》
(《科學美國人》1954.1)
1959年,《科學美國人》開始連續報道蘇聯、美國的人造衛星,以及科學家在空間探索中取得的系列成就,見證了“太空時代”的開啟。
在《科學美國人》上發表過文章的諾貝爾獎得主包括
• 愛因斯坦:1921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50年在《科學美國人》上發表文章
• 薛定諤 :1933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53年在《科學美國人》上發表文章
• 玻爾:1922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55年在《科學美國人》上發表文章
• 朱棣文:1997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92年在《科學美國人》上發表文章
• 克里克:1962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1954年在《科學美國人》上發表文章
《科學美國人》發表過的突破性發現包括:
• 1876年-1879年:貝爾發明的電話圖解、愛迪生髮明的白熾電燈圖解,先後出現在《科學美國人》上。愛迪生還向《科學美國人》的編輯演示了留聲機的工作原理。
• 1901年:在飛機發明者萊特兄弟飛行成功的前兩年,《科學美國人》編輯來到萊特兄弟的營地,拍攝並發表了他們的飛行實驗圖片。
• 1952年:《科學美國人》發表計算機專題,預言計算機在人們 生活和工作中將要發揮的重要作用。
• 1954年:克里克(1962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在《科學美國人》上撰文介紹他們DNA雙螺旋結構的研究,到1992年,克里克在《科學美國人》上先後發表文章7篇。
• 2000年:《科學美國人》前瞻描述了生物資訊科學和蛋白組學面臨的巨大商業機遇。
• 2004年:《科學美國人》報道了“基因興奮劑”――可能提高優秀運動員潛能的基因療法,在此後的2004年奧運會期間,這成為科學家的熱點話題。
訂購這本雜誌,你也能同步見證科學新時代的開啟,甚至提前看到未來的諾獎得主撰文。

“在看”我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