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被判壟斷,誰將受益?

2024 年 8 月 5 日,谷歌在歷時四年多的反壟斷案中敗訴。
根據美國聯邦法院的裁決,谷歌被判定透過非法手段維持自身在搜尋引擎領域的壟斷地位——過去十多年來,谷歌每年都會從搜尋廣告收入中抽取數百億美元,支付給智慧手機制造商、無線運營商以及瀏覽器開發商,以保證自己能夠成為這些合作方瀏覽器和手機上的預設搜尋引擎。
這起案件是時隔 20 多年,美國聯邦政府再次針對大型科技公司做出反壟斷裁決。分析指出,谷歌的反壟斷裁決,和當年美國政府起訴微軟壟斷一樣,不僅會影響谷歌接下來的發展,也可能會為科技行業制定新的規則。
1998 年,美國司法部和多個州的總檢察長聯合對微軟提起訴訟,指控微軟將自己的 Windows 作業系統與 IE 瀏覽器繫結,導致 IE 瀏覽器的很多競爭對手被市場拋棄。這場訴訟直到 2001 年雙方才最終達成和解。微軟逃脫了被拆分的命運,但違反反壟斷法罪名成立,要開放 IE 瀏覽器的工具欄功能,使使用者能更方便地使用第三方搜尋引擎。搜尋市場的格局就此改變。
那麼,眼下針對谷歌的這次裁決,會產生類似的影響嗎?反壟斷這一行為本身,對科技行業又意味著什麼?矽谷徐老師和矽谷科技公司商業法律顧問曉夢,給出了他們的看法。
以下為對話要點,文末還有完整音訊,也可在各大音訊、播客平臺搜尋「科技早知道」收聽,不要錯過。
聲動活潑
請先梳理一下谷歌反壟斷案的來龍去脈吧。
曉夢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判決,其實是兩個案件合併後的一個整體判決。2020 年 10 月,美國司法部聯合 11 個州指控谷歌在「通用搜索服務」「搜尋廣告」和「通用搜索文字廣告」市場上非法維持壟斷地位。兩個月後,美國 38 個州的檢察長又對谷歌提出了更多的補充指控。

這兩個案件核心的法律依據差不多。第一個案子依據的是反壟斷法裡非常重要的《謝爾曼法》。這一法案的第二條認為,但凡是壟斷,或是企圖壟斷,或者與他人聯合壟斷州際或對外貿易,商業中任何部分的個人和機構將被認定為犯有重罪。
美國的反壟斷實踐可以追溯到 19 世紀,《謝爾曼法》就是應美國公眾對製造業、金融業和交通運輸業公司濫用經濟地位的不滿而生。| 圖源:網路
第二個案子還基於《克萊頓法》。《克萊頓法》對《謝爾曼法》起到補充作用,涉及價格歧視、搭售、實質性減少競爭的行為等。當然微軟的反壟斷案,也提供了很重要的判例。因為法案的語言比較簡單,我們沒有辦法從中明確判斷公司的行為是否構成壟斷,那麼判例就比較清楚地展現瞭如何怎麼分析公司行為。
現在判決已經確定了,就是谷歌確實已經構成了壟斷行為,那接下來需要看的就是,什麼樣的救濟手段比較合適,包括強制你做什麼,或者強制你停止一些行為。
聲動活潑
聯邦法院是怎麼認定谷歌存在壟斷行為的?
曉夢
看谷歌是不是違反了《謝爾曼法》第二條,要滿足兩個條件,第一個條件是說被告,也就是說谷歌在它相關的市場有一個壟斷性的地位;第二個條件是說它還有意識地獲取或維護了壟斷性的地位。
第一個條件很明確,谷歌搜尋在全球搜尋引擎的市場份額超過 90%。
那谷歌的情況怎麼滿足了第二個條件?谷歌和蘋果簽訂的合同,就被用來證明第二個條件。谷歌每年支付蘋果 200 億美元,讓谷歌成為蘋果裝置的預設搜尋引擎。法官認為這些合同是有排他性的,是為了保證谷歌在市場上的壟斷地位,阻止別的更好的競爭者進入。
谷歌辯解,自己只是和智慧手機廠家說,如果把谷歌搜尋引擎當做你們出廠機的預設設定,就可以籤一個收益共享協議,能拿到一些錢;如果不同意,也不強制他們。但是法官說,雖然沒有強制要求合作,但是經濟激勵在那裡。理論上,你可以說大家都有選擇,但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事實就是谷歌已經佔據了市場 90% 的份額,又提出和手機廠家籤合同,那誰願意少拿錢呢?而且大家已經習慣用 Google 了,從人性的角度出發,誰會換到必應和 DuckDuckGo?有本書叫做 Nudge,說的就是預設設定對人的選擇影響有多大。
我們在一些媒體上也能看到,之前微軟也想和蘋果爭取這樣的合同,甚至提出可以把必應在蘋果裝置上的收入全部給蘋果,但蘋果最後還是選擇了谷歌。這就證明谷歌已經讓這個市場沒有辦法競爭了。蘋果會覺得去和市佔率 6% 的搜尋引擎合作,即使拿了全部的收入可能也比不上谷歌給的零頭,就沒有動力去和谷歌的競爭者合作。
2015 年以來,谷歌和其主要競爭者的全球市場佔有率變化。|圖源:Statista
聲動活潑
谷歌接下來會怎麼做?
矽谷徐老師
現在只是認定谷歌壟斷,還沒有下一步具體要做什麼。
所以現在谷歌能做的就是持續上訴,下一步是到聯邦上訴法院,還有最高法院。當年微軟在初級法院被判定壟斷,而且說要強制拆分微軟的業務。後面微軟透過上訴,雖然還是被認定壟斷,但是把拆分的決定推翻了。和解協議裡面提到,微軟會管理好自己的商業行為,開放一些 API。谷歌可能也會是這麼一個路徑。
聲動活潑
提到微軟,當年的這個案子產生了什麼影響?
矽谷徐老師
從 2002 年到 2014 年,微軟和整個科技界很多的走向都與這一判決有關。這件事其實對微軟影響很大,對創始人比爾·蓋茨的影響也很大,他後來就離任 CEO 了。他的繼任者的兩隻手也被捆住了,做事之前都要想想自己是不是有壟斷之嫌。現在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一代,可能很難想象 2010 年、2011 年,微軟是一個沒什麼人願意去的公司。
谷歌看到微軟之前幾年被弄得那麼慘,一直是小心翼翼的。它在搜尋和線上廣告領域其實已經壟斷很久了,但是把自己包裝得很好,說自己的數字廣告這一塊和整個廣告市場比,只佔一小部分。但是明眼人都知道,它就是數字廣告裡面的老大。
谷歌的自動駕駛專案 Waymo 也是,它說自己只佔 70% 的市場,但在付費市場上,它的佔有率可以達到 99%。從這兩個例子就能看出,很多科技企業花大量的精力、時間、精力,淡化自己的壟斷者角色,這和微軟有很大關係。
最後一點,因為微軟有壟斷標籤,做事束手束腳,也造就了一批新的企業。如果說微軟仍然全速往前走,谷歌不一定能起來。大約 20 年前,如果你在創業,然後聽說微軟也想做這方面的事,其實是一件好事情,為什麼呢?首先微軟也想做,說明它認可這個主意,覺得這個市場是好的;但你也知道它束手束腳,會做得很慢。
時任微軟 CEO 比爾·蓋茨(Bill Gates)和現任谷歌 CEO 桑達·皮採(Sundar Pichai)在法庭作證。|圖源:華爾街日報
聲動活潑
那反壟斷判決對谷歌會產生什麼影響?
矽谷徐老師
從商業角度來講,會和微軟類似。而最終是不是會被拆分,什麼可能都有,我比較堅信短期內不會有大動作。
但這個判決肯定會對谷歌的商業決策產生一些實質影響。它有那麼多業務,比如谷歌的雲計算現在是老二,日子過得很好;Chrome 是全球第一,那肯定比以前要小心。YouTube 也是。
假設谷歌最終要被拆分,那也要十年二十年,就像歷史上,IBM、AT&T 在如日中天的時候被判壟斷,但等到真的拆分的時候,已經沒有多少人在意它們了。
聲動活潑
有一種觀點是,如果這一次谷歌被拆分,或者受到一定約束,最大的受益者可能又變回微軟了。
矽谷徐老師
微軟表面上肯定有點好處,但我覺得更多的還是對整個生態,尤其是初創公司有好處。以前你要去做一個瀏覽器,那是浪費時間,基本上除了 Safari,絕大多數都在用谷歌瀏覽器或谷歌瀏覽器的開源平臺。但今後的五年、十年,這一領域不管是突破也好,顛覆也好,谷歌要去反擊肯定是束手束腳的。
被判壟斷後,谷歌在業務上會面臨不少牽制。|圖源:連線
聲動活潑
之前我們聊過谷歌和 OpenAI 在 AI 上的戰爭,說留給谷歌的時間不多了,可能現在這個時間就更緊迫了。
矽谷徐老師
現在它應該慶落後於 OpenAI,如果又是第一名的話,那它又是問題很大了。
當然這是半開玩笑了。我個人不覺得谷歌會因為這件事一蹶不振,或者說因為這件事在其他幾個領域就不行了,我覺得如果谷歌有一個敵人的話,還是它自己。
聲動活潑
曉夢之前提到反壟斷其實是一個政策,不是一個法律。這個說法很有意思,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曉夢
反壟斷法案確實是法律,但它其實也是國家管理宏觀經濟的一個工具。像《謝爾曼法》和《克萊頓法》是典型的經濟立法。經濟立法是偏政策導向性的法,背後做支撐的是一些經濟理論,比如說自由市場是不是應該有國家用立法的方式在宏觀上做政策選擇,管理市場參與者的一些行為。我覺得反壟斷是管理經濟的一種工具,什麼時候使用這種工具,誰來使用,這就是一個政策選擇,美國兩黨不同的執政時期,也會有不同的做法。
比如看這次做出判決的法官,之前就裁決過兩個食品相關的大公司合併違反了反壟斷規定。看了他之前的判決,就不會因為他支援了司法部感到震驚。
聲動活潑
反壟斷法存在已經有上百年時間了,這個手段還可以很好地適用於今天的科技公司嗎?
曉夢
在一百多年的時間裡,只有幾個案子是大家都知道的。一開始是標準石油的強制拆分,到後面 AT&T 的強制拆分,再到微軟是拆了一半又給粘回去了。強制到這種程度的手段一般是和一個時代的節奏相關,比如當年標準石油這個私有公司幾乎控制了國家的能源命脈。
今天的科技公司和銷售產品的方式,和以前很不一樣。舉個例子就是說,用谷歌搜尋是免費的。那怎麼在原來的框架下再去管理這些大公司?從法律的角度看,是取決於我們這個時代,或者說這個時代的人怎麼去看待大公司對美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如果說我們認為這些大公司真的影響到了競爭,影響到了一個自由市場的核心利益,應該會出現比較吸引人注意力的判決,讓大家意識到平常搞產品研發的時候可以注意一點,不要覺得可以當做法外狂徒。
還有就是大公司都有很強大的法律團隊,有很多外部顧問去做合規,是不是應該讓它們對自己的行為更加註意,還是說這些公司還處在發展的階段,我們不想去影響?所以更多的是時代需要什麼。什麼對美國經濟、世界經濟而言是更好的。
從司法角度來看,等到最終判決出來以後,這個案子會是反壟斷裡一個重要的判例。司法部並不只是想對谷歌採取這樣一個措施,它只是覺得谷歌這個案件的事實更有利,先拿谷歌開刀,以後去判定新的案件時會有一個指引。
不只是谷歌,美國司法局和聯邦貿易委員會也在關注 Meta、蘋果和亞馬遜。|圖源:華爾街日報
矽谷徐老師
是需要用國家的政策的手段,還是市場的手段已經足夠了,我沒有答案,也不覺得有一個真理。像谷歌和微軟這樣的公司,沒有政府和法律介入,是不是也有自己的春夏秋冬,是值得討論的。有介入使得它從強盛變成衰弱走得更加快一點,到底是對社會好還是不好,也是要看的。
聲動活潑
會有一種聲音認為,壟斷的巨頭其實在某一個領域,透過技術和創新,讓大家用上了更好更便宜的產品。
矽谷徐老師
說老實話,納斯達克也好,整個美國股市也好,7 家公司佔據了百分之二三十,這是歷史上從來沒有發生過的事情。不只是這 7 家公司,做得好的公司多多少少都是壟斷,不是美國法院定義的壟斷,是從常識來看。
曉夢
作為一個一直在這個行業的人,我還是有一種比較樸素的信念,覺得司法是能夠推動社會進步的,雖然不是永遠正確,或者並不是永遠在最好的時機。
我們需要找到一個平衡,這些比較有影響力的案子都發生在經濟到了某一個節點,可能需要一個轉折,或者一個力量讓它回到正常的軌道。當我們看到 90% 多這個市場份額的時候,會想到可能市場缺少了一些競爭者,能夠有效地讓我們普羅大眾受益於科技的創新。
如果說 20 多年前的微軟反壟斷案某種程度上創造了今天的搜尋格局,那麼谷歌此次反壟斷判決也很可能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對科技行業產生影響。「看不見的手」與「看得見的手」之間的拉鋸,也將繼續對映並牽動我們的時代脈搏。
你覺得反壟斷判決會給谷歌和搜尋市場帶來什麼樣的影響?來評論區聊聊吧。
以上內容整理自
聲動活潑旗下播客「科技早知道
想更多瞭解矽谷科技動態
歡迎點選收聽
也可在各大音訊、播客平臺搜尋本期節目
監製/徐濤
編審/東君
設計/Mori
編輯、排版/Xinghan
運營/George
更多有趣問題
歡迎來聲動活潑找答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