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1元買到城堡的人,後來都住的怎麼樣?

1塊錢就能買到的莊園、城堡,到底生活怎麼樣?
“這就是我們要買下的房子!
這是一座典型的南義大利莊園:3層小洋房,十幾個房間,碎石外牆用鮮花點綴。
而下一秒推開窗戶,眼前就是連綿不絕的翠綠山谷。

一對來自阿根廷的夫妻,用僅僅1歐元的價格買下了這座頗具歷史的房子。但找到這個“秘密基地”的過程,卻花費了他們接近3年的時間。
最近幾年,從義大利、法國,到德國、西班牙……廉價大宅突然遍佈歐洲。
甚至,有百年曆史的德國皇家城堡,也加入了“白菜價”的大軍:擁有135間客房的私宅,如今僅需1歐元。

開頭的這對夫婦,LucaSara,把他們改造別墅的歷程一路記錄,拍成了影片。其中最多的一條,如今播放量已經超過了500萬次。
可在看似低廉的豪宅背後,他們遭遇的是每天都要為房子付出大量勞作修復,花錢也沒停下來。
換來一幢別墅
只要花1歐元
一年之前,LucaSara在義大利買下了這棟房子,僅僅花費了1歐元。
這座位於西西里島的別墅,陽光充足,屋外就是綠植覆蓋的谷地,景色宜人。
“我們跑了很多省份、城鎮,後來發現這裡的環境最好。”Luca說。

這些房屋,在義大利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做“Case 1 Euro”。這是一項由政府主導、最早在2017年就開始的計劃,目的是為那些人口稀少的農村地區重新注入活力。
由於義大利的政策,公民擁有第二套住房需要額外繳稅,因此,將這些閒置的房屋廉價出售,或許比保留下來更有利可圖。
這些幾乎白送的房子,不僅侷限在西西里島,而是遍佈義大利全國的25個城市。

但廉價的背後,說這些大宅“金玉其外”,也並不過分。
在Luca二人拍下的影片中,房間內部的牆皮脫落,黴斑遍佈,而從大門到室內的屋門,幾乎每一扇都坍圮而接近毀壞。

於是,重修房屋成為了必然。接下來的幾個月裡,他們每隔一段時間就在網路上釋出改造的程序。
從浴室、廚房到門窗,甚至連管道都需要自己重新鋪裝。這樣的行動,吸引了不少人關注,如今頻道的粉絲數量已經接近30萬。

Sara說:“人們可能會以為我們瘋了,花這麼大代價買這幢房子。”
“雖然確實如此!”坐在一旁的Luca笑著跟了一句。
但這裡的優點也不少,兩人的女兒只有幾歲,給她提供一個親近大自然的空間,是所有家人的共同期待。
“我們已經厭煩不斷地租房、搬家、換來換去的生活了。重新裝修一下,這裡真的可以變成一個溫馨的房子。”

如今,他們在一旁包下了一座橄欖種植園,開車10分鐘就可以到達自己的“公司”。
這樣的生活狀態,也許正是義大利政府的期望——1歐元的售價只不過是象徵性意義,吸引人們來此定居才是真正的目的。
而對於這樣的買賣,英國《獨立報》曾寫文章報道,還用戲謔的口吻發出友善提醒:整個專案的花費,可能要比1歐元“多一點”。
田園大宅等同白送?
但有價無市才是多數
在最新的一期影片中,LucaSara已經把房子打扮得有聲有色,開始和孩子玩起了繪畫遊戲。
但像他們這樣真正把房子作為據點,然後好好打理讓其煥然一新的,只不過是少數。更多類似的“1歐元房屋”,最終的命運都是無人問津。

“不要錢”的別墅背後,是嚴格到近乎苛刻的條件:以“庫存”高達500套的義大利穆索梅利鎮為例,門檻從買家動心的那一刻就已經豎起。
有意向的買家,必須直接聯絡市政當局獲得許可。而包括公證、登記和轉讓在內的所有支出,也都需要買家承擔。
其次,政府要求買家預先支付5000歐元的“保證金”,只有在3年之內完成對房屋的整修工作,才能得到退還。

穆索梅利鎮“購房準則”
而這些所謂的“整修”,並非簡單的粉刷牆壁、添置幾件傢俱。大部分房屋都和Luca和Sara的房子類似,幾乎需要徹底地重新砌起。
有些面積較大的宅院,光翻修的費用就要花上百萬歐元。
最後,這裡並不會變成真正意義上的私家別墅,因為所有的裝修工程,都要遵循建築原有的外觀,不得破壞。

當然,這其中並非全是大坑,福利總還是有一些——完工以後,這些“負責任”的買家可以收到政府提供的“超級獎金”,在幾年的時間裡返還總投資額的110%。甚至還有的賺。
但無論如何,如此多條條框框,都被噱頭十足的“1歐元豪宅”所掩蓋。
而由於人工費用高昂,在Luca一家的頻道里,他們幾乎全靠自己一路翻新,來來回回,幾乎半年才最終完成。
也難怪有人吐槽:“以為佔了便宜,實際上是花錢幫當地修舊屋……”
連“最美城堡”
也淪為白菜價
其實,像西西里島這樣的故事在歐洲一點也不罕見,所有的“白菜價”大宅中,最著名的,要數德國的馬林堡宮殿。
這座始建於1858年的城堡,位於德國下薩克森州,是漢諾威國王喬治五世送給妻子瑪麗王后的禮物,作為她度假的夏宮。

建築採用了新哥特式的設計,塔樓、尖頂和華麗的細節相映成趣,光客房就有135個之多。
在不少旅遊攻略裡,這裡直接被譽為“德國北部的最美城堡”。
但由於歷史原因,這座城堡從未完工。直到2018年,來自漢諾威家族的時任“堡主”恩斯特·奧古斯特,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以1歐元的價格將馬林堡掛牌出售。

出售的原因,並不是因為城堡缺乏價值,而是其保護成本高得驚人,而家族再也負擔不起維護費用。
當然,1歐元的背後,是購買之後的“隱藏任務”:修復以及後續的維護成本,可能高達2700萬歐元。
正因如此,這座城堡的交易從未完成。2020年開始,它成為了馬林堡城堡基金會的財產,如今正在進行緩慢的翻修,工程預計將持續到2030年。

隔壁鄰居法國的故事也是如此。位於維埃納省的莫特尚德尼爾城堡,苦尋買家無果之後,不得不以50歐元每股的價格發起眾籌,最後超過27000名買家成為了城堡的共有人。
許多城堡,配上週邊一圈數百公頃的土地、教堂和若干附屬建築,也只需要一百萬就能買到。就算如此,依然少人問津。

從買下城堡開始
就“開啟博主生涯”
當然,成功的例子也有,只不過,城堡的主人最後都變成了博主。

2012年,來自澳洲的Waters夫婦花50萬澳元,買下了一幢13世紀的法國城堡——儘管早已破敗不堪,光垃圾就清理出了500噸。

但經過一番改造,填坑施肥打造花園,聯絡市政搭建水電,最後現身的城堡,從“鬼屋”直接化身網紅打卡地。

更有頭腦的,還能從這些廉價大宅中找到機會,發現新的商機。
比如蘇格蘭的基爾馬丁城堡,被一對英國夫婦花33萬元買下,經歷了超過50萬英鎊的修繕之後,如今成了當地熱門的酒店,算是“煥發第二春”。

其實,無論是鄉間宅院還是宏偉古堡,這些建築大多都經歷了數百年的風雨,廉價出售,只不過是建築價值的最直觀外顯。
對於這些老房子而言,大多是迎來自然風化的結局,與時間融為一體。倘若有買家慷慨解囊,願意花費心思將其重新打扮,自然也算是好事。


相關文章